十九大代表清醒看待中国未来面临的五大挑战居安思危面向未来—十九大代表清醒看待中国未来面临的五大挑战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张旭东、韩洁、林红梅)居安之时当思危。十九大报告中“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等论述,处处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十九大报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一些困难、问题及发展中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你如何看待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形象。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形象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岿然崛起,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影响,有着不容忽视的世界地位。作为大学生,我们对于很多事情已是有目共睹:在国际上,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正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承担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在科技实力上,继“神六”之后“神七”、“神八”成功发...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形象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
正确看待中国制造2025与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问题、挑战和机遇为什么要制定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这里大家可能都清楚,但是我想还是有必要进行简要的回顾。大家知道,历史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实际上,制造业是我们综合国力、安全保障还有建设强国的必由之路。同时,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也要以制造业作为主战场。现在,我们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已经占到了全球的20%,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我...
谈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国学主义”论文关键词:传统大家论文摘要:本人可能对国学概念持有偏执,因此一向对标举“国学”的书籍敬而远之。在印象里,“国学”很大程度上是种理想主义的定义,不管学术界和传媒界怎么称之为“热”,本源还是因为太“冷”。如同强调团结,根本问题是人们目及之处帮派林立,“不团结”的现象丛生,否则就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但偶尔读到由新华文轩策划的《大家国学》系列丛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2...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形势2022,举国欢庆!我们迎来新中国60华诞。新中国的60年,是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的6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60年。在这60年里,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回顾总结这60年的历程时,我们通常以1978年改革开放的开启为界线,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时期,我们姑且在此称之为‘前30年’和‘后30年’。将之分开,并不是说这两个时期是割裂的、对立的,相反,它们是内在统一...
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上的改良与革命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先后被革命浪潮所掀翻,退出历史舞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出现稳定局面,由此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回首百年,有人感叹,如果走代价较小的改良之路该有多好,遂有“告别革命”之说,亦有提倡“回到康有为”“回到孔孟道统...
如何看待中国富豪移民问题如何看待中国富豪移民问题当我看了李连杰“我移民新加坡的原因不是不爱国,我在移民前也纠结了好长时间!讲真话就是我对中国的现状很不满意,你们可以骂我,可以不理解我!我选择移民我不会后悔,无论生活在任何国家我永远是炎黄子孙。只有生活在民主的国家你才能体验到活着的尊严,法律应不分贫穷富有人人平等。有条件你移民不?”的围脖后,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艾青的句话“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
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如何看待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边外交历来在其整个外交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稳定的周边环境,这是中国历届政府力图实现的基本外交目标。大体来讲,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国际格局变迁、中国对外战略调整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的影响与制约,这同时也和中国决策者的主观认识和世界战略思想发展变化有关。一...
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与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与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1对外开放的形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世界总体和平、周边总体稳定这样的大环境,离不开对外来资金、管理、技术及其他优秀文明成果的吸收学习。改革与开放紧密相连,邓小平一方面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开放政策都叫改革,另一方面,又把改革政策也称为开放改革。对外开放一起成为新中国...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尽管美元贬值有利于日本GDP换算美元时数值提高,但抵不过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势头,2022年日本近日公布了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4742亿美元低于中国1月公布的58786亿美元,日本已正式交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紧随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虽然此前曾多次预期,但这一里程碑最有力的证明了中国真正的实力,世界其他国家必须正视这一新的...
如何看待欧债危机及中国该如何面对如何看待欧债危机以及中国该如何面对?首先回顾一下欧债危机的发展变化。欧债危机自上演以来,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肥皂剧,剧情变化令观众瞠目结舌。10月31日,也就是欧盟出台一揽子欧债危机解决方案后第5天,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出人意料地宣布,希腊将就欧盟化解债务危机的新方案举行全民公投。这一希腊政府难以抵挡国内政治压力铤而走险之举,却将市场好容易累积起的乐观情绪冲散。祸不单行,...
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将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中国与全球不平衡。对于目前这场源自美国、波及世界的危机的原因,存在着各种指控。中国当然不能因为其超额的货币储备而被视为造成全球不平衡的“责任方”,此外,不可否认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以出口为导向、旨在创造贸易顺差的发展战略及其积累的为避免人民币升值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的货币储备成为维持美国消费的理想手段。众...
如何看待旧体诗与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种边界相对固定的研究对象的中国现代文学,本是不包括以文言和格律为主要形式特征的旧体诗的。因为我们过去长期把现代有意无意理解为与传统的决裂或告别(注:关于这一问题,严家炎先生有系列文章进行剖析辨别,可参见严家炎《五四的误读》,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所以现代文学基本上等于新文学,一切跟旧沾亲带故的文本,便都理所当然地被拒斥于现代的大门之外。但是在中国现代文...
如何看待和理解经济全球化以及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所产生的影响如何看待和理解经济全球化以及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所产生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除了正视和积极参与之外,别无选择。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应该积极的去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势不可挡,在应对时,引进外资,经验,技术,还...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摘要: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总体趋缓,第二季度增速“破八”以后,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三季度增速会转好或趋稳。但7、8月的宏观数据并未显现出转好迹象。于是,国内各种担忧的言论又多了起来,国外媒体上有人认为“中国政府低估了经济下滑的速度,总是跟在曲线的后面”,还有人认为,“全球危机进入第三阶段开始向东扩散,中国和一些新兴市场终于屈从于债...
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政策?如今国际经济萎靡,经融危机还在持续,是第六年了,虽然在复苏,但十分缓慢,不均衡性和脆弱性进一步发展,进入深度转型期,国际机构对前景持谨慎态度。所以无论是政党还是个人,都应学会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学会分析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的特点、趋势及走向,了解我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现行的外交政策。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更应该...
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的变化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体系、科学技术、社会风貌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改变。经济的变化一、动年龄人口下降一国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有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影响最大。国际上一般把15-64岁列为劳动年龄人口,在我国,按照一般退休年龄来看,男子16岁-60周岁,女子为16岁-55周岁都为劳动年龄人口。按照统计局的数据,中国16-59岁人口比例在2022年末为67.6%,20...
全面你如何看待中国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主张。.docx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顺之则昌盛,逆之则衰亡。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贸组织规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方愿同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
你如何看待中国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方面的作用和主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大势,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顺之则昌盛,逆之则衰亡。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捍卫者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贸组织规则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方愿同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