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创立、军机处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导入新课】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为我国...
备课时间2012年9月日上课时间第3周周月日班级节次课题专题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之争。2、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种类及其作用。3、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4、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变革,使学生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难点: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和...
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法指导】课程标准内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掌握明清两朝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从皇权和相权矛盾的解决来认识内阁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在中国不断强化君主专制时,西方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逐步兴起并发展,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远远落后与世界。...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从教学内容看,本单元的主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建立,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标志着皇权兼并了相权,...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宰相制度的废除明设三司废丞相了解明清在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归纳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及其影响,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史论结合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合作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对明朝和清朝强化君主专制制度措施的学习...
第3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教学目标】1.识记皇帝制度、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和三司、元朝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之、州县两机制、观察使、节度使、行省和宣慰司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2.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3.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姓名一.单项选择题:1.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以贯之的理念是()A.政治制度的完善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B.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2.“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视前代宰执,迥乎异矣。”这段材料可...
浅析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魅力--以英法为例君主专制制度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曾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秦始皇作为一统华夏的鼻祖,首开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先河。于是君主专制制度这一行者便在中国开启了他两千多年的漫长之旅。或许有时我们会有这样自负的想法,同是君主专制,中国早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前就出现了,而欧洲的君主专制与我们相比却迟来了十几个世纪。可是我们在自豪之余,是否还能想到,我们还在君主专制...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北京大学康沛竹教授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北京大学康沛竹教授一、为什么发生革命?“现在看来,中国当时如果选择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这就是说,辛亥革命其实是不必要的。这样我就否定了孙中山最重要的革命业绩。”——李泽厚:《告别革命》“革命是否必要或必然?‘假如’史学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它展示的是历史并非宿命,是人在主动创造历史,人有选择的可能。政治领导人于此负有...
备课时间2012年9月日上课时间第3周周月日班级节次课题专题一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总课时数第节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之争。2、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种类及其作用。3、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4、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变革,使学生掌握历代专制主义王朝权力愈益集中的特点。了解这一现象和中国政治形态历史演进的关系。难点:君主专制政体的评价和...
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课,介绍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条主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三个内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列举从...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内容的是()A.派遣留学生B.裁撤军机处C.编练新军D.奖励实业2.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A.陈天华B.邹容C.章炳麟D.梁启超3.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A.《猛回头》B.《警世钟》C.《革命军》D.《驳康...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学生能够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历史影响。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明清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
第17课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一、基础知识目标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君权;锦衣卫和东厂的设置;八股取士;“靖难之役”和明朝迁都北京。二、能力培养目标回答“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权?”以培养其归纳综合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在元末农民起义中,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提供了有利条件。2.明代君权的加强,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现。...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教材分析:“宰相制度的废除”一目,首先交代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历史必然结果。明初沿袭的元朝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官制中,当时问题最突出的是地方上的行省制度。地方上行省权力过大,直接威胁中央,从而妨碍皇权的集中。为此明太祖采取的举措就是废行省,设三司,集中地方权力于中央。也由此引起统领中央各部的丞相职权扩大,相权与皇权的冲突愈发尖锐。接着明太祖所采取的举措就是废丞相,权分六部...
历史学案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自学】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1)根本原因: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2)现实原因: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________”,宰相职权扩大。(3)直接诱因:宰相________恣意妄为,挑战皇权。2.过程:明太祖裁撤________和丞相,以_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3.影响: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______进一步加强。【思考】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否意味着相权从此就消失了?为什么?【自学...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年班姓名:一、选择题:()1、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废丞相B、在中央设内阁C、创设八旗制度D、设军机处()2、明太祖废丞相、撤中书省的目的是A、健全地方职能B、厉行思想控制C、监视官吏百姓D、强化君主专制()3、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B、明成祖时C、清顺治时D、清康熙时()4、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是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③分散了...
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与强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中朝与外朝、三省六部制、宋代二府和三司、元朝中书省、宣政院等有关中央政府的历史概念,以及行省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的设立,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通过对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