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近现代”的相关文档,共404条
  • 中国近现代甲骨文书法史年表

    中国近现代甲骨文书法史年表胡长春、陈爱民编著谢永仲修订[编者按]1899年至1999年,甲骨文发现100周年。100年来,甲骨文书法和甲骨文研究,从无到有,从初创到逐渐繁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为了纪念中国书法史上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发现,将陈爱民先生近期编撰具有实用价值的《1899~1999甲骨文书法史年表》推出,供甲骨文书法爱好者和甲骨文研究者参考。1999年至2008年,又是一个十年,期间又有许多的...

    66 KB
  • 中国近现代歌曲中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歌曲中的历史特定的历史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总是同一些歌曲联系在一起。每读到那一篇篇激情洋溢的歌词,仿佛又置身于忘怀的时代;每听到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仿佛又触摸到历史的躯体。的确,历史谱写着歌曲,歌曲也凝聚着历史,法国大革命时期高歌《马赛曲》,苏联卫国战争中流行《喀秋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传唱《游击队之歌》历史与歌曲往往相互交融、互相印证。这里,我们回顾中国近现代不同...

    22.5 KB
  • 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脉络介绍

    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度脉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培训最早可以追溯到党的诞生初期,大体经历了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0-1949)、建国时期(1949-1978)、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3)和新发展观时期(2003——迄今)。纵观共产党的发展史,无论在哪一个阶段,干部教育事业一向得到重视。共产党在建国前就基本形成了领导干部培训的体系和内容,并随着党的事业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在20世纪50年代,共产党建立了中央、省、市...

    13.59 KB
  • 中国近现代的干部培训制脉络

    建国发展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建国后干部队伍建设的背景和举措建国后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民主革命的胜利迅速到来,我党的干部储备不足,七届二中全会前,全党的干部仅80万人,其中部队干部50万人,地方干部30万人,如要掌握全国政权则需要百万以上的干部,因此干部缺口极大。上述情况使得中央对许多城市实行军管,并大量提拔新干部。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发生...

    14.45 KB
  • 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

    一、戏剧对我国古代传统舞蹈的吸收、应用、变革和发展戏剧对我国古代传统舞蹈的吸收、应用、1、简述戏剧吸收传统舞蹈精髓的表现答:戏曲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吸收了许多传统舞蹈的精髓,使古代传戏曲在其形成的过程中,吸收了许多传统舞蹈的精髓,统舞蹈中许多技术技巧和表演手段得以存活了下来并流传于后世。统舞蹈中许多技术技巧和表演手段得以存活了下来并流传于后世。从吸收利用的角度看,历史上许多见诸记载的传...

    388 KB
  •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与近现代经济结构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历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1)政策: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改革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2)科技: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推广优良品种;历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3)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

    23 KB
  • 浅谈中国近现代国民性改造的历程及其现实启示

    浅谈中国近现代国民性改造的历程及其现实启示【论文关键词】国民性国民劣根性人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摘要】国民性改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严复、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鲁迅、毛泽东等许多思想文化先驱都对这一课题进行过悉心探索,掀起了一股国民性改造的热湖。认真研究他们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对于今天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和谐发展。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国民性是...

    26 KB
  •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

    中国近现代十大诗人当选人(不分名次)为:艾青,徐志摩,胡适,郭沬若,冰心,季羡林,范光陵,臧克家,余光中,北岛.1.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

    20 KB
  • “激进”,还是“保守”?——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争论的回顾与反思

    “激进”,还是“保守”?——对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争论的回顾与反思摘要:“保守与激进”之争是90年代中国大陆学术界的一个中心话题之一。论战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是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还是自由主义?二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主潮引发的社会政治后果主要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从80年代末至今,旷日持久,争论却依然不休。取得的主要成绩有二:一是认识到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二者...

    61.5 KB
  • 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历史学专业论文】

    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关键词]观念史;中国近代思想史;数据库;数据挖掘[摘要]从1997年开始,我们在若干研究计划支持下,建立了1830年至1930年间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专业数据库,并曾利用这一数据库,发表了数篇以“共和”、“民主”、“权利”、“个人”、“社会”、“经济”和“科学”等关键词为分析对象的论文,探讨这些重要现代观念在中国的起源和演变以及它们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关系。数据库...

    68 KB
  •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研究史上

    在中国近现代学术研究史上,王国维具有突出的地位,郭沫若曾评价王氏的论著“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1]。缪钺称赞“海宁王静安先生为近世中国学术史上之奇才⋯⋯求诸近三百年,殆罕其匹”[2]。就王国维的一生而言,他的治学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一次是从研治哲学转而从事文学、美学批评,一次是由文学、美学转至古史与古文字学的研究。其中,王国维研究文学、美学的时间不长,...

    36.5 KB
  • 通识课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

    1、2、3、4、5、6、7、8、9、10、曾国藩家书,1989年12月第1版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牛,1949年07刀第1版李鸿章传,2003.7从闭关到开放——晚淸“洋务”热透视,1988年12月第1版张Z洞评传,1991」2张之洞全集,1998年08月第1版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2003年10月第1版张文襄公年谱,1947.2梁启超传,1993年10月第1版梁启超传,1994年12月第1版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通识课中国近...

    37 KB
  • 探析西方建筑文化对近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探析西方建筑文化对近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论文关键词:中西建筑传承融合论文摘要:本文从建筑的角度出发,论述中西设计艺术相汇合后,近现代中国建筑在西方建筑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化。意在比较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归纳和总结中国建筑在探索继承传统与融合西方建筑的问题上的历程,以及思考其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如何在融合西方先进的建筑观念技术与传承中国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之间取...

    20 KB
  • 人性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寓言与国族建设再探讨(下)【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人性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寓言与国族建设再探讨(下)上述种种政治话语,缘于现代中国历史上中产阶级(大中层资产阶级)本身出于阶级地位和利益,面对强敌所具有的恐惧感和动摇性。然而更深入的理解要求我们还要探讨影片的另一个层面:它的历史话语。历史话语施正曦:“那你说最初你决心拍色戒,是因为这个故事对你来说有一种魔力。里面有很多的玄机。那么现在这部电影都已经制作完成了以后,你是不是已经琢磨出来这...

    63 KB
  • 人性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寓言与国族建设再探讨(上)【文化研究专业论文】

    人性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寓言与国族建设再探讨(上)对《色戒》的反应业已成为一个事件,各种媒体上耸人听闻的标题和见仁见智的评论,让我们见尽人世百相,看到了各个阶层的人出于不同的欣赏品位、阅读习惯、观赏角度,而最终是各自意识形态立场的差异而作出的对于影片本身、对于导演意图的迥异评价。然而迄今为止的大多数评论,在我看来都由于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维度,而聚焦于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与人性的(虚假...

    71.5 KB
  • 近现代中国和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当代中国专业论文】

    近现代中国和中国研究中的文化双重性“近现代”是西方文化向全球稳步扩张的时代。我们该如何理解在非西方世界中随之而来的变化和进程?政治史习惯使用民族国家的范畴进行思考,这就预设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与民族独立的对立、支配-从属与民族自决的对立。而选择似乎是泾渭分明、非此即彼的:要么是帝国主义,要么是民族解放。然而,这种思路可以运用到与政治相对的文化领域中来吗?西方文化的扩张是否必然就是一个...

    60 KB
  • 中国近现代各省历史名人录

    中国近现代各省历史名人录第一名——湖南省: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胡耀邦、王震、朱镕基、贺国强、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谭震林、李富春、蔡和森、陶铸、宋任穷、李维汉、彭德怀、罗荣桓、贺龙、粟裕、陈庚、谭政、黄克成、许光达、肖劲光、蒋先云、罗章龙、李立三、彭述之、李达、何叔衡、黄公略、腾代远、彭公达、左权、杨勇、杨得志、张震、肖克、王首道、耿飚、蔡畅、邓...

    22.25 KB
  •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一.知识归纳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

    17 KB
  • 近现代史上的土地问题

    近现代史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时期名称时间,人物,地点或会议内容影响土地革命时期第一个土地法1928年12月,毛泽东,井冈山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但不符合农村实际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兴国把第一个土地法的内容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毛泽东,邓子恢政策:打土...

    71.5 KB
  • 概述我国近现代通讯与传媒

    概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发展状况报刊(1)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热潮,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2)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3)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通俗性报刊受到民众的欢迎。(4)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

    83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