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金融业存在问题的探讨摘要:河南虽然已经是金融大省,但与金融强省还差很多,金融业仍属于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是经济发展的短板,表现出金融主体不强、融资能力不足、市场活跃程度不高等特点。金融创新能力弱使金融机构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电子网络信息工具,各大银行结算比较独立,缺乏交流合作,增加了银行自身和企业的交易成本。地方金融机构网点少,规模小、竞争实力不足资金外流等现象严重,各方面的服务都较落...
提要本文从多方面分析我国汽车金融业存在的问题,认为应通过完善其生存环境、适度放松政策性限制、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以及完善租赁市场等对策,推动我国汽车金融业快速发展。关键词:汽车金融;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汽车金融业存在的问题(一)汽车金融生存环境欠佳第一,信用环境发育不完善。我国的汽车金融业起步较晚,征信体系极为不健全,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准确获取汽车消费者的信用状况等信息...
世界金融一体化之下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机遇在世界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入世之后,中国金融业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大,尤其是2004年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驻中国,国家也进一步放宽了金融方面的限制,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增强金融业活力,改善银行的经营环境中国融入金融一体化的程度越深,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金融机构带来的竞争将越激烈,对我国金融机构的整体素质提高、行业绩效的改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WTO与中国金融业1999年4月9日,美国贸易代表处单方面公布了所谓中国迄今为加入WTO与美国达成的市场开放协议。这些措施据美国称将在中国加入WTO时开始实施。其实这些所谓的协议实际上只是美国的要价,虽然有些方面已经取得共识,但由于双方在银行业等焦点问题上离达成妥协还有一定距离。因此最终协议的签署主要还要看美国对中国加入WTO有多大诚意。最近中国高层领导一再声明,中国不会拿原则作交易。但不管怎么说,中国经济,包...
第1页共10页论“营改增”对金融业的税收影响摘要:2012年初,国家启动“营改增”试点,发展至今,累计实现减税6000多亿元。2016年5月1日起,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金融业也被纳入其中。在税改新政面前,“营改增”对金融业究竟影响几何?研究发现,“营改增”对金融业各板块税收和利润影响较小,而进项税抵扣是影响金融业税负水平的关键。关键词:“营改增”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进项税抵扣:F830文献标识码:A:1004-4914(...
金融业支持动漫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摘要:目前,我国动漫产业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政府政策扶持、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动漫产业不断完善产业内不足,寻求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但仍然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评估困难导致融资困难;多层次信贷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融资结构不完善;动漫企业的商业化运作不够顺畅,资金利用率低等问题。为此,就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提高服务水平,提供更...
文献综或金融业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问题研究全球变暖问题已经成为现今人类甚至是长期面临的难题2—,所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尤为重耍。从《京都议定书》提出到现今的哥本哈根会议,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业的发展,因此,关于低碳经济下金融发展问题国内外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本文将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述,从中总结前人所研究的成果结合宁波的发展情况,对宁波金融业发...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金融业促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机制研究金融业促进实体经济良性发展机制研究内容摘要:本文从金融产业的视角入手,分析了金融产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整体上看,实体经济是基础,金融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这个基础。文章从政府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和优化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金融机构要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化的金融人才等方面分析了金融产业如...
中国金融业的法律框架及立法进程文/吴晓灵全国人大常委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原人民银行副行长我一直从事金融业的工作,现在在全国人大财经委从事立法工作。几十年的金融从业经验加上我在人大立法工作当中的体会,使得我觉得有必要利用“长安讲坛”这个平台,把我这些年的思考谈出来。希望在座的年轻人,都来关注金融领域的立法问题,共同推进我国金融立法的进展。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法治国家,所有的经济、社会生活都要纳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浙江金融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8)34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有关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现就进一步加快我省金融业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我省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一)进一步认识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保障资金需求、优化资源配置、调节经济运行、...
金融业贯彻对外开放国策的思考与建议金融业贯彻对外开放国策的思考与建议金融业贯彻对外开放国策的思考与建议郑良芳(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北京100080)摘要:金融业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既是顺应经济、金融发展全球化的需要,也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金融部门要支持企业对外开放,为我国企业引进和利用外资,以及扶持外资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进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加快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
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简介: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很高兴来到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金融业开放的进程和展望。2019年,在以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金融领域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断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的支持力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一是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强化货币政策逆周调控作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推动经济高质...
金融硏究论文•金融业全面开放后中国金融月艮务业的法律风险探析论文关键词:金融业全面开放法律风险合规性金融安全论文摘要:在金融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经历了加入世贸后的第一个五年期在中国境内享冇国民待遇,由此给中国金融机构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也存在着挑战,但无论一个五年承诺期,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市场是机遇还是挑战无疑都加深了金融服务业的风险,本文从法...
2022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2022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2022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11017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2022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指引未来多年金融业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等原则将会在金融监...
2022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分析2022年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2022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三大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被视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会议,11017年以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2022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指引未来多年金融业的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等原则将会在金融监管...
巴林银行事件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有何启示?14国贸G1班杨杏2014140133一、事件发生1995年2月,具有230多年历史、在世界一千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公司交易形成巨额亏损引发的。前台首席交易员(而且是后台结算主管)里森即开立了“88888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不用于冲销错帐,而用来进行交易...
图1:2014年01月-2016年01月国内PMI指数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90WK©so-so中国制造2025:金融业的初遇与挑战摘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冲国制造2025”面临的挑战,指出未来发展方向;阐述了金融行业面对“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金融机构助力国内高端制造企业发展并提升自身实力提供参考。关键词:中国...
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中国金融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培养课程背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因为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始终,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的最根本的准则,也是衡量个人职业行为和职业品质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要...
摘要2001年12月11日,历经15年的艰辛谈判之后,中国正式加入wto。从此,中国的金融开放被外在地规定了加速度和时间表,中国金融业全方位开放的时代已经开始。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定的保护期限即将结束,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将更为加强。在目前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触一体化的今天,金触体系作为在一国经济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部分,入世后将面临一种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国开放金融市场,...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浙江金融业深化改革加快开展的假设干意见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金融业开展的假设干意见市政发2020229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加快金融业开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金融在西安经济社会开展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西安金融业竞争力,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