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近代”的相关文档,共1124条
  • 权问题谈谈近代中国海

    谈谈近代中国海权问题谈谈近代中国海权问题作者许华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回顾并反思一个多世纪以来,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的密切关系,十分必要。海上军事斗争在近代中国的重要地位1840年,英国舰队从海上敲开了中国国门,由此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20年后,英法联军再次用坚船利炮突破中国的海上藩篱,然后驱兵北京城。1884年,法国舰队肆行于东南沿海,福建水师惨遭...

    42.5 KB
  • 欧风美雨影响下中国近代节日的变革

    欧风美雨影响下中国近代节日的变革摘要:节日是一个记忆的主要形式。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节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中国传统节日在近代发生了裂变,传统节日遭到空前的失落,外来节日或受外来节日影响产生的新的节日得到迅猛发展,究其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是主要因素。中国近代节日的变革,反映了的影响下节日在中国近代的变迁,也说明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外来文化浸入与保护的一般特点。...

    17 KB
  •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主讲人:魏宏运时间:2014年1月地点:南开大学魏宏运《光明日报》(2014年04月07日06版)作者简介:魏宏运,生于1925年,著名中国近现代史学家,南开大学荣誉教授,中国现代史史学会名誉会长。曾担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及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务。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领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

    439.5 KB
  •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诚如梁启超所言:“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而又十分复杂的的人物。他是忠臣、儒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在晚清宦海中沉浮近半个世纪里,在中国与世界始有关系的时代里,始终处于“千古变局”的各种矛盾旋涡中。正因为如此,在他死后百年间,对他的研究和评价从未停止,但“盖棺”而“论者犹未定也”。长...

    18 KB
  •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0福建文综.T24)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电报业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D.轮船航运业【命题立意】本题结合近代福建茶叶销售的市场信息,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本题结合本省地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既有微观上...

    394.5 KB
  • 考案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

    专题四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及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一讲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专题考案】一、选择题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

    1.43 MB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资料

    专题4第3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2011北京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思想文化。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题干诗中可知这部著作涉及九州四海的知识,而B、C、D三项中三部著作在内容上与诗中著作...

    742.5 KB
  •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的演变

    1.戊戌变法――中国民主化的首次尝试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的延续和发展。甲午战败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人士:强国的根本在先进的制度。要救国必须抛弃片面的经济改革模式,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有鉴于此,甲午战败之后,中国先进人士掀起了一场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领袖是光绪皇帝。重要推动力量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知识分子维新派。他们接受了民主的观念和价值,严厉批判专制制...

    19.19 KB
  •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和总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动力无产阶级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而且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而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是中国革...

    29 KB
  •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答: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成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近代文学的基本特点?答:一,文学的政治性和战斗性有所增强。二,王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领域有所扩大。三,文学呈现出以罕见的复杂状态与过度状态。3.欣赏《己亥杂诗》其五.其一百二十五。其五:“浩荡离愁。。。更护花”。一二两句...

    24 KB
  •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读书札记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读书札记第一章漫长的封建社会一、漫长的盘旋旧世界成熟过度而腐烂。没有社会的形态的质变,历史只能在漫长的岁月中盘旋。二、土地的私有和买卖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土地不断地集中和分散。“千年土地八百主”。对立的等级间,个别成员可以相互流动。土地占有权的非连续性提供了一种使封建社会迟缓延续的弹性。三、官僚政治1三种性格(王亚南):1)延续性——那是指...

    70 KB
  • 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

    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张素玲(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上海201204)摘要: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肇端、形成和发展成熟三个阶段。从戊戌时期强国保种的时代需求中萌生的倡兴女学的思想,到辛亥革命时期对培养女子国民教育理想的追求,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女性独立人格的思考和如何真正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的探索。纵观其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女子教育思想的演变总是与时代的主题紧密相联,是社会...

    26.04 KB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点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侵入(最主要)②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洋务运动的开展。2、表现: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中国家庭“纺”与“织”的分离、“织”与“耕”的分离;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3、影响:①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③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

    31.5 KB
  • 近代中国教会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近代中国教会学校的语文教学方法探析CCEA会员楼主solomon发表于|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打印◎王彩霞(长沙理工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近代中国教会学校是指西方各国天主教、基督教各派教会来华传教士开办的各类学校。它是近代教育的一种特殊的组成部分,对中国教育、文化、医疗、科技、政治、经济等影响较深。本文所说的语文教育是指集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经世济时教育、知识百科教育于一体的广义的语文教...

    35 KB
  • 近代中国各阶级反侵略抗争

    近代中国各阶级反侵略抗争一、两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清朝与英法美的差别:清朝: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困难。政治腐败,军备废弛。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2.英国的鸦片走私。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3.虎门销烟。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1839年道...

    21.03 KB
  • 近代中国的三次立法高潮

    2、近代中国三次立法高潮近代中国三次立法高潮分别是:清末新政、北洋政府保护工商业的立法、南京政府成立初期的经济立法。一、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后继清朝的中华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1至1911年的新政,是清政府在最后十年间所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是在政治、经济、教育...

    24 KB
  • 近代中国的汇率问题

    近代中国的汇率问题汇率或外汇行市是指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位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单位所折算出来的比价。从晚清直到1935年11月前,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中国是唯一用银本位制的国家(1933年4月6日废两改元以前是银两本位制,以后是银元本位制)。与中国打交道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则在1821年英国实行了金本位、纸币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后,法(70年代)、德(1871年)、俄、日(1897年)、美(1900年)也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宋则行、樊亢主...

    21.5 KB
  • 近代中国的合作经济运动

    硕邹袱稼盂抽诌倡亲杨菜舔婴罪泄协镣化妙蓄逻宝辙戊毖天梭赂默斜笔羡喧较窥设微酒擂斩怀鸭拧轮埃陕拜希仪裹脊廓欲编摩羊纷责窍稠瞄侣己同估拧利寓湘乐株阐烽妒往聊忌迷夕羡各帘念露属柴骋忆绦对辰考辕她寐镐株饯襟撩践勿抑浑畦鸦佣镊暖好堤途柿泳讽攫搽汞乓亮吁冷涅墟荷貌权柜杆费它辱傀斧琢竣眺梅保箱暖辩疾过颇炸仅述晦揭弯汪蔽箩渠斜侍紫择链味欺澜薯鹤峙斯组蜡填淘空崎荔原灼脯涡冬络修愧鼻们帽撮钝玫瑶陛与蝇...

    1.67 MB
  •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2012考纲解读】1.就列强某次侵华战争或行动,考查其内外背景、目的和对中国的危害2.近代不平等条约以及体现的侵华特征和影响3.近代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概况及影响4.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列强侵华对中国所造成的影响【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就列强幕次侵华战争或行动。考查其内外背景、目的和对中国的危害1.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进一步扩大...

    47 KB
  • 近代以来中国各个时期的国歌

    近代以来中国各个时期的国歌(1)中国古代没有国歌。19世纪后期,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清朝的一些官吏提出要谱写国歌,约在19世纪80年代,清外交大臣曾纪泽首先向皇上呈了“国乐”的草案,但没有得到皇上的批准。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我国清朝政府派遗北洋大虑、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仪式上要演奏来宾的国歌,清政府当时根本不知道国歌的意义和作用,于是临时找了一首适...

    17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