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近代”的相关文档,共1124条
  •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学案

    第3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前预习案】【目标导航】课标展示考纲要求考点聚焦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兴起①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影响②洋务运动的背景、活动、评价③民族工业的产生于初步发展【知识梳理】(要求:条理清晰,序号化、要点化)1、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出现什么变...

    3.09 MB
  •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3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前预习案】【目标导航】课标展示考纲要求考点聚焦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兴起①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影响②洋务运动的背景、活动、评价③民族工业的产生于初步发展【知识梳理】(要求:条理清晰,序号化、要点化)1、1.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出现什么变...

    3.09 MB
  •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1.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的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其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2.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即“师夷长技以自强”。3.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把革命推向深入,颁布《天朝田亩制度》。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

    15.94 KB
  • 近代中国佃农生计困苦原因思考

    近代中国佃农生计困苦原因思考作者:刘克祥中国封建租佃制度在二千余年的漫长岁月中,经历了萌发、兴盛和蜕变、衰朽的全过程。与此相联系,佃农家庭经济也有一个产生、成长和衰萎的历史过程。近代时期、特别是20世纪初,佃农极度贫困化和贫农雇农化,完全无力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最低限度的生活,封建租佃制度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的路又被堵死,彻底废除封建租佃和整个封建制度,恢复历史发展的活力是唯一...

    30.5 KB
  •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单元检测(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6湖北高三起点考试)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C...

    463.5 KB
  • 教师用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4,4

    教师用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4讲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高考目标定位】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①七七事变②国民党的正面抗战③全面抗战路线④日军的滔天罪行⑤百团大战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⑦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概述...

    212 KB
  • 华洋诉讼判决录与中国近代社会

    《华洋诉讼判决录》与中国近代社会在距今近九十年的清末民初,当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发生民刑事纠纷时,法院是如何处理的?其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当时的中国人包括在华的外国人对这种诉讼活动是一种什么态度?等等。《华洋诉讼判决录》一书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它用一份份真实的判决书,向我们显示了一幅当时中国人与外国人打官司的生动图景,为我们了解近代中国在华洋诉讼活动中法律运行乃至整个司法制度运行提供了珍...

    21.57 KB
  • 关于中国近代外交的一些论述

    摘自:李恩涵《近代中国外交史事新研》,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一章、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综述1、外交与内政息息相关:广义的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应该包括因外力挑战而引发的种种内政举措与变革之研究;狭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过去常常是以比较单纯的外交事件或人物为研究对象,但其实也往往涉及内政的某些层面,且往往可以作深入的分析,以了解其复杂的深刻的历史真相!2、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之历程:...

    23 KB
  • 鼓浪屿租界与近代厦门经济与市政建设的发展

    鼓浪屿租界与近代厦门经济与市政建设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二oo五年第四期鼓浪屿租界与近代厦门经济与市政建设的发展何其颖(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地研究与评价租界,有利于促进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鼓浪屿是近代中国诸多租界之一,在作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基地的同时,对近代厦门经济与市政建设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关键词]鼓浪屿租界;近代厦门;经济;市政建设[]K25[文献标...

    45.5 KB
  •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程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概念梳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涉及很多概念,尽管这些概念不需要...

    301 KB
  •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一课时西学东渐与维新思想【课程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识梳理】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一、新思想的萌发(地主阶级抵抗派)(一)背景:⑴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

    77.5 KB
  •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阐讲】1、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1)、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体现了太平天国从土地问题入手,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全面改造社会,建立一个农民理想的社会;(2)、它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农民战争中“均田”平均主义的思想,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

    92.5 KB
  • 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1.“中体西用”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解题关键:“中体西用”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关键是要深刻理解这里的“中学”和“西学”以及“体”和“用”的含义。思路引领:将“中体西用”理解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后,既要明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身的含义,又要将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清楚。答案...

    29 KB
  • 第二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十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刘秀珍252100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单元综述: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

    36 KB
  • 10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

    课时课题10.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课型新授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①理清文章结构,归纳文章要点;②了解文章的写法。2、能力目标:体味文章缜密的语言风格,学习其表达技巧。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132教学重点速读训练教学难点在速读中抓住段落大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读读、说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我们最关心的是我们...

    103.5 KB
  • “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

    “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摘要】:孔飞力(PhilipAldenKuhn,1933—)是美国哈佛大学希根森(FrancisLeeHigginson)历史讲座教授、东亚系主任,曾于1980——1986年担任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费正清接班人和继费正清之后,引领美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走到新方向的一位重要学者,是美国中国学界“中国中心观”的杰出代表。在长达四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孔飞力只出版了三本书:《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

    17 KB
  • 2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2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作者:左玉河:本站原创点击数:1882更新时间:2007-11-620世纪末中国学术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文化史研究的复兴。它的发展超越传统的文史领域,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本文分五个问题来概述近代文化史研究近20年的发展情况、成果综述及研究趋向。一、80年代文化史的复兴及研究热点追踪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文化研究的热潮,在随后的20多年间,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

    72 KB
  • 近代游访拉卜楞的西方人及其旅行文献综述

    当前位置:首页>涉藏期刊库>中国藏学>2010年>第四期近代游访拉卜楞的西方人及其旅行文献综述作者:妥超群刘铁程[打印本稿][发表评论][关闭窗口][摘要]西方文献对拉卜楞社会文化的描述,是拉卜楞研究的一个尚待挖掘的重要资源。文章主要依据一手文献和田野调查,梳理了近代游访拉卜楞寺的西方旅行人物及其旅行进程和背景,挖掘了一些目前尚鲜为人知的旅行纪事,并对西方人的拉卜楞旅行文献做了归纳和综述。[关键词]拉卜楞;西方考...

    250.5 KB
  • 近代人口数量的分布及变动趋势

    第一节人口数量及其分布的变动趋势中国人口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增长缓慢,波动较大,而至清代则有持续的高速增长。与西方国家人口的显著增长发生于工业革命后不同,中国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发生于近代之前。这一增长,明显改变了中国历史长期以来的人口基数,也奠定了近代人口规模的基础。清代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主要源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明清战乱结束后,中国经历了一个200多年的较长的和平时期,这是人口增长的前提。第二,明代时...

    153 KB
  •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学案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产生阶段(15—16世纪)标志:天文学领域的革命。2、形成和发展阶段(17—18世纪)标志: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3、迅速发展阶段(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标志:电磁学的新成就、道尔顿的科学原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4、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电的发明与应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提出第11课物理学的重...

    694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