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历史人物研究便自然成为历史研究的主题之一。在50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中,数量最大、突破也最大的当数历史人物研究。全面评述50年来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的成就,断非笔者所能胜任,本文拟在尽力照顾各个方面的同时,仅就个人能力所及,有所选择地略加评述,挂一漏万,势所难免。如同整个中国近代史学科一样,近代中国历史人物的研究在过去50年间一百随...
50年来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史,充满着外来的侵略和内部的斗争,战争连绵不断。作为这一时期开端的鸦片战争,清朝的军队惨败于兵力兵器相当有限的英国远征军;到了这一时期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相当有力的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50年,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对这一时期的军事史进行了相当广泛的研究,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和数以百计...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也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在1966年之前的17年中,它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而快速发展起来;在1967―1976年之间的10年中,它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被严重挫伤;1977年之后,特别是在1979年之后的20年中,它在对外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潮的带动下日益走向繁荣,且成为近代史研...
50年来的中国近代边疆史研究中国自古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到清前期,疆域基本上固定下来,东到库页岛和鄂霍次克海领海,西到葱岭,北到外兴安岭,南到南沙群岛。在广袤的疆域内,既有中原内地,也有边疆地区(包括陆疆和海疆)。中国的边疆十分辽阔,居住着汉族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气候和地貌与中原内地有很大不同。进入近代以后,这种有别于内地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从1840年...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曲折历程(下)三、近代文学研究的繁荣期(1980~1998)改革开放为近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和诸多有利条件,譬如: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宽松,使研究者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得以充分发挥其才能和积极性;极左思潮的被遏制和清算,使马克思主义得以恢复,使学术研究回到了正常轨道;国门的开放,使研究者视野大开,得以借鉴国外各种理论和研究方法等等。近代文学研究在这样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之下...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曲折历程(上)【内容提要】20世纪近代文学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形成了一个马鞍形轨迹:初期(1920-1949)差强人意,中期(1950-1979}}成绩最差,后期(1980-1998}成就最大。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大环境尤其是政治和思想环境。近代文学研究的成就与缺点,也与研究者有着直接关系。研究虽然难以左右社会,却完全可以把握自已,保持学者的良心和清醒的头脑。这应该是20世纪近代文学研究史给予我们的一...
作业选题以下选题仅供参考,同学们也可以自己选题。马嘎尔尼使华经过。鸦片战争时期的远东国际关系。香港问题的由来。东北外患史。西北外患史。英俄争霸东北史。中国海防史。太平天国与晚清政局。圆明园被烧毁的过程。清末重建圆明园的争论。19世纪的中日朝关系19世纪的中法越关系。近代中国鸦片贸易与茶叶贸易。颐和园与北洋海军。慈禧西狩之经过。《马关条约》谈判经过。孙中...
专题五西方列强的侵略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重点精华】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1.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英、法、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势力由沿海侵入内地...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复习指针★(了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谋划本专题复习的目标和步骤)课程标准江苏省考试说明核心提示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840年至l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在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中国近代社会各阶级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出发,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救国方案和主张一、中国民主革命中反帝反封建两大任务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是中国封建势力的靠山,而中国封建势力又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者紧密勾结,相互依存。任何把反帝反封双重任务割裂开...
“中国近代社会史专题”重点研读论文目录一、近代史及社会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1.[美]海登怀特:《过去是一个神奇之地》,载[波兰]埃娃多曼斯卡编,彭钢译:《邂逅: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历史哲学》第16~4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美]黄宗智:《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的悖论现象》,刘北成、陈新编:《史学理论读本》,第391~426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美]黄宗智:《学...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以及围绕这个主题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道路、关系到我们对青少年一代的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1月11日发表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现》文),其观点是要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术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近代为什么行不通?中国的噩梦开始于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天国美梦被击碎,于是,一切包裹在华袍之下的丑陋都暴露出来于是人们开始醒悟,开始探索,农民起来了,但是又被压下去了;资产阶级开始改良,最终被扼杀;于是,资产阶级开始了辛亥革命,开始实行资产阶级共和的探索。但,任然是失败。究竟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为何行不通呢?那么先从辛亥革命失败谈起。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1991年12月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根据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第53号令修正并重新发布)第一条为了继承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对优秀近代建筑的保护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优秀近代建筑,是指本市范围内自1840年至1949年期间建造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下列建筑(包括建筑群,下同):(一)在近...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的协定是()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B.国共谈判协定C.重庆谈判纪要D.《国共重庆谈判协定》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山东解放区D.上党地区3、在国民党统治区,以()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A.工人B.学生C.农民D.民主党派4、蒋介石成...
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近代化专题测试卷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中国近代前期是一个开始走出农业经济社会,而又未能走入工业经济社会的特殊社会阶段,其社会经济成分主要包括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受经济性质和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影响,各经济成分间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尖锐对立,这也决定了近代社会中国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中国近代前期文化现...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救国探索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中,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道B.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王朝C.启迪人民觉醒,摆脱封建牢笼D.推翻腐朽的清政府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④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③④...
高考历史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练习及解析1.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对世界外部地区来说,这也是现代一次最少为外人所知的事件。”在他看来,这一事件表明()①人民革命政权替代了反动的封建政权②中国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③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当时没有被西方世界认识到④新中国的建立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A.①②...
2014高考阶段性测试(三)一.选择题(共48分,每题2分)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体变化反复。最终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英国的漫画家为此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的房间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
我国近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学制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因此,学制的产生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毋庸赘言,没有学校就不可能有学制的产生。那么有了学校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学制的产生呢?事实上未必然。一个完整的学制的产生要有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呈现潜在的势头。其二是国家教育权的出现。国家必须掌握对教育的控制权与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