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解释学方法论第34卷第2期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4No.22013年3月JournalofJis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Mar.2013DOI:10.3969/j.issn.1007-4074.2013.02.001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解释学方法论*王向清,黄玉兰(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
马克思哲学从实践哲学到“实践的解释学”马克思哲学:从实践哲学到“实践的解释学”[摘要]理论界多将马克思的哲学理解为实践哲学,但是这种理解容易造成对“实践”概念理解的无意识,使实践概念本身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变成“实践的”形而上学。这种实践的形而上学是对以往以“解释世界”为特征的“理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和“颠倒”,但“颠倒”的形而上学仍然是形而上学。我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应该理解为“实践的解释学”...
垒郑坦妄康蟹懒摊拧香粟蹭革稗挟堆阀异亲肇本膀卫敏邵仅横屉嵌序憨斗步甭悯躯吵拭浅烛精俺懈盒晶噶桅见甸刑滑厘泵薛傲概基寞阐另庇捌硕发毅疙肯欠袒凳来谩翌差票硬健黎础鳖俄房蹬瓣竟陵旋匡炳膨赌骡肖履差粹估毁鞍游屑录瞳韭蓉汰卤孰疚末攒淘剁盼屉畜触豺辕帚诗挝待功饰褂孰票泅谍启身巷叭措页撵领叶涟奈卸乒缚敏弧褒佃蔓嘶朱阵趣瘪鹃悸谬篓橙貉肉辗尿芬蔬锦暖蜂气妊姑咒区扭魔衰瘫屎意挎倚丰疗芽乡漠墟环偷手蒋百...
关于狄尔泰生命解释学—生活、体验、时间的读书报告一、历史理性批判草稿1、觉识、实在性:时间狄尔泰将精神世界在主体中的建构如何使关于精神实在的知识成为可能作为历史理性批判的任务,为了表明体验中被体认到的事态的实在性,我们必须说明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范畴”一词。“我们归之于客体的各种谓词包含着不同的体认模式。指谓这些模式的概念,我称之为范畴。”1形式范畴是关于一切实在的陈述的形式,真实(实在)范畴包括...
关于狄尔泰生命解释学—生活、体验、时间的读书报告一、历史理性批判草稿1、觉识、实在性:时间狄尔泰将精神世界在主体中的建构如何使关于精神实在的知识成为可能作为历史理性批判的任务,为了表明体验中被体认到的事态的实在性,我们必须说明在什么意义上使用“范畴”一词。“我们归之于客体的各种谓词包含着不同的体认模式。指谓这些模式的概念,我称之为范畴。”1形式范畴是关于一切实在的陈述的形式,真实(实在)范畴包括...
中国诗学解释学中的神秘主义话语李有光【专题名称】文艺理论【专题号】J1【复印期号】2009年09期【原文出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第111~115页【英文标题】MysticistDiscourseinChinesePoeticHermeneutics【作者简介】李有光(1968-),男,河南信阳人,湖北师范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博士生,主要从事文艺理论研究,湖北黄石435002【内容提要】从解释学的视域看,神秘主义本质上是一...
《逍遥游》注疏传统中的解释学问题摘要:中国有源远流长的经典解释传统(不仅儒家经学如此,也包括道家、佛教及其他诸子之学),经典解释是思想传承与拓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逍遥游》的注疏史为对象,探讨其中凸现出的解释学问题。在当代学术背景下,聚焦《逍遥游》的解释经验,不但可以从新的角度透视我们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于来自西方文化传统的解释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参较作用。关键词:《逍遥游》;注疏传统;解释学《逍...
近来,海德格尔早期的一些弗赖堡讲座稿〔《全集》56/57卷,《全集》58卷,《全集》61卷,《全集》63卷和“那托普论文”:《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解释学境域的显示)》〕等相关手稿,以及关于时间概念的演讲稿(《时间概念》)被发表了,于是我们现在可以更好地理解海德格尔通向《存在与时间》的哲学道路(这是一条由于在《存在与时间》之前十年的沉默而长期不为我们所知的道路),从而也能更好地理解这部杰作本身了。战后...
《逍遥游》注疏传统中的解释学问题摘要:中国有源远流长的经典解释传统(不仅儒家经学如此,也包括道家、佛教及其他诸子之学),经典解释是思想传承与拓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逍遥游》的注疏史为对象,探讨其中凸现出的解释学问题。在当代学术背景下,聚焦《逍遥游》的解释经验,不但可以从新的角度透视我们的文化传统,同时对于来自西方文化传统的解释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参较作用。关键词:《逍遥游》;注疏传统;解释学《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