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廊坊市解放前戏曲艺术的发展摘要:自宋,金,特别是清代至解放前,这些历史时期,廊坊市戏曲舞台上,呈现出来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艺术景象。关键词:戏曲艺术;戏曲遗踪;戏曲发展中图分类号:J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35-01—、古代的戏曲遗踪廊坊古老的戏曲雏形,当属早已就在民间广为流行的所谓《周傩》。永清县前第五乡瑚琏店还有渊源颇远,流行多年的《跳篓子》。据传,《跳篓子》...
建国以后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等一系列左倾主义运动注重表现意识形态在穿着打扮之中的体现(色调、款式、新旧程度..)Tip:例如穿着过于鲜艳的妇女被冠以资本主义腐蚀之恶名从以前的岁月里翻出来,抖晒于阳光下的六、七十年代的服饰,上面的尘埃飞扬着那一辈人留恋的往事。梳妆台和藤箱里所珍藏的洗得发白的军装,是跳忠字舞时的思想外套。服装,作为一个时代的侧写,可以非常典型地映射出所属时代的特点和人类心理。1966~1976...
解放前沿河县城的宫观寺庙肖明道沿河历代的司衙多设在河西(只有民国初置县后,曾设在河东今粮管所地址,但民国十六年河东衙门烧毁,又迁建在河西今日的县委地址)。因而河西的宫、观林立,寺庙密布,这些庙宇,大都创建于明、清两代,据统计,河西有15座大庙,河东有6座大庙,两岸共21座。朝阳观:在西岸上街油榨坨,相传是崔光德施出资金,建于清康熙年间。其庙阶高数十步石梯,庙堂较窄而清雅。民国三十年(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