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教育史”的相关文档,共90条
  • 潍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教育史专业课程提纲

    潍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提纲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名称:《中外学前教育史》总学时:30学时周学时:2学时学分:2学分开课学期: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系部:教育管理系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班级:2006级学前教育管理方向班任课教师:李培胜,男,山东临朐人,1967年1月生,1985年参加工作,1989年山东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专业本科毕业后到潍坊教育学院任教至今,现任副教授。主讲《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29 KB
  •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共8页

    中国教育史1.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教育内容:简单、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教育方式:综合习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行为模仿)2.氏族公社末期学校的萌芽(1)学校萌芽的原因(理解)政治上,氏族社会末期部落显贵对文化知识的垄断促使教育的分化;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体脑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文化上,文化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尤其是文字的形成,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学校萌芽的传...

    35.5 KB
  • 中国教育史人物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86.9 KB
  • 必需背诵部分及重点(中国教育史)

    必需背诵部分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1)舜、虞时期:庠和成均;(2)夏朝:序和校;(3)商朝:大学、小学、庠、序、瞽宗;2.西周的教育制度(1)“学在官府”;(2)国学和乡学:国学分大学和小学;乡学分闾塾、党庠、州序、乡校等,学习内容为“乡三物”,由大司徒负责;(3)大学与小学:天子设大学称辟雍;诸侯设大学称“泮宫”;(4)家庭教育:7岁开始分男女进行教学;3....

    100.5 KB
  • 19春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一1满分答案

    19春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一1--------------------一、单选题共5题,10分1、我国著名教育家____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A陈鹤琴B陶行知C蔡元培D张雪门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2、蔡元培的实利主义教育即____。A实用主义教育B智育C实业教育D商业教育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随着____的变化而变化。A生产模式B家庭模式C生活模式D...

    20.5 KB
  • 19春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二4满分答案

    19春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二4---------------------一、单选题共5题,10分1、1934年2月____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A我国苏区中央人民政府B南京国民政府C苏联D日本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2、__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A梁启超B康有为C孙中山D蔡元培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3、我国著名教育家____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A陈鹤...

    20.5 KB
  • 关于中国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几个问题摘要:中国教育史既是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又是一门研究中国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还是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综合素养课程,具有展现性、思辨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等4个方面的功能和价值。《中国教育史》教材编写应将中国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传统与现代两大阶段,突出“学材”的特点。《中国教育史》的教学应当突破史料引证式、知识讲授式、记忆理解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

    21.35 KB
  • 考研辅导中外教育史知识点之中国近代教育

    考研辅导:中外教育史知识点之中国近代教育中国教育史近代教育部分主要介绍了近代教育的起步、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和近代教育体系的变革和07年的大纲相比08年增加了“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和清末留学教育两块内容而且这两块内容都是08年重点考察的内容下面我们将万学海文专业课教育学名师对这两块知识点的详细讲解摘录如下:一、知识点详解“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一)创办京师大学堂【重点难点】京师大学堂筹办...

    16.5 KB
  • 关于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史代际问题的思考-兼论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分期标准问题

    关于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史代际问题的思考兼论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分期标准问题三、东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历史分期(一)东北地区的古代高等教育(三世纪至1840年)从魏晋南北朝至清朝晚期,大约经历了1500年的历史。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三世纪至907年),是古代东北高等教育的开创期,延续了大约600多年的时间。这一时期的高等学校包括鲜卑族前燕创立的“东庠”、北燕和高句丽创立的“太学”,以及渤海国...

    19 KB
  • 作业与试题集东师中外教育史19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东师《中外教育史》19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中外教育史19秋在线作业2题目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15道试题,共37分)1.我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中,两汉主要实行A.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C.科举制D.坐监制2._______被看作是英国1944年教育法颁布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是英国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尽管也引起了许多争议,但仍是一部有深远意义的法令。A.《巴特勒教育法》B.《...

    14.42 KB
  • 本科教育学专业amp183amp183amp183amp183中国教育史课后习题答案11页

    第一章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提出什么理论?答:自有人生,便有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是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的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训练。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包括多个方面...

    48 KB
  • 中外学前教育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中外学前教育史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开课专业:学前教育开课学期:学分/周学时:3学分/周3学时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中外学前教育史》是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主要向学生阐述了古今中外古代学前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各个历史阶段有重大影响的学前教育实践活动和理论主张,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并...

    109.14 KB
  • 发展战略当代西方教育史学的发展

    童梦无忧网试管婴儿论坛www.tm51.com本文由浙江茶叶批发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2009年11月第6期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Nov,2009No.6当代西方教育史学的发展周采摘要:传统的西方教育史学主要是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物,以直线进步史观描述近代民...

    61.57 KB
  • 教育硕士考研资料分享中国教育史考研大纲

    教育硕士考研资料分享:中国教育史考研大纲中国教育史二、考查范围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

    25 KB
  •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辟雍:官学名。原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为习乐之处;北为上痒,为习书算之处;东为东序,为习射之处;西为瞽宗,为演礼之处;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之2、文翁兴学:汉景帝时期,蜀郡太守文翁到达成都后,深感蜀地地方偏僻,文化落后,有蛮夷之风,便选择属下聪颖吏员数十人,到京师学习,学成以后回到蜀郡,根据学绩情况给予不同的官...

    27 KB
  • 中国教育史发展

    原始时期教育是原始人适应当时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活动,并且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进行而发展变化着。特点:完全是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教育与社会实践完全结合为一体,早期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获得经验、技能、知识以及行为规范。教育并没有被分化为专门的活动。教育产生的条件经济方而的条件: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髙,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政治方面的条件:阶级的分化、国家的...

    241.5 KB
  • 中国教育史第4、5章知识点

    第三章、秦汉教育1、汉代采取哪些措施推行“独尊儒术”文教政策?P91(1)、专置五经博士(2)、诗、书、礼、易、春秋被尊称为经(3)、以经术为选士标准,实行察举制(4)、开办太学,培养儒家治术人才(5)尊孔2、“独尊儒术”对汉代教育的影响?P92第一,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自此以后,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皆以儒术为本,儒学成为统一的指导思想,并据这个指导思想,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对人民加强思想...

    15 KB
  • 333教育综合之中国教育史(下)

    333教育综合之中国教育史(下)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中国教育史》第七章中国近代教育的转折39.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清末洋务运动时期由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官办的外语专门学校,后来并入京师大学堂。初期以培养外语翻译、洋务人才为目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学校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化学实验室和博物馆。课程设置上,外语居于首位,侧重西学西艺;教学方法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死...

    35 KB
  • 333教育综合之中国教育史(上)

    333教育综合之中国教育史(上)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中国教育史》第一章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在官府内涵:是西周文化教育上的重要特征,奴隶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了当时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官学机构与政治机构联系在一起,没有分离独立。客观原因:为官有学,而民无学;为官有器,而明无器;为官有书,而民无书。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结构。特点:政教合一,官师合一...

    44.5 KB
  • 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

    百年中国教育史研究高潮的回顾与反思摘要:中国教育史研究经历了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来的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奠定了教育史学科的基本体系,第二次研究高潮是恢复性的,促进了教育史学理论的发展。在第二次研究高潮中,研究者只有提高理论素质,突破历史、教育学科界限,从历史学走向社会学,教育史学科才能真正取得长久发展。关键词:中国教育史;学科;研究高潮;史学理论从甲骨文对中华民族教育活动的记载开始...

    33.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