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案例题目:《紫色的小花》教学设计方案教材分析:《紫色的小花》选自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版块《花儿的向往》中的第一课,它是一篇清新、淡雅,给人无限启迪的优美童话。文中从小花外貌的变化过程写到小花的心理变化,最后以栗子花的回答点明了美的真谛。到这,课文戞然而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教学重点:学习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复述课文内容。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4、能懂得故事里所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试着把故事内容复述一下。先自已复述一遍,然后复述给同桌听。二、品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认真写好批...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2.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2.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井建平教学目标:1.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2.理解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3.领悟文本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小村庄...
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建议您用AdSense来为您的网站/博客增加收入![最后更新:2007-3-1914:15:16][:solcn][点击次数:73]--------------------------------------------------------------------------------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文章作者]赵建华,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络环境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
企业和劳动者一一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黑玉荣【教材分析】从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知识涉及劳动、就业、维权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知识看似零散。而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劳动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通过劳动创造着财富,因此,劳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劳动的重要途径是就业,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对国家而言,便意味着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政策,通过立法和执...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2、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能力目标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
第2课最可爱的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抗美援朝的背景、过程、结果和抗美援朝胜利的意义。2.了解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对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志愿军战士英勇不屈、乐观向上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通过本课的学习,...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导学案[识记与理解]1、记住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设立时间;记住中国最大的特区,20世纪80年代的窗口城市,90年代扩大开放窗口城市。知道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2、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特区的特点、成就及影响。80年代开放地区的地理分布特点;90年代新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开放的格局。[能力与方法]1、通过引导观察特区、沿海开...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以史带论理解原理了解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教学设计: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九课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以史带论理解原理了解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无棣第二高级中学李晶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设问】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怎样?有何特点?结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商品经济只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社会经济之主导地位。自然经济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后逐渐走向解体呢?解体的表现有哪些呢?一、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论著选摘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2,课时:第二课时3,教师准备:ppt、金鱼一条、盛水容器一个、纸4、学生准备:教材二、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通过板书范写、比较记忆、给顺口溜填空的方法使学生正确、美观地书写“提、题”2个字并且能准确的区分运用。2、运用动作演示、换近义词、选择词义等方法理解“漫出来、光”等词语的...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
《中华民族的觉醒》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本课则从辛亥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现实切入,承接上单元知识点,介绍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扫荡封建思想,传播西方民主和科学观念,在行动上觉醒自救──五四新文化运动。这是中国人自己的觉醒之路。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初具历史思维能力,...
《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⑶读懂课文内容,弄清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为什么最后什么都没有了。2、过程与方法:⑴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感受小山村曾有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⑵教育学生从小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小山村被洪水卷走...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中宁九小韩梅一、教材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二、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课文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这组课文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周围环境”为主题进行编排,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城关二小邹桂琴一、概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使周围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