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引文格式_教学设计研究文献的量化与引文可视化分析摘要:本研究以Webof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采用引文图谱可视化分析法对以教学设计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理清了过去三十多年教学设计研究领域文献的时间分布、研究活跃地区、研究机构、载文期刊及重要文献;然后利用引文图谱分析软件HistCite绘制了教学设计研究文献的引文编年图,结合引文编年图分析了教学设计研究的演进路径和发展轨迹;最后,总结并预测了该领...
人民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具体史料的分析,使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进程的认识及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君...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省横中沈红英一、设计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专题的一部分,线索多,知识点密集,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异常突出。因此,我决定从主题出发整合有关内容,也就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以新民主主义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为核心,包括:登上舞台——五四运动;诞生政党——中共一大;参与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领导革命——国共...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安达市第六中学徐凤一、教学设想《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核舟记》等来说,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难度,《战国策》又是以记言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即使是古文也可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有...
TeaCulture——趣味茶文化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于向学生阐解中外茶文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一是中外茶文化的简单历史发展,二是中外对于各种茶名称之间的差异。本课的特点在于将课外茶文化知识用有趣的方式来表达,所以我决定使用戏剧小场景的方式来演绎各个环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简单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流。2)能了解中外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历程。3)能记住简单日常茶种名称。2.能力目...
理性和感性【理性感性结合搞好教学设计】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阐明了如何在理性精神指导下,渗透理性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理l生态度,寻求理性和感性的最佳结合来搞好教学设计。关键词:理性精神;理性方法;理性态度;理性感性结合;教学设计:1005—6629(2013)5—0030—04:G633.8文献标识码:B通常所说的理性包括理性精神、理性方法和理性态度3个方面,课堂教学应坚持理性,关注理性与感性结合。因此在教学设计...
PEPBOOK6Unit5MynewroomPartBReadandwrite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2,学科:英语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熟读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句型Ais...B(物件A在物件B的哪里)。(2)能够听、说、认读各种方位位置和各种家私物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句子:Theclosetisnearthetable.Thetrashbinisbehindthedoor.Manyclothesareinthecloset.并在情景中运用。2、能够听懂、理解:What’sonthetabl...
8、家乡的红橘教学目标:1、尝试抓住文章表达顺序,描写事物的特点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观察入微,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3、运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介绍一种水果。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入微,抓住特点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入微,抓住特点进行细节描写的方法。教学流程:一、尝试学习,归纳文意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齐读课题。(PPT出示)时间词语春天四、...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明确目标,从小事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2、过程与方法:运用典型事例材料,通过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意志品质的思想及外在行为表现,学会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初步培养自己的良好意志。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磨砺坚强意志的信念,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坚强的意志。重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教学设计武陟县木城街道办事处初中张利荣【设计思路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首先,图片激趣,设疑导入---接着通过自我审视,调查反思,在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意志品质基础上,提高对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磨砺意志的四个方法,这是本框主要内容------最后课堂小结,升华主题,前后呼应。第一环节以前苏联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入,生互动...
课型造型表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更多地接触人类文化传承。2.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观察我国不同民族的特征。3.学习用各种方法去表现。二.重点难点:对各民族人物相貌特征、服饰装扮、风俗习惯的把握。并通过自己的概括加以表现。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种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表现不同民族人物的作品。2.学生准备:收集各类有关各民族人物的图片、影视、文字的资料,各类可用...
.精品文档.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语园地一【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依据提示重读句子不同的地方,体会重读的作用;3.积存古诗;4.阅读《笋芽儿》,学习欢乐读书吧;【教学重点】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依据提示重读句子不同的地方,体会重读的作用;【教学难点】依据提示重读句子不同的地方,体会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欢迎拜访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依据提示重读句子不同的地方,体会重读的作用;3.积存古诗;4.阅读《笋芽儿》,学习欢乐读书吧;【教学重点】1.在生活中识字,规范书写汉字;2.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综合运用,并依据提示重读句子不同的地方,体会重读的作用;【教学难点】依据提示重读句子不...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11、秋天的雨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类型:三年级小学生2、学科:语文3、第2课时4、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使学生通过课...
《做风车的故事》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知大意。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同学们,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是许多人都见过的现象。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感知课文大意,梳理文章结构。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感情。3、借助于背景资料,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4、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体会文中写景状物的妙处;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诵读法、讲析法、讨论法,由浅入深,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思考,把握文章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科目:语文年级:二年级题目:邮票齿孔的故事课时:2课时教案内容课件说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了解带齿孔的邮票是怎样发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教学重点:通过识字,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读文感悟...
一个人的遭遇【设计理念】:《一个人的遭遇》编排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板块“遭遇战争”中,居专题、板块之首。小说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带来的创伤。在切入点上,本文与一般描写战争的作品不同。一般描写战争的作品以战争的残酷、血腥为主,本文主要描写战争给人带来心灵上的创伤,写那种永远都不能弥补的心灵上的损失,用这种心灵创伤来谴责法西斯的罪恶,比单纯写鬼子暴行更有力。由于作品篇幅...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教案背景⒈面向学生:小学⒉学科:校本课程⒊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⒋教学时间:一教时⒌课前准备:⑴诵读全诗,感悟诗人的情感。⑵学生课前上网查找图片资料二、教材分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十册第24课《古诗两首》之一,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风景...
12*《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一样,也属拟人体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