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教参”的相关文档,共9条
  •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教参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xx【学习要点提示】1.具体领会掌握本文中的主要观点和看法。2.学习本文善于运用具体实例来论证观点的方法。3.通过本文认真体会演讲语言浅近自然、形象生动的特点。【作品背景介绍】本文是作者在1932年6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所作的演讲,最初发表于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文中,为使青年学生走出大学后能够防御在社会上堕落,作者送给他们三剂“防身的药方”:一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

    42 KB
  • 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服务的进展与问题探讨_2

    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参服务的进展与问题探讨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开始辅助教学过程,为高校的教学活动做资源保障。国外高校图书馆很早就开始提供电子教参或电子保存本(E-Reserve)的服务,并已非常普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提升国内图书馆深入教学活动服务的水平,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国外高校图书馆先进的E-Reserve服务经验。并分析了我国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资源服务的现状,...

    17.36 KB
  • 高校图书馆电子教材教参服务与思考

    高校图书馆电子教材教参服务与思考摘要:通过调研国内137家“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教材教参服务现状,同时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网站上发布的全国各省市高校图书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服务报告,对疫情期间各高校图书馆教参应急服务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电子教材教参服务与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平台功能有待完善、特色内容相对缺乏、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246.39 KB
  • 2022年党员信教参教和涉黑涉恶问题专项整治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党员信教参教和涉黑涉恶问题专项整治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为严格执行党章党规党纪,不断提高党员党性意识和纪律意识,始终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据省、市组织部门开展党员信教和涉黑涉恶问题专项整治有关要求和?肃州区党员信教参教和涉黑涉恶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安排,按照“坚决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党规〞的总要求,通过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纪党规教育,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坚决理想信...

    15.82 KB
  • 百变工程教参

    百变工程4+百变工程吊钩和横梁空中表演疯狂的飞行员农作物喷药机客机救护直升机建筑工地倒垃圾钻孔推、推、推精彩的车轮世界飞机身体动作动作技能精细动作技能手眼协调感觉智能形成同一性移情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自我感觉发展社会关系合作流轮和听从指令解决冲突发展和同伴及成人的关系发展自我表达语言表达讲故事描述性解释角色扮演和形成观点想象和创造具体知识按照大小、形状、颜色分类数字和计数量表、估...

    1.69 MB
  • 1819模块综合测评教参独具

    模块综合测评(教参独具))分满分:150时间:150分钟()(3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本题共3小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必有余庆积善之家赵法生大,出自《周易文言传》必有余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但是作为,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等着它。初看起来,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89 KB
  • 八年级上教参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上教参: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课文研讨答谢中书书整体把握《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

    28 KB
  • 基于校园网服务系统的本科教参信息系统的建设

    基于校园网服务系统的本科教参信息系统的建设摘要: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本科教参信息的网上查询系统,并将该系统与数字教务系统管理系统、图书馆公共书目查询系统、教参书全文数据库等电子资源检索系统整合成为统一的校园网应用平台。提供多入口的整合信息服务。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同时,提高了图书馆教参类馆藏的利用率。关键词:教学参考书,图书馆,教务管理系统一、基于校园网服务系统的教参信息系...

    16.94 KB
  • 语文教程教参——第十四单元教育之梦-永远的校园

    第十四单元教育之梦3.永远的校园谢冕[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可参考相关资料中《精神的存在永恒的魅力──<永远的校园>解读》一文【作者简介】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汉族,中共党员。早年就读于福州三一中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兼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

    23.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