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分层突破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自我校对]①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②了解景观的主要特点③旅游路线的选择④旅游常识⑤旅游安全防范措施出游前的准备1.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
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1.掌握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2.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表现,理解旅游资源的价值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3.理解旅游资源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客源市场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4.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阅读教材P64-P67活动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1)原因:旅游业大量用水与废水排放。(2)后果:水资源不足和水体污...
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1.了解芦笛岩、七星岩、冠岩的特色风景,掌握中国溶洞分布特点及成因。2.比较中国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的不同,了解北京颐和园的风景特点。3.了解中国石窟的形成及特点。4.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位置及其重要价值。(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中国著名的自然景观阅读教材P30-P37,完成下列问题:1.中国的名山(1)旅游价值:名山因其本身的自然美、生态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往往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第26点动力学中的板—块模型1.模型特点:上、下叠放两个物体,并且两物体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2.常见的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解题方法:一般采用隔离法.4.解题思路(1)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2)对滑块和木板进行运动情况分析,找出滑块和木板之间的位移关...
第21点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与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是指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其运动情况和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其受力情况,解决这两类基本问题的思路方法示意图如下:其中受力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对点例题某一旅游景区,建有一山坡滑草运动项目,该山坡可看成倾角θ=30°、长L=72m的斜面.一名游客连同滑草装置总质量m=80kg,他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在时间t...
第12点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方法1.条件判断法(1)根据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即:①物体间接触且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2)根据“摩擦力的方向沿着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2.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法,就是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原来的静止是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止,且假设接触面光滑后物体发生的相对运动方向...
第3点正确区分几种速度1.平均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通过的位移与产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2)公式:v=(s表示位移,t表示发生该段位移所用的时间).(3)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注意:①平均速度粗略地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和方向.②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求平均速度时,首先明确求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2.瞬时速度(1)运动物体...
章末检测试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正确的说法是()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B.某物体若只受一个力的作用,说明可以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二)[目标定位]1.会推导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并知道关系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2.会用公式v-v=2as进行分析和计算.3.掌握三个平均速度公式及其适用条件.4.会推导Δs=aT2并会用它解决相关问题.一、速度位移公式的推导及应用[问题设计]射击时,火药在枪筒中燃烧.燃气膨胀,推动弹头加速运动.如果把子弹在枪筒中的运动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子弹在枪筒中运动的初速度为v0,子弹的加速度是a,枪筒长为s.试...
[目标定位]1.知道什么是自感现象及自感电动势,会分析和解释自感现象.2.知道自感电动势的大小和自感系数有关,并知道影响自感系数的因素.3.知道日光灯的组成,能用自感的知识分析日光灯的启动及工作原理.一、自感现象1.自感:由于线圈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2.自感电动势:在自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3.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作用: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电流增加时,感应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加;电流减小时,...
[目标定位]1.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并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推导过程,培养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3.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是楞次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一、感应电流的方向1.实验探究将螺线管与电流表组成闭合回路,分别将N极、S极插入、抽出线圈,如图1所示,记录感应电流方向如下:图12.分析操作方法内容甲乙丙丁N极向下插入线圈N极向上抽出线圈S...
第7点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变化的关系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宏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体积有关;微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的相对位置有关.3.分子势能的变化与分子力做功有关.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反之减小;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
第四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2.通过图象分析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3.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一、分子力的宏观表现[导学探究]1.为什么坚硬的固体很难被拉长?答案这是分子间引力的宏观表现.2.为什么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答案这是分子间斥力的宏观表现.[知识梳理]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2.当外力欲使...
章末总结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揭示了内能的增量(ΔU)与外界对物体做功(W)以及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Q)之间的关系,即ΔU=W+Q,正确理解公式的意义及符号含义是解决本类问题的关键.(1)外界对物体做功,W>0;物体对外做功,W<0;(2)物体从外界吸热,Q>0;物体放出热量,Q<0;(3)ΔU>0,物体的内能增加;ΔU<0,物体的内能减少.分析题干,确定内能改变的方式(W、Q)→判断W、Q的符号→代入公式ΔU=W+Q→得...
第七节气体实验定律(Ⅰ)[学习目标]1.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了解玻意耳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适用条件.2.会运用玻意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一、玻意耳定律1.内容: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填“正比”或“反比”).2.公式:p∝或p1V1=p2V2.3.条件:气体的质量一定,温度不变.4.常量的意义p1V1=p2V2=常量C该常量C与气体的种类、质量、温度有关,对一定质量的气体...
第11点自感现象的分析技巧在求解有关自感现象的问题时,必须弄清自感线圈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这样才能把握好切入点和分析顺序,从而得到正确答案.1.自感现象的原理当通过导体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其产生的磁场也随之发生变化.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导体中会产生阻碍其自身电流变化的自感电动势.2.自感现象的特点(1)自感电动势只是阻碍自身电流变化,但不能阻止.(2)自感电动势的大小跟自身电流变化的快慢有关.电流变...
第4点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的剖析在电磁感应中,我们常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来判断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了对这两条规律理解更深入,应用更恰当,下面就这两条规律比较如下.1.不同点(1)研究对象不同:楞次定律所研究的对象是整个闭合回路;右手定则研究的对象是闭合回路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一部分导体.(2)适用范围不同:楞次定律适用于由磁通量变化引起的感应电流的各种情况,当然也包括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
模块要点回眸——精讲精析精练16点第1点从三个角度理解“磁通量及其变化”“磁通量及其变化”是学好电磁感应的一个突破口,直接关系到对楞次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学习与应用.而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由于对“磁通量”理解不全面,往往容易出错.下面从三个角度对该知识点进行剖析.1.磁通量Φ的定义磁感应强度B与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面积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定义式为Φ=BS.(1)面积S是指闭合电路中包含磁场的...
4.1传感器的原理4.2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目标定位]1.知道传感器的定义,理解其工作原理.2.了解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元件的特征.3.会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一、什么是传感器光声控延时开关的敏感元件有哪些?你能画出它的原理图吗?答案有光敏感元件和声敏感元件.[要点总结]1.传感器是通过测量外界的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来捕捉和识别信息,并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化成电学量的装置.2.各种传感器的作用都是把非电...
3.1高压输电原理[目标定位]1.掌握输电过程中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2.理解高压输电的原理.3.会对简单的远距离输电线路进行定量计算.一、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如图1所示,假定输电线路中的电流为I,两条导线的总电阻为R,在图中导线电阻集中画为R,输送功率为P,发电厂输出的电压为U.那么:图1(1)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2)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功率损失的表达式是什么?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