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案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第三课时课型新授课作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分析深受人们喜爱的金,铂,银等,都是不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它们以单质形式存在;绝大多数金属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岩石,海水中金属的氧化物,硫化物和盐等。金属及其他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用途非常广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镁,铝的物理性质;2、通过对比学习,认识金属的一般性质以及有些金属的特性,通过实验,总结金属...
专题一第一单元教案编号:003授课日期:月日课题摩尔质量主备人教学目标1、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1、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1、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课前检测]1、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
有机合成材料一课一练基础闯关知识点有机化合物1.(2016黔南州中考改编)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是()A.苹果汁B.矿泉水C.豆浆D.啤酒【解析】选B。矿泉水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矿物质,不含有机物。2.下列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醋酸B.葡萄糖C.蔗糖D.蛋白质【解析】选D。醋酸、葡萄糖和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比较小,属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
第一章课题4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方法。2.了解李比希法定量分析有机物组成的一般方法,并能进行有关计算。3.能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4.知道质谱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一种方法。知道用红外光谱图、核磁共振谱图以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重点难点】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波谱法【活动方案】活动一...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锌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懣硯涛镕頃赎巯驂雞虯从躜鞯烧。A.金B.铜C.铁D.锌2.(2018湖南衡阳中考)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和Z溶解并产生气体,Y无变化;如果把X放入Z的盐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的表面有Z析出。...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氧气、稀酸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2.过程与方法(1)根据大多数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学会判断不同金属的活泼性的不同。(2)通过实验探究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激发学...
第11讲铜金属材料考纲要求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2.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3.了解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性质及其应用。考点一铜及其化合物1.单质铜(1)物理性质:紫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2)化学性质①常温下,铜在干燥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则会被锈蚀,在其表面逐渐形成一层绿色的________。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复合材料1.材料科学的发展过程及单一材料的优缺点(1)材料科学的发展过程材料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天然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这五个过程。(2)常见的几种单一材料的优缺点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了大体的了解,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有机合成材料,这些材料都是单一的材料,优点、缺点都较突出,现总结如下:材料实例优点缺点金属材料钢铁硬度...
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铝与铝合金1.铝单质的性质(1)铝单质的物理性质单质铝为银白色金属,熔沸点高,导电性强(仅次于银、铜、金的导电性)。(2)铝单质的化学性质①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2Al2O3(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因此金属铝常用于制造燃烧弹、信号弹和火箭推进剂)。常温下,金属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其表面产生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阻止金属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
自我小测1复合材料的优点是()①强度高②质量轻③耐高温④耐腐蚀A.仅①④B.仅②③C.除③外D.①②③④2复合材料的使用使导弹的射程有了很大提高,其主要原因在于()A.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能承受超高温的变化B.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的质量减轻C.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承受超高强度的改变D.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导弹承受温度的剧烈变化3复合材料中往往有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A.增塑...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是由周期和族构成的B.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纵行称为族C.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横行为一个周期D.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列为一个族2.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族B.主族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C.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7个横行,也是7个周...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推断1.短周期元素甲、乙的原子序数相差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能在同一主族B.一定属于同一周期C.一定属于不同周期D.无法判断2.A、B、C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已知A、B、C原子序数之和为37。下列关于A、B、C三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B和C位于第四周期B.元素A的原子序数为7C.元素B最外层有5个电子D.元素C位于第三周期ⅤA族3.元素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
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下列卤素单质中熔点最高的是()A.氟B.氯C.溴D.碘2.卤素随着原子序数的依次增大,其单质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①单质的颜色加深②单质的沸点升高③单质的熔点升高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3.下列关于卤素单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具有颜色B.从F2到I2其熔点逐渐降低C.它们都易溶于有机溶剂D.相同状况下从F2到I2其密度逐渐增大4.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
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随着碱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大,其单质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熔点依次升高B.熔点依次降低C.密度依次减小D.密度依次增大2.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熔点依次降低B.随核电荷数递增,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依次增大C.碱金属单质都是密度较小的有色金属D.碱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3.关于碱金属单质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中,说法正确的是()A.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B.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氧化钠C.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大,熔点高D.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是()A.钠和氧气B.铷和氧气C.锂和氧气D.钾与氧气3.下列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制得不同产物的是()A.钠和氧气B.钠和氯气C.镁和氧气D....
第5天(溶液配制、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学习目标】1.学会怎样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2.学会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决问题。【本日作业】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是某同学用500mL容量瓶配制0.10mol/LNaOH溶液的过程,该同学配制过程中的错误有()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懣硯涛镕頃赎巯驂雞虯从躜鞯烧。A.1处B.2处C.3处D.4处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詣...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年级:辅导科目:科学课时数:3课题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内容要求:1、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确定实验原理、仪器、药品、装置及实验步骤或对实验进行补全、改进以及实验报告的填写。2、实验方案的评价,包括评价多种方案的合理性;评价选择的装置能否达到实验目的;评价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等。一、知识解读一、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题的难度较大、综合...
龙岩市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陈美钗在市教育局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本工作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主旋律,立足学科实际,面向全市初中化学教学,聚焦初中化学课堂,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带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我市的初中化学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切实、有效...
一、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4、淡黄色:硫。5、绿色:Cu2(OH)2CO3为绿色6、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无色。(高锰酸...
工作总结报告(20XX年度)(封面模板)姓名:职务:---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单位:日期:二〇年月日(范文模板)九年级化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人们常说,智慧胜于知识。化学史记录了化学概念、原理等理论性知识形成的曲折过程,描述了化学家们为揭示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而不断寻找科学方法的艰难历程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科学品质。今天笔者给大家整理了九年级化学学科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