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十三)有机物脱水方式一、脱水炭化浓硫酸按2∶1比例脱去部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而使其炭化。如:C12H22O11(蔗糖)――→12C+11H2O二、脱水成烯如:三、脱水成醚在浓H2SO4和一定温度下,醇分子间脱水形成醚类化合物。如:四、脱水成酸酐在浓H2SO4作用下,羧酸分子间脱水形成酸酐。如:五、脱水成酯按“酸去羟基醇去氢”的规律,羧酸与醇之间、羟基酸分子内、羟基酸分子间脱水可形成链酯、环酯、内酯、高聚酯等各种酯。...
专题讲座(八)有机物脱水方式1.脱水炭化浓硫酸按2∶1比例脱去部分有机物中的氢、氧原子而使其炭化。如:C12H22O11(蔗糖)――→12C+11H2O2.脱水成烯如:3.脱水成酯按“酸去羟基醇去氢”的规律,羧酸与醇之间、羟基酸分子内、羟基酸分子间脱水可形成链酯、环酯、内酯、高聚酯等各种酯。如: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懣硯涛镕頃赎巯驂雞虯从躜鞯烧。4.脱水成肽氨基酸分子内、分子间脱水可形成含有肽键()的化合物。如:5.脱...
高中化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摘要: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创新精神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217-01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复习课学习目标1.复习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概念。2.复习回顾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及注意事项。3.复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学习过程专题1关于“酸的强弱的证明方法”的问题【例1】常温下0.1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措施能使溶液pH=(a+1)的是()A.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B.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C.加入等体积0.2molL-1盐酸D.提高溶液的温度【当堂检测1】室温条件下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其中...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第1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组成及综合利用。2.掌握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以聚乙烯为例,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领域中的应用及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一、从煤、石油和天然气中获得基本化工原料1.煤的综合利用(1)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氧、氮、硫等元素。(2)煤的综合利用2.天然气的综合利用(1)组...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我们已知道,冰易融化,干冰易气化,碘晶体易升华,你知道这些晶体为什么具有上述的特殊性质吗?它们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二、复习预习1.了解非晶体,2.什么是液晶?有什么特性和用途?3.什么是纳米材料,又什么特性和用途?(能举例说明)4.什么是等离子体,有什么性质和用途?几类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适用学科高中化学适用年级高中二年级适用区域人教版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知识点1.非晶体、液晶、等离子体...
2017-2018年高中化学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选修3教学目标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教学重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教学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物质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为()A.CH3CH2NO2B.CH2===CHBrC.CH2Cl2D.Br解析:选B。CH2===CHBr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和溴原子两种官能团。2.比较乙烷和乙醇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种物质中碳原子均以单键相连B.两种物质均能与钠反应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下列有关苯与乙烯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两者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B.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C.都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D.等物质的量的苯和乙烯完全燃烧时,乙烯耗氧多解析:选A。苯、乙烯均为平面型结构,A正确;苯一般情况下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溴水发生反应,B、C错误;苯的分子式为C6H6,乙烯的分子式为C...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下列属于海水化学资源利用的是()A.海水淡化B.海水冷却循环C.海水提溴D.海水发电解析:选C。海水淡化、冷却循环、发电均是水资源的利用,海水提溴、碘、镁、钠等均是化学资源的利用。2.海水资源的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下列关于海水资源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法分解海水,制取洁净的热能资源氢气B.采用太阳光照...
课时跟踪检测(三)(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1.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形象地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核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互为同位素B.①②③属于不同的元素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解析:选A。由图示可知①代表H,②代表H,③代表H,三者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
教学基本信息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学生认识发展理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其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深度。在教学设计中,以发展学生从能量转化角度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为出发点,以丰富学生对能量转化形式和能量转化途径的认识为核心目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活动。在实现学生认识发展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
集宁一中教学设计(高C年级化学学科)课题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原电池原理,电极方程式的书写2、了解化学电源种类及其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原电池原理,了解化学电源种类及其工作原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化学电源的了解知道化学对社会的意义重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实验探究难点: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教学案我们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这张表又有何意义呢?它反应发元素之间的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我们能否从其中总结出元素的某些性质规律,以方便我们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呢?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如果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运动情况比较简单。对于多电子原子来讲,电子运动时是否会在原子内打架呢?它们有没有一定的...
科目:化学主备人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单元(章节)课题第四章第一节海水资源(第2课时)本节课题海水资源课标要求以金属矿物、海水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2、提示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3、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及合理开发意识4、初步培养自主查阅资料的能...
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日期课题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初步学会运用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学会在生活中检验营养物质的方法。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水解反应的条件、最终产物。过程与方法了解与人类生命、营养、健康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体会学习有机化学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为学生...
第三章第二节第1课时乙烯一、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这是什么物质?科学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使学生初步建立对乙烯的性质了解。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
课题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型新知识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质、用途。掌握甲烷分子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稳定、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理解取代反应的概念。3、知道烷烃、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等概念4、了解常温下常见烷烃的状态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模型、观看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多媒体模拟反应历程,增强学生...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前面的学习,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能量的变化。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影响。人类要利用和控制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本节内容是对前面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
江南中学__化学___学科教学设计课题2.3.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授课人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课标依据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教材分析该节为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着重探讨人类面对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影响。人类要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