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荒原”的相关文档,共14条
  • 荒原第一季

    荒原第一季雪尘不久前读完《陈寅恪的结果二十年》,一向沉浸在悲伤之中难以自拔。秀才遇上兵的可悲历史情境一遍一遍地在我脑海里回放。我不禁思量着,属于学识分子的骨骼和历史责任到底是什么呢?当疯狂者破坏一切秩序和人情时,真正能够载道的又是什么呢?一切斟酌,不再为生活服务的时候哲学斟酌是否有必要的意义?恰在此时,经挚友的推举我知道了徐兆寿老师的新作《荒原问道》。使我困惑的好多问题,在该书中一一找到了答案...

    11.91 KB
  • 浅析荒原中的绝望意象

    浅析《荒原》中的“绝望”意象摘要:《荒原》是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艺批评家托马斯•艾略特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艾略特在创作《荒原》时,正逢一战之后西方文明陷入危机Z时,人们丧失信仰,精神空虚。本文试图从艾略特艰深晦涩的意象中抽丝剥茧,理出《荒原》中重要的一项主题:绝望。关键词:艾略特;荒原;意彖中图分类号:T56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39-01《荒原》是一篇充满意象与反讽的诗歌,其...

    17 KB
  • 现代人的精神荒原_尤利西斯_中的异化主题

    现代人的精神荒原_尤利西斯_中的异化主题现代人的精神荒原——《尤利西斯》中的异化主题余晓玲西安翻译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105摘要:乔伊斯的意识流代表作《尤利西斯》通过刻画一群思想幻灭与精神疏离的现代人形象,反映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深刻揭示出现代社会异化的精神荒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巨大的摧残与创伤,赋予平庸琐碎的现代城市生活以悲剧的深度。关键词:乔伊斯;《尤利西斯》;异化;精神荒原[中图...

    16.26 KB
  • 从紫罗兰到马太受难曲-读荒原狼有感2400字

    从《紫罗兰》到《马太受难曲》读《荒原狼》有感2400字从《紫罗兰》到《马太受难曲》——读《荒原狼》有感裴婷婷《荒原狼》是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一战后社会转型期创作的自传性质小说。一战后德国狭隘民族主义思潮兴起,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法西斯势力主导乌合之众。黑塞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反对战争,却被本国媒体抨击为叛徒。此时他也正经历着人生低谷——近不惑之年,婚姻破裂、疾病缠身。《荒原狼》就...

    30.93 KB
  • 浅谈艾略特《荒原》中的死亡意识

    一,序言这是一部自问世以来便笼罩在光芒中的作品,它是艾略特的成名作,被誉为“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1),是西方文学中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在形式上,《荒原》使用了多种现代主义表现手法,旁征博引了35个作家的56部作品和谚语民谣,使用了英,法,德,西班牙,希腊,拉丁和梵文七种语言,出现了20多个若隐若现的人物,并且使用“蒙太奇”手法将各种典故,引语,场景,独白,对话等衔接起来。它因此被称为是一部真正的...

    58.22 KB
  • 浅论呼啸山庄中的荒原意象

    浅论《呼啸山庄》中的荒原意象摘要:在《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这位伟大的女性笔下,荒原这一意象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不但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养育了作品的主人公,赋予他们疯狂热烈、粗犷奔放的气质。可以说,荒原是自由,生命,爱情的象征。关键词:《呼啸山庄》,荒原,意象正文:《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短促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在其刚问世时,并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因为...

    48.43 KB
  • 从艾略特《荒原》中来看“荒原”理念[1]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流派专题研究》课程结业论文从艾略特《荒原》中来看“荒原”理念摘要:《荒原》是艾略特的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传世佳作。很多人觉得《荒原》十分难懂,认为这部诗歌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或探讨。在这部长诗里面,作者大量引用现实生活场景。本文主要是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对《荒原》中的一些人物来进行解读,把欧洲文化的现代“荒原”纳入到历史、现实、将来三个部分来进行浪漫主义解构中加以...

    46.5 KB
  • 艾略特的荒原中所有的象征意义

    艾略特的荒原中所有的象征意义艾略特引用大量的典故(作者引用36个作家、56部作品和6种外文)、腓尼基水手与商人的意象(43-59,312),渔王的意象(189-190,424-433),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与阿格坦思意象(196-200),寻找圣杯的意象(378-395),圣杯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用过的酒杯,他当时举杯对门徒们说:“这是我的血,为赎众人的罪而流出来。”耶稣罹难时,他的门徒就用这个杯子接他的血。后来,这个杯子变成了圣物,只...

    38.35 KB
  • 堂吉柯德读后感从荒原狼到堂吉柯德

    《堂吉柯德》读后感:从荒原狼到堂吉柯德初次接触堂吉柯德,就觉得他的处境和荒原狼中的哈勒尔有几分相似。堂吉柯德游走在不被世人理解的世界里,哈勒尔主动与世界产生隔阂。他们同样拥有超凡的智慧,也同样被世人当作笑柄或异己。但是他们俩的结局却有着极大的差距。堂吉柯德自从着迷于骑士小说之后三次出行。当他最后一次回到村子是,他那颗骑士的心早已干枯病死,恍然大悟般地沦为了一个最普通的平民,然后立下...

    13.42 KB
  • 译文比较_艾略特荒原

    TheWasteLand译文比较_艾略特:荒原查良铮译汤永宽译赵萝蕤译NAMsibyllamquidemCuimisegoipseoculismeisvidiinampullapendere,etcumillipueridicerent:Σιβνλλατιθελειζ;repondebatilla:αποθανεινθελω.“因为我在古米亲眼看见西比尔吊在笼子里。孩子们问她:你要什么,西比尔?她回答道:我要死。”ForEzraPound献给艾兹拉庞德ilmigliorfabbro.更卓越的巧匠I.THEBURIALOFTHEDEAD一、死者的葬礼一、...

    392.5 KB
  • 精神荒原中一支奇异的哀歌——卡夫卡

    精神荒原中一支奇异的哀歌——卡夫卡《变形记》奥地利作家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就是现代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3部长篇、78部中短篇小就,都企图规避现实表面,而将笔触指向心灵痛苦的挖掘,通过“变形”手法,表现十九世纪西方现代文明掩盖的种种弊端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心灵创痛,表现众多劳动个体的异化状态。卡夫卡以其杰出成就,无愧于表现主义大师、“西方现代派文学鼻祖之一”称号。《变形记》是其短篇小说代...

    23 KB
  • 艾略特的荒原中所有的象征意义

    艾略特的荒原中所有的象征意义艾略特引用大量的典故(作者引用36个作家、56部作品和6种外文)、腓尼基水手与商人的意象(43-59,312),渔王的意象(189-190,424-433),罗马神话中的狄安娜与阿格坦思意象(196-200),寻找圣杯的意象(378-395),圣杯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上用过的酒杯,他当时举杯对门徒们说:“这是我的血,为赎众人的罪而流出来。”耶稣罹难时,他的门徒就用这个杯子接他的血。后来,这个杯子变成了圣物,只...

    18 KB
  • 石油工人之歌-荒原石油的歌者

    石油工人之歌-荒原石油的歌者过去,我们讲工农商学兵几大领域,每个领域里都有各自拔尖的诗人,这些诗人以自己熟悉的生活、工作为描摹对象和诗歌蓝本,写出了行业特点,形成了本行业脍炙人口的诗歌。然而,在我看来近年真正反映一线生产劳动的诗歌越来越少。因此,当我打开李晓泉诗集《荒原恋歌》的时候,有一种久违的感觉,眼前不禁为之一亮。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诗歌回归到了理性,过去那种大哄大嗡、口号式的工业题材诗...

    46 KB
  • TS艾略特内心深处的荒原

    T.S.艾略特内心深处的《荒原》张剑(荒原)从1922年发表以来,经过诸如埃德蒙威尔逊、克林思布鲁克斯、休肯纳等批评家的评介,人们对《荒原)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而且这个理解逐渐标准化、固定化。各种各样的教科书以不同的方式传授着同一个观点。在1968年出版的((T.S.艾略特诗歌选集)学生指南)一书中,作者写道:艾略特的《荒原)不是一次大战后的世界“,而是西方人感情上和精神上的枯竭,是我们文明的荒废诗歌的...

    70.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