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宏观调控、稳定房价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温家宝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报告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价格变动影响影响因素市场机制宏观调控政府个人企业个人政府企业宏观调控社会主义...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113000-1-1.html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40;一#41;欧美等西方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借鉴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西方经济学家基本上都是主张平衡性财政政策的。重农学派主张单一税,并且强调租税不易过重,应与国民收入的数量保持平衡。亚当.斯密主张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反对国家干预。李嘉图认为税收最终有害资本,为促进资本积累,应当减少税收。萨伊和穆勒等...
①乘数-加速数模型的稳定性与宏观调控政策焰1,2,赵铁山3,胡军浩1熊(1.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2.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3.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北京摘要:利用我国统计数据,建立了一个修正的萨缪尔森(Samuelson)乘数-加速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宏观经济系统的稳定性、能观性、能控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经济系统从不稳定到稳定需要加大消费和投资的力度,尤其应该刺激消费.从一个侧面论证了...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大一统”货币政策负面效应与矫正之策一、宏观视角下:“大一统”货币政策调控形势下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一直采取全国“一盘棋”的做法,实施无差别管理。这样做,国家可以从总量上对社会总供求进行调控并促成二者的基本平衡,保障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一刀切”式的货币政策操作较少考虑到区域间经济发展的水平差异。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的深度和广度不同货币政策发生作用...
商业银行发展策略浅谈宏观调控形势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策略摘要:面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高攀的现状,2011年国家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紧缩型调控的力度加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是要妥善应对紧缩型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确保贯彻落实国家调控政策的同时,实现业务经营的有效发展,保证股东回报。关键词:商业银行宏观调控发展策略Abstract:inthefaceofeconomicsustainablegrowth,especiallyinthe...
这还是宏观调控吗?许小年来源:作者博客2010-11-2821:14领导,您知道吗,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个货币现象,经济理论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要想治理通胀,必须果断而坚决地紧缩银根。我国中央银行虽然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II加息一次,但这远远不够。尽管准备金率的提高冻结了银行的可贷资金,有助于控制银行贷款,实际上,此举纯属多余。这两年实行的贷款额度制已卡死了放贷规模,银行可贷资金的多少不再是制...
通信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一部分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研判第一章全球经济与金融危机影响研判第一节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分析一、金融危机冲击多国实体经济二、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其国际影响研判三、2009-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第二节美国经济与次贷危机发生契机深度分析一、从次贷危机到世纪性金融危机分析二、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及发展阶段1、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2、美国金融危机原因的深层剖析3、美国金融...
2016年2月第1期总第184期【博士论坛】开放导报CHINAOPENINGJOURNALFebruary2016No.1TotalNo.184宏观调控注重预期管理若干思考赵根宏,余凌曲(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受经济增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动力转向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以及前期刺激政策积累风险长期存续的影响,宏观调控需要增强对预期管理的使用。在具体实施举措上,应将扩展预期管理主体、关注预期管理效用异质...
《石磊专栏》别低估中国宏观调控的微调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14:15BJT(本文作者为路透中文特约撰稿人,以下内容仅代表本人观点)撰稿人石磊中国宏观调控自10月以来的明显的放松倾向尚未给市场带来一致的转暖预期。担心外部市场恶化冲击国内或是中国政策放松力度有限的投资经理不在少数,作为标杆利率的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连续两周下调不但没有成为预期转好的信号,反而成了股市下跌和债市调整的标杆,政策”微调”能带来...
浅谈中国房价问题及国家宏观调控中国房价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热门话题,它不仅是年轻人住房问题,更是体现一个国家对群众关心程度,对经济调控能力,对社会和谐理解能力。一个民族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这些百姓最关注的话题。大家所关注的,多是房价之高的畸形经济。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一代人因为难以负荷的房价,而让本该展翅高飞的青春理想坠入物质生存的艰难,一代人没有梦想,所仅有的梦想也不过...
转:专家解读当前屮国经济形势与今后宏观调控政策12009年08刀08日星期六12:02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刘铮)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的不利环境屮,中国经济增速在二季度画出一道漂亮的上行线。如何判断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一步应采取怎样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的专家们近F1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中国经济回升的态势基本确立“我的基本判断是,小国经济回升的态势基...
政府工作研究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中国与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的比较焦治平(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00)内容提要从20世纪30年代流行凯恩斯主义之后,宏观调控就在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中大行其道,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宏观调控与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市场化相伴随,其中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在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行政改革中,宏观调控既要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又要借鉴西方特...
从铁本事件看宏观调控和政府改革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操作一再出手,先后出台了121号文件,收紧了房地产信贷,三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提高了一些行业投资的自有资金比率,大量发行央行票据,回笼流通中过多的货币,等等。总体来看,相对比较及时,也比较稳健。但是,由于体制性约束,不仅政策效应较差,而且走入了困境。货币政策独立性缺失,操作空间狭小,可用工具太少...
谈招标投标制在建筑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摘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是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筑业迅速发展,建设管理体制步入改革后开始实行的,能够很好促进工程承发包交易行为公开、公平,提高工程质量、发挥投资效益、防止腐败和不正当竞争,并为建筑企业深化改革,挖掘内部潜力,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良好契机,尤其是在政府对建筑业发展的宏观调控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关键词:招标,投标,建筑业发展中...
论经济法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摘要本文以X市政府的“禁猪令”为例,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进行分析,结合经济法基本原理指出经济法必须耍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占基础性地位并发挥规范引导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将权力放进笼子里的服务型政府。关键词经济法的作用宏观调控政府失灵作者简介:孙兰兰,暨南大学经济法研究生。:D922.29文献标识码:A:1009-0592(2014)12-100-02一、从“禁猪令”说起07年X市召开清理畜...
国家宏观调控对翡翠四季豆回收,紫罗兰翡翠回收,冰种翡翠回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翡翠是中国人最喜爱的宝石之一,自古以来被视为吉祥之物,具有驱邪避凶的魔力。翡翠为玉中之珍宝,被东方民族所喜爱,翡翠象征着幸福与兴旺。人们佩戴翡翠饰物,可以防身避祸,逢凶化吉,祛病延年。赠送和佩戴翡翠饰物,预示着对爱情的忠贞。今天翡翠市场翡翠原料价格不断升高,所以翡翠成品更是珍贵,大家也知道,现在翡翠原料可谓越来越少了,随...
央行预计中国经济继续向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附报告全文)2004年11月16日20:15:51中财网中国人民银行16日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运行将继续向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回落,消费物价涨幅将趋于稳定,国民经济总体上仍呈较快平稳增长态势。报告说,从消费需求看,居民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看好,收入预期提高,将支持未来消费支出增加。央行三季度全国城镇...
十七大报告指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方向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韩洁张旭东)十七大报告在阐明未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任务时强调,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进一步强化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组合拳”联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1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报告对完善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做了原则性规定,虽然没有具...
十七大报告指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方向新华网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韩洁张旭东)十七大报告在阐明未来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具体任务时强调,要“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专家指出,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将进一步强化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组合拳”联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19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报告对完善宏观调控的具体内容做了原则性规定,虽然没有具...
五、对宏观调控手段的反思(一)判断经济过热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每次经济过热之初,争论总是十分激烈。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于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标准各不相同,有的以经济增长速度为主要指标,有的以CPI为标准,有的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标准,也有的以过去的经验为参照,还有的看就业。标准不同,判断起来自然会存在分歧,对于过热和偏快的标准,结构性过热和行业过热则众说纷纭。因为判断的标准不同,最终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