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过去的一年当中,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相继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这些强有力的刺激政策作用下,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成功走出低谷,实体经济快速反弹,但与此同时,伴随着资产市场价格的快速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也逐渐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总体来看,随着实体经济层面的根本性好转以及国外经济环境的改善,2010年我国经...
宏观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现代化史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史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成果。尽管它起步较晚,但已经对促进我国史学研究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史学科的发展,推动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交流、融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代化史学的形成与发展,无疑会成为21世纪中国史学的一个新领域、新热点。关于当代中国现代化史学兴起与发展的基本状况,林被甸、董正华先生在《历史研究》中有全面的...
转型城市地税宏观税负特征及原因分析[摘要]基于制造业城市佛山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测算1995〜2009年佛山地税宏观税负变化趋势并与其他地区横向对比,结果发现经济结构转型不到位是近年來佛山地税宏观税负较低的主要原因,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相对佛山经济总量表现不足。应从控制宏观税负下降趋势、保证经济运行质量和调整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力度方面入手加以改革。[关键词]宏观税负;地税收入;最优...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要点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项目办公室2011年11月10日自2007年5月以來,在中国工程院、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下,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已完成阶段性研究任务,现综合网个课题(共29个专题)的研究成果,主要耍点如下:一、中国环境形势评价环境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环境安全是社会公平与稳定的重耍保障,环境改善是实现全而小...
摘要:在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大宗商品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却大幅上涨,其原因是什么?从最新出炉的中国6月份的贸易数据暗淡凸显中国经济迟滞的状态,理论上作为消费大国,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理论上带来的应该是悲观的需求,进而抑制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但实际却发生了恰恰相反的情况在全球经济增长疲弱,大宗商品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却大幅上涨,其原因是什么?从最新出炉的中国6月份...
中国明年经济宏观政策继续定调为“稳中求进”为期三天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闭幕。在中国经济仍然面临明显下行压力下,会议将2015年的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定调为“稳中求进”,但也强调“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性。这场年度闭门会议是中国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除总结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前的经济形势外,也部署来年的工作重点。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与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
【防止经济下行失速将是宏观政策重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在大规模财政投资及天量信贷规模的刺激下,中国经济率先从危机中恢复。但随着刺激政策的退出,中国经济自2011年开始进入下行通道,再也未见回升。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10.6%下滑至2011年的9.5%,2012年则大幅下滑至7.7%。虽然新一届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但中国经济增速仍在下滑。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从2013年的7.7%进一步下滑至7.3%,而今年三季度,中国经...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依法妥善审理非金融机构借贷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苏高法审委[2009]45号各市中级人民法院、各基层人民法院、本院各部门:为了积极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非金融机构借贷合同纠纷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
宏观压力测试在区域金融稳定评估中的应用研究-基于甘肃实证摘要:目前宏观压力测试在我国区域金融稳定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在FSAP①框架下尝试构建了一个检测区域银行体系承受宏观经济冲击能力的压力测试模型以测度假设的经济冲击对信用风险指标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风险指标在施压情况下的频率分布状况,以此揭示甘肃银行体系在面临经济冲击时所暴露出来的脆弱性及评估承受冲击的能力。关键...
论広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英文标题】Micro-AdjustmentofMacroEconomicPolicyandChinasSustainableDevelopmentZhaoXueqing【作者】赵学清【作者简介】赵学清,男,1955年生,江苏灌南人,南京经济学系主任,教授。江苏南京,210003o【内容提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鉴于调控的重点么观经济总量和结构是微观经济变量在宏观上的反映...
论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摘要:在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不稳固,外部环境以及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造就了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内部环境,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才能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分析研究:C93文献标识码:A在新的形势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根本方向,是要服务于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注重提...
论信用衍生产品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角摘要: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对于宏观审慎管理而言具有双重作用。总体而言,在一定市场限度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反之,如果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超过市场限度盲目发展,势必会放大风险,损害宏观审慎管理。就中国而言,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面临的仍是发展不足而不是过度的问题,适时地引入风险缓释工具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在微观层面改变风险管理方式,同时还能产生宏观...
论広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英文标题】Micro-AdjustmentofMacroEconomicPolicyandChinasSustainableDevelopmentZhaoXueqing【作者】赵学清【作者简介】赵学清,男,1955年生,江苏灌南人,南京经济学系主任,教授。江苏南京,210003o【内容提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鉴于调控的重点么观经济总量和结构是微观经济变量在...
关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者:温家宝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和特点:一是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都在正常水平,内需的作用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6%,进出口总额增长25.8%,贸易顺差有所减少。农业生产形势良...
《道德经》宏观医疗理念探究摘要:医疗理念是关于疾病诊断与救治的基本思路与观念。宏观医疗理念指的是从人与社会、人与天地自然等整体关系上来看待疾病成因与解决路向的观念。《道德经》宏观医疗理念主要包括道法自然、万物有序的生命观,阴阳失衡、多欲伐生的疾病观和持守三宝、致虚守静的疗治观。在这三大模块中,生命观是基础,可视为“体”;疾病观、疗治观是“两翼”,可视为“用”。三者构成一体两翼、体用联通的完整体...
“一带一路”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王媛琳会计1504班20154700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政策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它包括综合性的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物资流通政策等等。其中,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近日,据《证券日报》记者从外汇交易中心...
中国宏观政策微调的原因与后续影响(2011-11-02)周子勋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初在天津滨海新区调研并主持召开天津、内蒙古、江苏、山东四省(区、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表示,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经济走势,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优化融资结构,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此时此刻,中国国内外各方相信都会注意到温总理所言的“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第46期(总第394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2004年12月06日国信观点:经济进入正常区间,调控手段向市场化转变(1)最快预测: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趋势分析(3)人民币升贬利弊十论(9)政策前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六项主要任务(14)开征汽车燃油税政策呼之欲出(14)中央会议拟暂不调整人民币汇率(16)权威之声:李扬:中国不会出现全面通胀(16)裴长洪:2005年中国经济将面临五大挑战(17)产经动态:国...
2006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政策取向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有关措施逐步显现出政策效果,中国经济已经从前几年的加速增长阶段转向稳定增长阶段,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明显增强。2005年,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达9.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左右。展望2006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稳定运行格局。预计GDP增长8.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左右。宏观调控政策宜继续坚持“双稳健”基调,着力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