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红斑狼疮”的相关文档,共53条
  • 健康教育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健康教疗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乞46例。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的菊物治疗和传统的一卫生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系统性的健康教冇,评价其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及生活质最的影响。结果观察纽•患者健康教...

    28.5 KB
  • 临床诊治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哲学思考

    临床诊治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哲学思考临床诊治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哲学思考摘要面对不断更新的治疗手段和众多的病情评价标准,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医务工作者应如何正确诊断和治疗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SLE)o在此过程中既要做到遵循临床诊治的总体性原则,也需注意釆取个体化和多元化的治疗措施,抓住疾病的关键,以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关键词小儿系统性红斑狼疮哲学思考诊治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236诊断中的系...

    22.5 KB
  • 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名称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一、项目名称: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二、推荐单位意见:我单位认真审阅了“红斑狼疮诊治策略及其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认定全部材料真实有效,各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按照有关要求,我单位和项目完成单位都已对该项目的拟推荐情况进行了公示,目前无异议。红斑狼疮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多器官、...

    107 KB
  • 红斑狼疮患者的中医治疗

    红斑狼疮患者的中医治疗任松涛(哈尔滨市南岗区革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000)【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方法在治疗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8例患者资料,根据了解的资料制定治疗计划。结果中医治疗后红斑狼疮患者治愈率高,48例患者中已经有45例患者完全康复出院,2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关键词】红斑狼疮患者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

    25.5 KB
  • 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讨论

    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讨论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讨论【摘要】目的研究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sm抗体3种自身抗体单项及联合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价值•测定了59例SLE患者和43例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清中的自身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ANA;免疫印迹法测立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结果显示,在59例SLE患者中A7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4.9%、27.1%、4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3.5 KB
  • 自身抗体和补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

    自身抗体和补体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应用(云南省中医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021)【摘要】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和补体C3、C4联合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临床成用价值。方法:收集123例SLE患者和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ds—DNA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补体C3、C4。结果:SLE患者ANA阳性率为94.3%,抗ds—DNA抗体阳性率为43.9%,抗核抗...

    27 KB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路径-Copy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轻中度活动者临床路径(2021年版)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路径标准和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依据以下诊断标准,第一诊断为SLE(编码:ICD-10:M32.901),且SLE病情活动性指数(SLEDAI)≤14,需入院治疗者;表1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美国风湿病学院1982年修订)标准定义1.颊部红斑遍及颊部的扁平或高出皮肤的固定性红斑,常不累及鼻唇沟部位2.盘状红斑隆起的红斑上覆有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栓塞,...

    74 KB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路径(医生篇)-copy.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轻中度活动者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路径标准和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根据下列诊断标准,第一诊断为SLE(编码:ICD-10:M32.901),且SLE病情活动性指数(SLEDAI)≤14,需入院治疗者。表1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美国风湿病学院1982年修订)标准定义1.颊部红斑遍及颊部的扁平或高出皮肤的固定性红斑,常不累及鼻唇沟部位2.盘状红斑隆起的红斑上覆有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栓塞,...

    28.26 KB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变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变化吕燕(黑龙江省牡丹江机车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3)【中图分类号】R75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135-02【关键词】系统性经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的主要环节是大量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而引起组织损伤。SLE的血管炎改变与淋巴细胞游走及黏附密切相关,因此认为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l(sVCAM...

    23.5 KB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18IL-23的变化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IL-18.IL-23的变化刘春梅殷松楼(通讯作者)殷寒秋李朝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江苏徐州221006)【摘要】目的研究IL・18、IL・23在SLE患者的变化,探讨IL・18、IL・23在S中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正常对照30名(A组),住院SLE患者60分成2组:SLEDAI评分<15(B组230),SLEDAI评分>15分(B组)分别检测血沉、CRP、C3、C4、抗ds-DNA的滴度、IL・18、IL・23的滴度。结果比较血沉、CRP、C3、C4、抗d...

    27 KB
  • 调节性B细胞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调节性B细胞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邹倩罗熊艳夏彦辉余成秀洪永桃袁国华(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研究所637000)【摘要】调节性B细Bregs)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新的B细胞亚群,通过产牛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牛长因子l(TGF-beta;l)等抑制性细胞因子介导免疫耐受,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牛、发展、转归过程中起重要调节作用。木文中综述了Bregs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相关研究进展。【关键词】Breg系统性红斑...

    24.5 KB
  • 不同发病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面部皮肤损害发生率的比较

    不同发病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面部皮肤损害发生率的比较刘玉波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550004【摘要】A的探讨不同发病年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面部皮肤损害的发生率有无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59例不同发病年龄(青少年发病组87例,屮老年发病组72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少年发病组发生皮肤损害者为57例,发生率为65.52%,屮老年发病组发生皮肤损害者为29例,发生率为40.28%。结论青少年发病...

    31.5 KB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梁绮云欧水英康颖旎(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佛山528000)【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307-02【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9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了1例产妇因子痫前期行治疗性引产,其余28例孕产妇均能顺利度过孕产期,无严重并发症,新生儿均成活,母婴康复出院...

    22 KB
  •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析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给予霉酚酸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肌酹、血清白蛋白、24h尿蛋白总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

    24 KB
  • 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新进展徐昕宇张国芳徐健通讯作者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云南昆明65003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60379,81460256);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内设研究机构项目基金(2014NS171,2014NS172);云南省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风湿免疫学学科带头人基金(D—201218);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2015HB071);云南省创新团队项目(2014HC018)作者简介:徐昕宇(1984—),女,云...

    34.5 KB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理法分析及方药策略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理法分析及方药策略赵长海莫润宇王军臣(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844000)【摘要】目的:通过历代中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症候、病因、病机认识,从中医风湿痹病入手,兼及木病损害脏器之不同,予以辨证施治之对策。材料与方法:引经据典以《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为宗,发微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名、症候、病因、病机,探讨辨证施治之精华。结果: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六个症型为模板...

    20.5 KB
  • 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叶杨1杨南萍2(1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科四川泸州646000)(2华丙临床医学院风湿免疫科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死亡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丙医院自2004年至2009年SLE死亡病例共98例,存活病例井42例,利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和卡方检验对死亡相关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SLE死亡的高危因素括各种感染,狼疮肾炎,狼疮脑病,脏器出血等,C3水平下降、...

    34 KB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赵臻怡刘静(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血液科四川南充637000)【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间质病变(SLE-ILD)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木院就诊的M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35例由高分辨CT(HRCT)诊断肺间质病变(ILD)患者临床资料。将两组中其他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结果:U1・RNP、ANCA阳性SLE更容易出现肺间质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

    29.5 KB
  •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分析及探讨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分析及探讨赵建平(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九治职工医院四川攀枝花617023)【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方法通过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1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找山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病因。结论SL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十分复杂的,准确诊断SLE,为SLE患者制定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分析探讨【中图分类号】R593.24+1【文献标识码】...

    37 KB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对策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病例分析及护理对策徐燕(汪清县东光镇卫生院吉林汪清133207)【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临床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针对这些因素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就诊于我院的SLE患者,根据是否发牛感染进行随机的分组:常规组30例无并发感染,干预组30例并发感染,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补体C4、C3、红细胞沉降率、合并疾病情况。结果:干预组中最常见的感染为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

    23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