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简答题(六)及答案古代汉语简答题(六)1.请按顺序写出守温三十字母。2.什么是韵部?什么是韵目?3.什么是洪音、细音?4.根据中古分韵的标准,汉字“巴把霸家贾嫁夸垮跨”可以分成几个韵(可借用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回答)?为什么?5.什么叫舒声?什么叫促声?6.汉字“巴把霸家贾嫁夸垮跨”可以归为几个韵母?(可借用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回答)?为什么?7.举例说明什么叫反切法,它的原则是什么?8.按反切的一般...
对俄汉语教学副词“就”与“才”教学研究徐瑾(佳木斯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就”与“才”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对副词,它们在语义上呈现出相当复杂的对应关系,俄语中完全没有与“就”与“才”相对应的副词,副词中也没有相类似的情况笔者从语用重音、语义特征和句法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就”与“才”的对俄汉语教学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对俄汉语教学三个角度【】C42【文献标识码】A【】1009—964...
承担汉语的疼痛和忧患,领罪汉语的苦难和巨创,接受汉语严峻的精神使命,找回汉语的天赋、天性和天良,复活汉语精神天空中的自由和创造,还原每一汉字的骨血、灵性、博蕴、品质和足令天下苍生敬畏的尊严。汉语危机四伏,实为汉语民族的文明危机四伏。尤为危机者,乃居危思安,大梦不觉;而汉语的心灵危机,更是汉语命运的根本危机,并且从未危机得这般深刻。当太多汉语传人的灵魂日渐肥硕、香软、粘腻、猥琐、霉湿、浮薄、枯涩...
ICA国际汉语教师协会:温暖内心的语言1.她下班回家,他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地抽着烟,突然他开口了:“喂,我说,我们像这样同居两年了,你不觉得厌倦吗?”她停下了正换着拖鞋的手,转过身愣愣的看着他:“你说,什么?”他还是一样面无表情:“我说,我厌倦了。”她的眼泪流了出来,无助地背过身擦拭。一个温暖的身体突然抱住她:“不如,我们结婚好吗?”2.他有空就用纸叠心形折纸,见到她就给她。这个习惯有多久了?他自己都记...
杨月蓉著《实用汉语语法与修辞》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汉语语法学简史)第6章汉语语法学简史6.1复习笔记一、汉语语法学概况1.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1)严格意义上说,我国的语法研究起步比较晚。中国的第一部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著作上个世纪末才出现。(2)我国古代学者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他们主要研究古代经典中的语音、词义和文字,目的是为了注释古代经典,便于人们学习。而且他们对语法现象的研究是零散的,...
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语言,它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的目的不仅是对语言技能进行掌握,还要熟练运用这种技能进行交际。所以,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主要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g642文献标识码:a:1671-0568(2...
汉语转喻理解的模因分析汉语转喻理解的模因分析*邹春玲(东北师范大学,长春130024;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40)提要:转喻与隐喻都是思维认知模式。但是,隐喻注重相似性,转喻以相邻关系为特征。转喻理论的发展历经了替代论、比较论、互动论、投射论、合成论,内涵外延传承论等理论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理论模式对相邻的概念莫衷一是。本文以模因!模质之间的互推!链接为分析模型,从转喻的相邻问题出发,对转喻的理解过程作出...
汉语语法研究的新领域_方言语法研究形势之探析语言或方言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现象都值得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方言语法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目前方言语法研究是滞后的、不成系统的。说方言语法研究滞后是相对于方言语音、词汇研究而言。方言语音的研究起步很早,不仅在基本的语言事实上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而且研究的触角也深入到语音研究的各个方面,如变调、儿化等等,在结合音韵学和方言分区上,语音研究的成果就更多...
汉语谚语的认知隐喻研究(修改稿2)1汉语谚语的认知隐喻研究陈娜(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12)摘要:汉语蕴含丰富的隐喻,其中谚语更是突出。本文以认知隐喻理论为基础,侧重分析汉语谚语的隐喻特点和谚语隐喻同概念隐喻之间的关系;分析谚语隐喻的认知功能及其对社会功能的影响,籍此揭示汉语谚语的隐喻结构和内容特点及其与概念隐喻密切关联。关键词:谚语;概念隐喻;认知:H引言随着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认知观的隐喻研究...
汉语“是”和“连”标记的焦点成分语音特征研究ReportofPhoneticResearch2022NCMMSC2022汉语“是”和“连”标记的焦点成分语音特征研究贾媛1,李爱军1,陈轶亚2(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1732;2.莱顿大学语言研究中心,荷兰)文摘:该研究通过声学实验系统地考察了汉语中,由“是”和“连”标记的焦点成分的语音特征。研究指出:⑴由“是”和“连”所标记的焦点成分,对音高和时长作用的相同点表现在,将焦点位置音高...
汉语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语言学汉语时间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杨梅(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510)摘要:时间概念都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从不同的看,汉语中的时间隐喻有以下几类:时间是空间;时间是金钱;时间是实体;时间流逝是运动。汉民族认知和建构时间概念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的,大量存在于日常语言中的时间隐喻证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尤其是在日常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关键词:隐喻;时间隐喻;源域;目的域;映射:H030...
汉语认知语法研究动态汉语认知语法研究动态①周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62)[关键词]汉语;认知语法;动态[摘要]本文对国内汉语认知语法的发展概况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汉语认知语法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前景。[]H14[文献标识码]A[]1013-7365(2002)06-0051-07TheResearchTrendsofChineseCognitiveGrammarZHOUHong(DepartmentofChinese,NormalUniversityofEastChina,Shanghai200062)Keyword...
汉语人名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探微【摘要】本文从历史、社会文化变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人名演变的沿革,阐释了人名背后蕴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尤其是汉语中的人名背后蕴藏的汉民族文化。简单的分析了汉语人名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因素,并且观察了当代汉语人名命名的趋势。【关键词】时代特征;社会因素;命名趋势人名是特定的称谓符号,是人们用以相互区别的标志。《白虎通姓名篇》中说:“人必有名。”社会的主体是人,人创造...
汉语趋向动词_起来_的多义性认知研究第27卷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73007年6月JournalofSouth2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Jun.2007α汉语趋向动词“起来”的多义性认知研究吕晓军(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82)摘要:汉语趋向动词“起来”由于语用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在其趋向义的基础上又获得了结果义、状态义和评价义。本文就是针对“起来”的多义现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的...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词义演变分析汉语基本颜色词的词义演变分析黄丽君(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要:基本颜色词是具有专门性、代表性和确定性的词的聚合。基本颜色词自产生以来,词义一直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基本颜色词词义可以分为隐喻义和象征义。语义不断扩展并表现出不平衡性,由表示颜色义扩展到表示性状到象征义的产生,语义不断抽象化。基本颜色词词义的这种演变是隐喻思维的结果,而象征义是隐喻义进一步抽象的结...
汉语汉字与日语音读汉字发音的对应关系研究_谢跃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日语语法教材改革研究0成果,课题编号:QJ11532。收稿日期:2022-03-15作者简介:谢跃(1958-),男,广东广州人,海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和日汉翻译。2022年第4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42022第23卷JOURNALOFHAINANNORMALUNIVERSITYGeneralNo.108(总108期)(SocialSciences)Vo1.23汉语汉...
汉语方言自然口语语料库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语料库有语音语料库和文本语料库。口语语料库属语音语料库。口语语音可以来自文本朗读的言语、有构思的流畅言语,以及自然话语。语音语料库在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多语通讯、信息服务、语音识别、说话人识别、濒危语言及口传文化保存和开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国际上十分重视语音语料库的建设与研发。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语言数据联盟(LDC)发布了许多不同规模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