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姆雷特》的美学与人文意蕴【摘要】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古希腊戏剧是欧洲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古希腊悲剧的出现标志着欧洲戏剧史的开始。本文将浅析戏剧巨匠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从人物性格的转化、戏剧情节的跌宕、蕴含的人文思想等几个方面,解析《哈姆雷特》的美学与人文意义。【关键词】悲剧;诗学;《哈姆雷特》;崇高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23...
一在莎士比亚所塑造的诸多艺术形象之中,欧美学界对之争议最大的莫过于哈姆雷特。不少批评家对哈姆雷特赞誉有加。Coleridge认为他是一个勇敢无畏的英雄人物,是理智的化身,即使是在其行动与性格的矛盾中,在为父报仇时所表现出的犹豫和拖延中,也可以让人看到一种伟大的、几乎是巨大的智力活动。Hazlitt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物,具有细腻的思想和感情,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哲学思辨者之王。Schlegel承认哈姆雷特思想和行动并不一致,...
哈姆雷特:政治意识形态阴影中追踪死亡理念的思想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文[参考资料网]分享到...复制网址收藏夹新浪微博QQ空间邮件MSN人人网开心网百度搜藏谷歌Buzz搜狐白社会139说客淘江湖搜狐微博豆瓣查看更多(89)这是什么工具?激aThis分享到各大网站复制网址收藏夹邮件谷歌BuzzQQ空间百度搜藏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搜狐白社会淘江湖百度空间QQ校友优士网GMAIL邮箱Hotmail邮箱Yahoo!mail飞信51社区...
《哈姆雷特》(以下简称《哈》)被别林斯基称呼为“喜剧诗人之王的灿烂王冠上面一颗最光辉的金刚钻”。这部代表莎翁最高成就的作品一直为学界研究热点,这些研究主要探讨哈姆雷特性格形成的原因,哈姆雷特的人文思想,奥菲利娅悲剧命运的成因等。本文欲另辟蹊径,以后现代主义视角为关照,重新对《哈》剧进行审视。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反省、继承西方哲学、社会、理性、艺术、文化、科技等过程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在德里达、福柯、...
哈姆雷特——跨越时代的悲剧摘要:“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诚如这句话所说,哈姆雷特这个悲剧英雄形象已进入人们心中,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仅没有褪色,反而历久弥新,独具特色。本文就其复仇延宕的原因,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对比几方面,进行简单论述。关键词:哈姆雷特、性格、复仇延宕、现代社会哈姆雷特是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的主人公,戏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经历了父死...
比较分析《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摘要:《哈姆雷特》是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以哈姆雷特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中,寻找形象上相似或者相对立的人物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人物比较分析来认识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找寻作者想要向我们传达的思想。关键词:《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比较分析:i106.3文献标识码:a:1006-026x(2012)10-0000-0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在这部...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再探《哈姆雷特》之悲剧摘要:若干世纪以来,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既充满矛盾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人们心中一直有着魔力般的力量,全世界的学者和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断地从中发掘出新的价值。如复仇是该剧的主线,而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却不断延缓,最终,终于行动,却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成为悲剧。对于悲剧的原因,学者们各抒己见,至今也还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将从精...
比较分析《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摘要:《哈姆雷特》是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以哈姆雷特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中,寻找形象上相似或者相对立的人物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人物比较分析来认识作者笔下的这些人物,找寻作者想要向我们传达的思想。关键词:《哈姆雷特》;人物形象;比较分析:i106.3文献标识码:a:1006-026x(2012)10-0000-01《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在这部...
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特点王子复仇的故事情节取材于12世纪末的一部丹麦史,1576年一位法国作家把它写进他的故事集里;16世纪80年代中,伦敦舞台上曾多次上演过莎土比亚同时代剧作家据此改编的戏。1601年,莎士比亚又把它重新改编,把一段中世纪的封建复仇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哈姆菜特的形象也成为世界文学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他开始在《哈姆莱特》中,深刻揭示出这一...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再探《哈姆雷特》之悲剧摘要:若干世纪以来,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既充满矛盾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人们心中一直有着魔力般的力量,全世界的学者和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断地从中发掘出新的价值。如复仇是该剧的主线,而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复仇计划却不断延缓,最终,终于行动,却也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成为悲剧。对于悲剧的原因,学者们各抒己见,至今也还成为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将从精...
《“通过哈姆雷特说话”和“回到莎士比亚原本”》限于笔者的学力,对于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的批评领域不可能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因此只好讨个轻巧,来探寻一下这些批评的方向。笔者粗略地将它们分为“通过哈姆雷特说话”和“回到莎士比亚原本”两种。从分类的逻辑考虑,大概还说的通吧。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方向,我想应该是与文本的特点有关。高小康说,“故事的世界同时具有经验与符号二重特性。经验是记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