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对海德格尔批判的可能辩护笛卡尔对海德格尔批判的可能辩护作者:未知摘要: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中对笛卡尔提出了尖锐的批判,指出笛卡尔把世界规定为广延物体做法,实际上是对存在者与存在的混淆,同时,笛卡尔的核心命题“我思故我在”及其相关的自我概念也缺乏相应的存在论背景。笔者认为,海德格尔的这两点批评是值得商榷的。首先,海德格尔脱离笛卡尔的逻辑起点――作为一切存在者之存在根源的我思――而...
论Aufgehen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的中英翻译①外国哲学王均江2007中图分类号:B516.54文献标识码:A一、《形而上学导论》中的AufgehenAufgehen是海德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重要性在《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表现得最清楚。在那里,海德格尔从梵语、希腊语、拉丁语以及古日耳曼语中追溯了他终生都在关注的核心词[Sein(在/是)]的词源并将它归结为三种词干,然后总结道:我们从这三种词干中取得三种一眼看清的确定含义:生(1eben...
海德格尔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第30卷增刊Vol130Suppl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Guangx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2022年9月Sept1,2022作者简介:宋宁刚(11013-),陕西宝鸡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外国哲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德国哲学。海德格尔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宋宁刚(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在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上都认为,具...
:B223.1;B516.54文献标识码:A在中国哲学史上,自从《老子〉〉第一个提出“打”与“无”问题之后,古代哲学家们一直围绕着如何理解“无”以及“有”和“无”的关系问题展开探索。西方哲学史是对一与多之间关系认识的发展史。古希腊有的哲学家虽然也提出过“有”与“无”的问题,但声音微弱,早已被西方近代哲学理性的高歌猛进所湮没。直到20世纪20年代,存在主义哲学形成之后,西方哲学家们才又重新思考和探索“有”与“无”的...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在历史之思中相遇——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一海德格尔与马克思,两个哲学史上的革命家,一个在20世纪通过对“忘在状态”的揭示追根究底地批判了西方千年之久的形而上学传统,一个在19世纪以人在感性活动中的异化揭露了一切既往的“哲学真理”和其他“意识形态”都是这种异化的观念的回声。在这两位思想大师之间虽有时间上的百年之隔,虽在哲学的述说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别,但他们各自所发动的革命,是同...
存在论区分与二谛论———对海德格尔与大乘佛学的比较研究吴学国(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摘要]“存在论区分”和“二谛”分别是海德格尔和大乘佛教哲学的基础性概念。本文作为一种对话式的比较,通过揭示存在论区分的佛学意义以及二谛论的存在论区分意蕴,力图使两种思想达到相互理解和沟通。一方面,海氏对存在者与存在自身的区分,就是“有”与“无”的区分,其基本精神与佛教二谛论的“空”、“有”之辨一致,也旨...
浅谈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对当代中国的意义【摘要】本文主要是论述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对当代中国的意义,主要从当前中国外部环境和人类精神层面进行阐述。目前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问题,我们需要哲学的反思来帮助中国更好的发展。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中很多哲学思想对于中国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关键词】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自然环境;精神状况;生命尊严近些年来,西方的哲学家认识到空间的重要...
讲义:海徳格尔“诗意的思想”(八)讲授:彭富春整理:祝青——*第一节*——现在我们进入到海徳格尔关于诗意的思想的最后-•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我们在以前预先说过:一是讨论思想的学习,二是讨论思想的放弃,三是讨论思想作为建筑。这几个方而实际上是跟我们在座的各位口身的学习密切相关的。其中冇一些是讲的关于存在的学习,但是事实上呢,又跟我们学习哲学、学习知识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先进...
维尔伯超个人心理学理论的海德格尔哲学特征摘要:为了深入了解维尔伯超个人心理学及其理论渊源,本文将维尔伯超个人心理学理论中的“宇宙意识”、“沉思”和“道德指南针”与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此在”、“去蔽”和“思”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三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同时又有所区别。相似性充分表明维尔伯超个人心理学理论在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观三个方面具有明显的海德格尔哲学特征;不同之处说明,维尔伯对海德格尔哲学...
海德格尔的根——尼采,国家社会主义和希腊人查尔斯•巴姆巴赫献给露西我深信,没有任何本质性的精神作品不是扎根于源初的原生性(autochthony)之中。目录总序中译本序缩写词致谢序言Ⅰ.小木屋Ⅱ.PastoraleMilitans(田园战斗)Ⅲ.大战的文化形而上学第一章故土神话Ⅰ.哲学与政治Ⅱ.革命之根Ⅲ.投身于坚韧与严酷Ⅳ.“论真理的本质”与地下哲学Ⅴ.Bodenstendigkeit的神话与希腊的开端Ⅵ.雅典抑或耶路撒冷?Ⅶ.为祖国而死...
海德格尔与老子思想的核心问题[中图分类号]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374(2001)04-0419-07道是中国思想的最高范畴。老子讲的道,既不是“太初有道”的道,也不是纯粹语言之道,而是作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的自然之道。老子的道对海德格尔思想的“转向”提供了重要启示。这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中西思想之间的一个重要交汇点,而且也使我们确信中西思想在同等层次、同等深度上进行对话的可能性。更有价值的是,...
大三帖子125精华0积分282威望0金钱137石头阅读权限30一、导言任何一个了解《存在与时间》的人都知道,海德格尔在这一著作中试图摧毁关于知识对实践的优先性的笛卡尔传统.初看起来,海德格尔的确试图把这一传统简单地颠倒过来,即论述纯粹的沉思是对日常经验内容的否定的修正.更为特别的是,他青起来是说这纯粹的、赋予意义的知的主体仍然处在胡塞尔现象学的核心,它必须被有所牵涉的、赋予意义的行的主体所代替.但是一个人如果简单地...
论海德格尔对笛卡尔哲学的批判[内容提要]在一定程度上,海德格尔思想的意义可以被理解为是一项推翻笛卡尔哲学的努力。由“广延物体”入手,海德格尔揭示出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对世界的遮蔽,开辟了通向“此在”的路途。对“我思故我在”的剖析则昭明了作为特殊主体的“我”的确立过程及其哲学意蕴,清理出了笛卡尔哲学的存在论基础。作为新时代形而上学的开端,笛卡尔的哲学导致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危机,海德格尔由此揭示出...
海德格尔诗学的神圣谱系摘要:海德格尔论诗时提出的“神圣”概念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本根,它是现实的、变动的;它与“自然”具有同体性,为最原初领域,在其运作下由诸神、诗人、民众等构成一个纷繁复杂的“神圣谱系”,诗人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这一谱系是海德格尔给予贫困时代的诗人以通达存在的道路。关键词:神圣诸神诗人人类总有一种追寻本根的倾向,柏拉图的理念、普罗提诺的太一、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海德格尔(孙周兴译)此标题命名着一种沉思的尝试。沉思执著于追问。追问乃通向答案之途。如若答案毕竟可得,那它必在于一种思想的转换,而不在于一种对某个事态的陈述。本文具有一个更为广泛的关联背景。自1930年以来,我一再尝试更其源始地去构成《存在与时间》的课题。而这意味着,要对《存在与时间》的问题出发点作一种内在的批判。由此必得澄清,批判性的问题──即思想的事情是何种事情的问题──如...
海德格尔对尼采的永恒轮回学说的读解张典江苏社科院尼采这样记载的,1881年8月间,他在西尔瓦波拉纳湖边的林带,在距苏尔莱不远的一块金字塔般兀立的岩石旁停住脚步,在这块岩石边产生了永恒轮回(ewigenWiederkunftdesGleichen)思想。尼采的永恒轮回学说是他思想成熟的一个决定性的标志。尼采在自传中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一节讲述了他的感受,这一刻彻底让他从不自由的受辖制的状态中飞升到自由的境地,阿尔卑斯山六千英...
方向红南京大学哲学系“本真(eigentlich)”与“非本真(uneigentlich)”是海德格尔早期的常用概念,在《存在与时间》中我们可以找到如下表述:“存在有本真与非本真状态——这两个词是按照严格的字义挑选来作术语的——两种样式,这是由于此在根本是由向来我属性这一点来规定的”①。“有所畏以其所为而畏者把此在作为可能的存在开展出来,其实就是把此在开展为只能从此在本身方面来作为个别的此在而在其个别化中存在的东西...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在众多的技术批判理论中,马克思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就技术、机器对人的奴役状态及其出路作了极富创见性的揭示。继马克思之后,海德格尔以其独特视角,对现代技术也作出了倍受关注、影响深远的批判。在那个人类技术活动还未极度发展和地球生存问题尚未完全暴露的时代,他们的批判无疑都具有超前性,但他们在关于技术的许多根本性问题的认识上却是大异其...
近来,海德格尔早期的一些弗赖堡讲座稿〔《全集》56/57卷,《全集》58卷,《全集》61卷,《全集》63卷和“那托普论文”:《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解释学境域的显示)》〕等相关手稿,以及关于时间概念的演讲稿(《时间概念》)被发表了,于是我们现在可以更好地理解海德格尔通向《存在与时间》的哲学道路(这是一条由于在《存在与时间》之前十年的沉默而长期不为我们所知的道路),从而也能更好地理解这部杰作本身了。战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