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班座號姓名高雄市立正興國民中學九十六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三年級地理科試題一、單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歐洲的人口分布較其他各洲平均,主要影響的因素是(A)水文、植物分布(B)地形、氣候(C)緯度位置、形狀(D)形狀、面積。()2.阿爾卑斯山是歐洲旅遊勝地,下列有關阿爾卑斯山脈的敘述何者正確?(A)呈東北─西南走向(B)由斷層作用形成(C)歐洲最高的山脈(D)河谷是天然的交通孔道。()3.歐洲福利設施和...
高雄市立壽山國民中學96學年度第1學期第1次段考三年級國文科試卷年班號姓名一、字音字形10%1、為賦新詞「強」說愁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3、ㄆㄧㄢˊ文4、急「湍」甚箭5名「ㄈㄨˋ」其實6、哀ㄨㄢˇ7、美輪美ㄏㄨㄢˋ8、ㄘㄨˋ然9、深耕易ㄋㄧㄡˋ10佛家「ㄐㄧˋ」語二、摘釋8%1、物是人「非」2、經「綸」事務3、奇山異水,天下獨「絕」4、弄「瓦」之喜5、治生之道,莫尚「乎」勤6、習之「中」人7、三「顧」茅廬8、戶樞...
试述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及其异同1,最惠国待遇必须由条约规定,而不能由国内立法规定;国民待遇既可以在国内立法中也可以在国际条约中规定。2,最惠国待遇的受惠国可以根据最惠国条款的规定,自动取得与第三国同等的待遇,无须再与施惠国订立新条约或再作请求;国民待遇不涉及第三方,而且需要在法律或条约中明确规定。3,最惠国待遇的适用范围一般限制在经济贸易领域,通过自然人、法人、货物、商船等所享受的待遇表现出...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鲁迅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1.向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先驱者学习,落实到在艰难困苦的厄运降临时(或面对困难),仍充满必胜的信念:站得高看得远;爱得深看得清。2.初步品味语言。(1)关键词语的品味。(2)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教学步骤:一.由题解及作者简介等导入新课作者简介和题解,默读朗读课文,了解大意,解决列问题:1课文共分五段,各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2“艰难的国...
安定区景家店学校导学案七年级语文课题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备课人霍莲芳课型新授签审时间审核人学生姓名总课时数67分课时16评价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欣赏文章浩荡雄奇之语言,仰先生博大磊落之英雄气概。。2、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涵的哲理及其洋溢的情感。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感悟雄健精神的现实意义。学习重点理解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通过一系列比喻进行生动形象的说理的写作方法学习难点能理解在特...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主编:张桂英编委:张桂英李永德学习目标1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2分析比喻的含义,体味比喻说理的生动形象和说服力。3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学习重难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一.自学课文预习并完成下列内容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画线字注音:逼狭()崎岖()()阻抑()险(jùn)____丛山(dié)____岭浊流()2、指...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第一课时文本感知诊断性测试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逼狭___险峻___崎岖___阻抑___一(xiè)___千里(cóng)___山叠岭绝壁断(yá)___(zhuó)___流滚滚2.形似字注音组词狭()____浊()____侠()____蚀()____竟()____竣()____竞()____俊()____境()____峻()____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蔡廷锴-蔡廷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是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一支部队。因一二八事变和福建事变而闻名。前身是粤军第一师第四团。1926年由粤军第一师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1930年中原大战中助蒋介石击败冯玉祥。阎锡山。番号改为十九路军。由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十九路军在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和一二八淞沪抗战时期战斗力极为强悍。是中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被誉为“...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主要指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及各账户之间的经济联系。现电大11春会计班讨论成员如下:小组组长:袁珊学号:1161001202602分工:负责谈谈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各相关账户的经济含义小组成员:曹洋学号:1161001202604分工:负责解释资金流量账户体系中各总量指标的含义和相互联系...
一、y单项选择题AB15、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C7、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9、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D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21、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35、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转卖业务的总产出(A只计算其附加费)。41、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C理论上相等,但实际中会有差异)。46、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
我国图书馆建设和国民阅读现状李菡彭纳揆摘要:通过对我国图书馆建设和国民阅读现状的分析,认识到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及社会的错觉、误导和错导,造成了对图书馆事业暨建设意识的种种困惑和冷漠;同时,我国的阅读现状堪忧;从马克思等与图书馆的不解之缘和国外经验的启示,更要充分认识到巩固、改善和加强我国图书馆建设与提高国民阅读自觉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键词:我国;图书馆;建设;国民阅读;现状恩格斯曾指...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我国国民核算模式及发展历程评析内容摘要:国民核算模式服务于特定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体系。本文试图沿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时间脉络,了解和评析反映经济运行全貌的国民核算模式及发展进程,我国国民核算发展史表明我国是在逐步扬弃MPS,学习SNA的基础上建立2002新国民核算模式的,并与之基本接轨。但如何将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核算模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关键词:国民核算模式SNAMPS环境经济核...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8卷第3期81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8No.32012国民信息安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罗力(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上海200235)摘要:信息安全已成为信息时代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是当下中国必须认真严肃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要想实现“以人为本”的信息安全管理,第一步就要重视国...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变化和完善李强(资料来源:《中国统计》2002年第12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它源于统计、会计、业务核算,是三大核算的综合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观测宏观经济运行与进行管理的“数据库”、“平衡仪”和“晴雨表”。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指标体系是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标准...
社会其它相关论文-国民经济核算改革创新论文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贡献创新论文提要:本文回顾了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对我国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理论与实践上总结国民经济核算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并提出开发一系列卫星账户、构建国民经济大核算体系,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与创新。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贡献从1953年SNA到1968年SNA、再到1993年SNA,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不断发展和完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革命任务,不同的革命任务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党的创建与工农运动两大中心任务而展开,具体内容包括: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著述的译介与学习,划清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与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界限,为建党扫清思想障碍:通过报刊杂志,阐明共产党人的基...
第4卷第11期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01.4No.112005年11月JoumalofNanya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Nov..2005“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碑文考释翟幸福(中共内乡县委员会,河南内乡474350)摘要:“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是1939年为纪念卢沟桥事变以后第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由时任十三军代军长的张雪中撰文并书,该碑对研究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具有较高价值。关键词:“...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读后感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致他的一些思想已被搁置一边,因而人们容易低估他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他是使经济学说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立人,因而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主要人物。我们今天再读《国富论》仍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能使我们受教颇丰。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并不是亚当斯密,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
从春秋到明清——国民性的“大退步”自民国开始,关于国民性的讨论非常多,如何提高国民性和民族素质,一直以来都有很大的争论。但很少有人想到今天中国和过去的中国本质上的不同,两者之间发生了重大的文化断裂。1921年,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到中国旅行,来中国前他有一个想象,中国人应该都像诸葛亮、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文天祥那样,个个光明伟岸、个性分明,讲气节、懂礼貌。但到中国后,芥川龙之介发现他看到的中国...
课题: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时:1-2一、教学内容分析《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以祖国为主题,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感。本文是一篇杂文,它从大江、大河的流淌比喻历史前行过程,说理形象,鼓舞人心,教学时既要交代作品产生的时代特点和作者情况,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舞学生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