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依附、顺应关系,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与自然息息相通,必须和谐相处,人脱离了自然就会出现问题。人们在对自然的总结中产生了的风水思想,“入土为安”、“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葬”字,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观念:死后入土,上面覆以植物。今天可以在很多墓地看到,祭奠活动后人们把鲜花洒落在墓碑上或在墓碑周围种花植树,“葬”这一古老的传统习俗仍然延续...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原始社会后期推行部落联盟首领权位“禅让制”,启继父位为王,“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夏朝王位父子相传,商朝有时兄终弟及。2.方国制商朝在地方封侯、伯,有臣服、纳贡、出征等义务,形成方国制。3.分封制(1)过程:周武王建立周朝时实行分封制,周成王时摄政的周公旦继续推行。(2)目的:拱卫王室,扩展统治范围。(3...
1、古代中国的星象观念约形成于7000年前中国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为若干个区域。在中国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里的“天官书”中,就把星空分为中宫,东宫,西宫,南宫和北宫五个天区。隋代以后,星空的区域划分基本固定,这就是在中国人们常说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这是中国早期的星象图,它是一幅砖刻而成的壁画。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星象观念。中国人把天上的星空按三垣,四象,二十八宿划区分为不同区域。“三垣...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内容与特点:本课选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的第二课,包含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工官”和“匠户”、纺织业的发展等五个子目。手工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产业之一,手工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与作用:本课是本专题的第二课,与本单元其他课形成并列的关系。学好本课对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二、学情分析...
福州屏东中学教学笔记年月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
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s\up7()一、选择题1.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在1640年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起义队伍壮大极快。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当时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农民赋税极重B.地主广建田庄,经济自给自足C.土地是公有制,农民无功,不得授田D.劳役负担极重,农民纷纷逃亡解析根据“均田”可以判断土地高度集中,土地兼并之风可能盛行;根据“免粮”可以判...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说明其艺术成就。【重点讲解】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主要成就成就概况影响备注...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A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
古代欧洲与中国,谁更专制对财权、军权的绝对控制,中国皇帝远胜中世纪欧洲国王近日,有媒体刊文《莫妖魔化中国古代制度》。文章称,中国古代王朝设有谏议、史官、科举等比较先进的制度,皇帝“并非绝对的独裁”;相比之下,欧洲王朝的独裁程度更高[详细]。揆诸史料,该文章的观点,可供商榷之处甚多。中世纪欧洲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大多数时候为封建主义,后者则是专制主义。在5—13世纪,欧洲之国王和臣属...
古代农村赋税变革:历史透析和现实启示[摘要]我国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农村赋税改革:“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文章分别介绍这三次赋税改革的背景和内容,着重分析它们的历史意义和留给后世的教训,最后总结其对我国“后税费时代”巩固改革成果具有的一些启示。[关键词]古代农村赋税改革;农村税费改革;赋税制度赋税制度是国家重要的典章制度,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马克...
古代历史上十大奸臣的最终结局和珅家产共有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和珅的巨额财产被抄没后,只有少量入了国库,大量的被嘉庆皇帝中饱私囊,所以才留下“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谚。伯嚭——害贤祸国,国破被诛伯嚭(pǐ),春秋晚期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因躲避父难投奔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担任了吴国的太宰(大夫),与伍子胥一起共图国事。起初,由于他在吴国尚未站稳脚跟,与伍子胥同舟共济...
古代富人如何发家:中国五千年历代首富沉浮录反映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在古代,最大的富豪是皇帝,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如果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勤奋读书为皇帝打工,才是赚钱的正道。可惜古代教育普及程度远不及今天,多数没有文化的人,要想过上富裕的日子,最直接的途径便是做生意。历朝历代中都不乏平头百姓通过经商理财致富的。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货殖列传》中,提...
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作者:高华平字体:【大中小】我们这里所说的“佛教文献”,主要指佛教各种的藏经和续藏经中的佛典文献,当然也包括敦煌等出土文书中的佛教资料。佛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除了有自己的经典之外,还包括各种宗教体验、宗教仪规和宗教活动及其活动场所和法器等。但是,我们今天考察中国古代佛教对文学的影响,主要只能借助现存的佛教文献和文学文献来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文献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高频字词(卓老师表格版)褔建莆田十二中卓梅森注:以下数据为计算机检索所得(多个专家检索的结果都很接近),检索对象为从先秦到当代的三十八万多首古典诗词。本人在检索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类,得出了以下更为简单的结论。一、古典诗词中的高频单字分类列表词性高频单字(注:有些字不止一种词性)副词不:215198数量一:166186人物名词人:174798自然名词风:145131花:102042云:99851月:82492...
中国古代的皇权与相权之争在我们从小形成的观念中,古代社会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全中国皇帝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而且现在人们心中对于传统文化都有一种排斥的心态。因为在现在的人心里中国的传统政治就是皇权专治。误以为满清的政治制度完全就是秦始皇以来的中国旧传统。于是清灭亡后人们对于满清政权的不满意,同时也造成了对中国全部历史传统文化的不满意。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这会导致国人对中国以...
分析漢字字义,解读中国的古代历史001厂:厂字旁,典型字如:原、厅、厉、历原:厂白小,“小”通“巾”,厂帛。厂:一:为自然属性,自然状态,丿:人为属性,指倉颉創字。厂:指倉颉創字的时间的坐标原点。帛:“皇”头“帝”尾,白:空白,巾:蚕丝织成的丝绸。黄帝时期嫘祖发明了种桑、养蚕、缫丝、织造技术,丝绸是黄帝时期的重要的文化标志。巾:冂丨,冂:自然界,丨:作用于自然界。“帛”:特指黄帝出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