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研究一百年再过几年20世纪就要结束了。20世纪对于我们中国的整个历史来说,是一个风云变幻剧烈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不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磨难,而且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也经过了许许多多的曲折。在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怎样认识20世纪中学术的发展状况,如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是许多人都非常关心的事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学术界,特别是文科学术界,现在都非常...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现代学术范式的历史生成【内容提要】小说评点这一传统小说研究的基本方式,在晚清开始走向衰落。俞樾从传统学术方法中寻找小说研究新路,代表了从内在理路寻求突破的尝试;梁启超力图借助西方经验,通过大力提倡新小说而行启蒙之实;而真正开拓现代小说学术研究的第一人,则是不仅广泛接受和深入研究西方理论,并且深入反思中国传统学术之弊的王国维。通过胡适的章回小说考证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
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关键词]先秦文献;酋邦;社会分层;聚落形态;邦国;王国[摘要]近年来新出土的《容成氏》等战国竹书,在增加和扩充史料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它们依然是有其局限性的,重建上古史还得靠以考古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的结合。而考古学本身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也需要借鉴人类学的理论以及技术的、经济的、环境的、人口学的等等知识。将酋邦理论、社会分层理论与聚落形态学理论相...
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者简介】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100732)【内容提要】近年来新出土的《容成氏》等战国竹书,在增加和扩充史料的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它们依然是有其局限性的,重建上古史还得靠以考古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的结合。而考古学本身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也需要借鉴人类学的理论以及技术的...
中国古代和近代小说创作理论特征论关键词:小说创作理论边缘性混杂性摘要:边缘性的古典形态小说创作理论和混杂性的近代形态小说创作理论推动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向现代转化,都是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史上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源远流长,小说创作理论同样也历史漫长,内涵丰富,特征鲜明。从先秦至1840年的古典形态小说创作理论基本上在中国自身文化体系中独立发展,1840年至1919年近代形态小说创作理...
五十年来的中国考古学与古代文明研究【正文】众所公认,考古学是新中国发展最迅速、成绩最昭著的学科之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是在20年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考古工作虽有很重要的收获,但范围和规模尚属有限。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考古学繁荣昌盛,全国各地不断有重大发现,为举世所瞩目,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考古学一开始就以与历史研究密切结合为其特色。王国维倡...
四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明清儒家对天文学的研究明清儒家对天文学有所研究者,主要有王廷相、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光地、戴震等。以下分别加以叙述。王廷相是明代中叶重要儒家学者。他以信守孔子之道为己任,指出:“儒者之论,合于圣者,即圣人也,则信而守之;戾于圣者,即异学也,则辨而正之,斯善学道者也。”[]他还根据孔子所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三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朱熹对天文学的研究关于李约瑟所说:“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儒家之学。”[]本篇以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天文学的研究为例,予以进一步说明。一.天文学研究的历程朱熹对天文现象的思考很早就已开始。据朱熹门人黄义刚“癸丑(1193年,朱熹63岁)以后所闻”和林蘷孙“丁巳(1197年,朱熹67岁)以后所闻”,朱熹曾回忆说:“某自五、六岁,便烦恼道:‘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
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综述[摘要]1980年代初,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至1990年代后期,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逐渐走向深入,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从专论研究、专著研究两个角度对近十年来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状况进行考察,发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可信;但全面系统研究的、采用第一手资料研究的、深入细致地分类研究的、跨学科研究的,以及关于明朝等个别朝代的服饰研究均较少。[关键词]...
海外和台港地区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如果从空海(遍照金刚)等日本遣唐使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曲籍携归本国算起,中国古代文论传入海外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自然不乏阐释、研习之举,不过,说到海外学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较为系统的研究,那还是近代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的事。因为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研究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二是对研究对象有较为真切的了解。对于绝大多数海外学人...
关于开展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构想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过程研究的意义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光辉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先民们创造的中华文明尤如一朵奇葩,在世界古代文明百花园中怒放。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又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延绵至今的文明,且我国古代文明尤其是其早期,又是在基本上没有外来文明的强烈影响,在自身的基础上,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研...
感物会心畅所—中国古代山水诗主体创作心理透视论文关键词:山水诗创作心理感物会心畅神论文摘要:感物、会心、畅神构成了古代山水诗主体创作心理的三个重要环节。感物是审美创造的肇端,会心是审美心理的超越,畅神是审美活动的结果。由此表明,古代山水诗除了“言志”、“抒情”以外,还应有“畅神”一族。由于主体创作心理的活动及变化直接影响到山水诗的意象创造及其美学效果,所以,准确把握创作中主体心理活动...
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经验及其现代意义作者:李文静:《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第12期当前,要实现中国的善治,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进行积极总结。在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治理理论和经验的反思、总结继承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可以保持中华文化的基因、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智慧,又可以减少学习他国优秀制度的困难和阻力,探索...
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西亚的古代交通——兼论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唐朝贞观初年,松赞干布统一—兼论西藏西部在佛教传入吐蕃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一高原诸部,定都逻些(今拉萨)之后,吐蕃王朝正式成立并且迅速地走向强大。公元7—9世纪,吐蕃一方面向东发展,与中原的唐王朝发生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则凭借征服象雄后的有利态势,以象雄旧地为基地,向西、向南发展其势力,先后与勃律、迦湿...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究评述第一阶段是20年代至40年代末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从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传统史学开始向近代史学转变,这种学术演变的时代特征在财政史领域同样有鲜明反映,即不少学者在继承发扬传统史学方法,注重传世文献的考据,辨析制度条文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借助近代西方的经济学和财政学的理论,对中国财政史(包括古代财政史)做出一些不同于《汉书食货志》、《通典》、《...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知识梳理型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专制时代晚期封建王朝建立的内阁和军机处的历史知识;2、了解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重大措施,理解其边疆政策的现实意义;3、初步了解中国近代时期晚清王朝所做的一些政治改革。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所学知识和本节各种图文资料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学会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脉络;2、结合现实问题学习历史,通过学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清线索导引]线索1:发达的古代农业:世界领先+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中国古代农业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碍鳝绢懣硯涛镕頃赎巯驂雞虯从躜鞯烧。线索2:古代手工业的成就:官营手工业+民营...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测试(一)1、“风骚”指《诗经》和《楚辞》。2、“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他们的诗体现了“建安风骨”,其中曹丕所作的《典论论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著作。3、王昌龄,以边塞诗著称,被誉为“七绝圣手”。4、孙子,名武,所撰《孙子》,亦称《孙子兵法》(《吴孙子兵法》)。5、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6、司马迁,字子长,所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分为本纪、世...
中国古代官德问题试题一、单选题。1.古人用“()”来表示对世界的探索和认识,及对知识的学习过程。(3.0分)A.格物致知B.诚心正意C.修身齐家D.治国平天下我的答案:A√答对2.()是获得对事物、问题、现象的知识和规律性认识。(3.0分)A.格物B.致知C.诚意D.正心我的答案:A×答错3.权力源自(),任何人不能用来搞特权、谋私利,贪图享乐。(3.0分)A.人民B.无产阶级C.精英阶层D.非精英阶层我的答案:A√答对4.我们党在使用...
项脊轩志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渗漉(lù)偃仰(yǎn)呱呱坠地(guā)B.栏楯(shǔn)珊珊(shān)断壁颓垣(huán)C.扃牖(yǒu)异爨(cuàn)桂影斑驳(bó)D.枇杷(pí)修葺(rǒng)如丧考妣(bǐ)解析A项,“呱”应读“gū”。B项,“垣”应读“yuán”。D项,“葺”应读“qì”。答案C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雨泽下注(流入)迨(等到)诸父异爨客逾(越过)庖而宴B.三五(农历每月十五)妪(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