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论的“失根”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内容提要】中国当代文论“失语症”的病因即“失根”,即丢失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根基与命脉。医治中国当代文论由“失根”而导致“失语症”的药方,就是重建有民族特色的,适应于当代文学创作实际的文艺理论体系。而建设这种新的文艺理论体系的重要资源之一就是体现中华文化精神的古代文论。本文着重探讨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三个途径。【关键词】失根当代文论古代文...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复习目标:1.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了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2.归纳从秦汉到明清中央和地方政治体制演变的基本史实,把握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了解古代用人方式与选官制度的发展沿革。4.了解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发展演变宗法制与分封制1.宗法制(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3...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度。商朝:内外服制度。特点:商王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一.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前提),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3.对象:同姓亲族(主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的政治制度夏朝建立:BC2070禹政治制度:启用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内容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影响: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2、西周的政治制度建立:1046年周武王分封制目的:巩固周朝的统治内容:土地和人民内容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服从天子命令义务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随从作战权...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汉唐、宋明、明末清初)问题探究学道高二历史编号:231005主编人:沈新爱审核:高二历史组1.有人说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背弃,因为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也有人说先秦儒学关注下层群众,而汉代董仲舒则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把儒学神秘化,让儒学更大程...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四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
一、选择题1.《三国演义》中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下列哪一项不可能是当时的史实A.用“四诊法”为其号脉B.使用了外科手术C.查阅了《黄帝内经》D.参考了《本草纲目》2.(2011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A.地理研究B.天文观测C.迷信活动D.航海辨别方向3.据新华社报道,...
高频考点: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命题趋向本讲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区。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的新课标卷涉及本专题的考题共有13道选择题和2道非选择题。大多以“三农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设置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古代农耕经济,涉及的知识点有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商品经济、城市发展、对外贸易及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
存在哲学与中国古代道家精神的遇合海德格尔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反叛者和变革者,他认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是追问“存在”的意义问题;而西方哲学自柏拉图开始把对存在意义的追问变成了“存在是什么”即对“存在者”的追问,本源化的思维变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主体性、对象化的思维,两千多年的西方传统思想史就是“存在”被遗忘的形而上学发展史。现代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的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精神虚无化以及人为物役的异化...
质疑古代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之说——基于宏观的长时段的动态历史考证摘要: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民”一直徘徊在2000~6000万人,耕地维持在1~8亿亩,县级行政单位保持在1000~1800个,全国平均每县所辖基本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建制规模。清代中期以后,全国人口由1.7亿人猛增到4.3亿人,耕地面积由10亿亩增加至13亿亩,“凡府、厅、州、县一千七百有奇...
再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儒家经典中包含着古代天文知识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所整理过的典籍,主要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并称“六经”。除《乐经》亡失外,现存的“五经”是否就是经孔子整理编定后所留下来的,这在学术界尚有争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汉代被立为儒家经典的典籍中有不少篇章包含着丰富的古代天文知识。《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是...
试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史,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非常重视道家、道教对于古代科技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曾经说过:“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然而,李约瑟也充分肯定儒家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他甚至明确指出:“天文和历法一...
八卦是中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由三条长画或断画组成的八种图式,在中国和日本用于占卜和象征。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
赦宥在中国古代死刑适用中的作用摘要:赦宥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在中国古代死刑制度运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赦宥制度在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存在具有自己特殊的文化语境。中国古代赦宥制度经历了从司法原则转变成政策的历程。报应观是中国古代赦宥制度中司法适用原则转变成政策的主要原因。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达到“威慑”与“自利”的目的,在赦宥的具体适用中演变出了复杂的制度设置和种类。从客观上看,此...
上帝信仰在古代中国的迷失中国的专家学者在研究国学的时候容易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太中国传统化,在中国上千年积累的研究成果之上再向纵深推进,旁征博引,纵横古今,一般来说,我们常常提到的渊博都是指这类人来说的。二是太专家化,做的学问都是给他们自己做的,至多也是给同行做的,虽然说的都是中国话,但若非同道就很难能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唯一能够知道的就是他们说的还是中国话。甲骨文是国学中的学中...
、---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司法制度初探[摘要]人本主义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案件的审理审判上,为防止法官独断造成冤假错案,很早形了对大案、要案征求多人意见、逐级审理的审慎的审判制度;(二)为防止上下级法官沆瀣一气、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很早形成了皇权控制下的检察监督制度;(三)为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缓和社会矛盾,自汉代形成了皇帝或上级长官直接详审罪囚、平反冤狱的录囚制度;...
浅谈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中世纪大学图书馆藏书管理制度的比较论文关键词:古代书院中世纪大学图书馆藏书管理论文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中世纪大学图书馆为配合教学,都重视藏书的利用,形成了一套包括书籍征集、编目、整理和借阅的管理体系。书院和大学图书馆的书籍征集都主要来自私人捐赠,而且它们都有图书外借制度;然而中国古代书院的藏书管理在人员配备、图书整理、编目、保管和借阅等方...
漫谈中国古代的文字狱文字狱是指当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份子,镇压不合自己口味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说而犯罪的案件。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制造的很多文字狱是完全没有意义与目的的,可以称之为毫无目的的残酷。这种残酷纯粹是愚昧残暴的表现,是独裁者权势膨胀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言论而得罪,在中外都是有的,但就论镇压之烈、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则中国可稳做第一把交椅。大家都知道,在...
论中国古代刑事审判传统「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古代刑事审判传统的成因与特征。本文认为,与“刑起于兵”一样,中国古代刑事审判传统也与部落战争有着密切的关联,它还与“皇室国家”或者“家国不分”这一独特政治体制有关。中国古代刑事审判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集权”与“非专业化”。「关键词」中国古代/刑事审判传统/集权/非专业化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刑法特别发达,更为确切的说法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