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时空特征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摘要:根据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中国从“九五”到“十二五”期间31个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探讨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性,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检验不同时期各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空间自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北京、上海和浙江的贡献率较高,西藏和黑龙江的贡献率较低;“十五”...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法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变化趋势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法【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一、引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以来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随着农业基础地位的不断凸显,农业技术进步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农业技术进步问题成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受到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产值的快...
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摘要: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索洛“余值法”,基于安徽省16个城市创新资本存量统计数据,测度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安徽省属集约型经济,技术创新已成为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此,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扶持新兴产业,进而提升经济质量。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网络层次分析法;索洛余值法;贡献率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_张倩一、序言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它的发展对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学者对第三产业做了大量研究,鲍默尔和富克斯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第三产业就业容量、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第三产业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加拿大学者格鲁伯和沃克对加拿大第三产业增长的原因及第三产业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进...
山东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和对策探究摘要: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和索洛余值法,测算了山东省从1990年到2011年间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通过测算得到的结果,提出了山东省在今后科技发展中的相关对策。关键词:科技进步贡献率;对策;山东:G3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l003-8256.2013.06.011中国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山东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GDP总量一直...
3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与测算●成小平(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了1992—2006年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贡献率:F062.4文...
3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与测算●成小平(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技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技术进步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增长速度方程测算了1992—2006年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贡献率:F062.4文...
湖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索洛余值模型中得出得出1991-2010年间分阶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中看出,湖北省农业增长的主要源泉是物质投入和科技发展,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物质投入是最主要的增长源泉,而未来湖北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从而就完善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进步贡献率;索洛模型:F127文献标识码:A:1001-828X(2014)06-0484-04改...
水利灌溉与农业、林业贡献率计算方法比较王静,刘群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8)摘要:在我国,有关农业与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较多,且较成熟。而有关计算水利灌溉效益贡献率的方法多数还停留在实验层面上。本文通过对农业、林业、水利灌溉贡献率计算方法对比,提出C-D函数模型适合水利方面贡献率计算。关键词:贡献率;灌溉效益分摊系数;生产函数中图分类号:T212;X52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随着种植管理科技的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的变化杨宇邓翔【摘要】本文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中重点研究了不同生产要素的贡献,特别是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的持续增长主要动力仍来自于要素的投入,特别是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其技术进步的贡献仍相对较小,这进一步说明中国未来的发展重点仍在于创造一种更为市场化和公平的制度环境,以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