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儒家德育观对当代公民道德借鉴意义(临沂大学文学院山东临沂276000)【摘要】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德育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代表着我们民族的道德取向,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体现了我们民族创造精神文明的智慧,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儒家德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儒家;德育观;公民道德;借鉴意义【】G85【文献标识码】A【】1009-5071(...
浅谈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摘要: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新模式,正在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一种重要方式。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便捷性、隐匿性、平等性、互动性的特点,我们既要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弥补网络政治参与的不足,使之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去服务。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特征;作用;举措:D06文献标识码:A:1006-4117(2012)02-0285-0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依法享冇...
培育何种公民:近代公民启蒙的理论基础及教育审思关键词:有用的公民;良好的公民;最低限度的公民;个人与国家摘要:近代以来,国家主义和民主主义公民教育理念的引入,在中国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上述两种公民观的影响,近代中国学者在思考培养何种公民的问题上,一类坚持国家本位,主张公民教育是为了培养有国家观念的有用公民;另一类侧重从改造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来塑造公民,认为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受过教育的良好公民。...
第1页共6页论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摘要】公民教育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在历史教育中开展公民教育能够让历史教育变成一个真正的充满理性思考的学科的同时,增强其实践性。当前中学历史教师对公民教育不够重视、教学方式死板,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的开展。通过抓住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爱国思想;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上面挖掘生活中的公民教育;开展课堂交流,增强师生公民话题互动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中学历史教...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经验述论摘要:拓展政治参与渠道、提升政治参与水平、完善政治参与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当代中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经验可主要概括为六个方面: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夯实物质基础、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营造现代政治文化和遵循渐进有序原则。关键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基本经验;党的领导;基层民主...
公民政治文化的取向与建构综述摘要:公民政治文化也称公民文化,从本质上讲,公民文化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一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两个层面的基本特征。本文分析了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现状,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取向与建构。关键词:公民文化;取向;建构一、公民文化的涵义公民政治文化也称公民文化,关于公民文化的涵义,东西方学者们众说纷...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把最好的资料送给最好的自己!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时间:20XX年XX月XX日姓名:XXX不问收获,但问耕耘,把最好的资料送给最好的自己!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是重要内容。在社会道德的要求方面,我国传统道德一向注重“言而有信”、“民无信不立”,西方伦理思想也以诚实为美德。然而,我国近二十多年来,由于十年浩劫时期是非颠倒的明显影响,以及改革开放后,西方极...
公民社会及公民参及:价值、困境及对策摘要:公民参与在公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可以建立和健全公民社会,形成完善的公民参与文化和公民人格,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文章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一系列诸如政治社会化程度不高、沟通渠道不畅、教育程度偏低等影响公民参与的问题,并从公民文化和社会团体等途径去寻求一些基本对策。关键词:公民社会公民参与公民文化社会团体:C912.1文献...
第1页共14页公民教育与院校思政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取代公民教育的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1982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提出“要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1985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决定在初中开设公民课。从此公民教育被视为我国政治文明的一个基础,越来越被重视。2007年同志在十七报告中更明确地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教育视野下的班级管理策略——班级公民意识培养的制度保障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六大步骤:步骤一: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政策问题。就是让学生思考家庭、身边以及在社区急需解决的问题,点出问题必须是公共的,而不是自己个人的。步骤二:选择班级要研究的问题。1.选择问题的标准:这个问题对你和社区都重要,而且问题要有普遍性、现实性和针对性。这个问题是否能收集到足够的信息资料来研究。2.问题的产生方式:民主投票。步骤三:收集班级要研究问题的信息资料。1.收集资料的方法:访问...
公民对刑事司法错误的态度:布莱克斯通错误比接受度下降的意义CitizenAttitudestowardsErrorsinCriminalJustice:ImplicationsoftheDecliningAcceptanceofBlackstonesRatio作者:熊谋林/理查徳G.格林里夫/尤拉•高徳四麦徳作者简介:熊谋林,法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理查德G.格林里夫,埃尔姆赫斯特学院社会学与刑事司法系教授;尤拉•高德西麦德,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刑事司法与犯罪学系教授。译者:柴佳荣柴佳荣,四...
着眼全球共同利益:“世界公民”教育的国际研究新趋势FocusonGlobalCommonGood:TheNewInternationalResearchTrendon“WorldCitizenshipEducation作者:宋强/饶从满作者简介:宋强(1980-),男,河南新乡人,东北师范大学副研究员,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教育研究;饶从满(1966-),男,安徽六安人,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教育、教师教育研究。长春1300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民社会理论研究纲要(第一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国华【1】本资料仅供参阅交流,涉及商业目的均需作者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2】本资料总结的均是学术界较为权威或者较为新颖的观点,不代表作者观点【3】各理论观点中均尽量标注出原作者或者发展该理论的主要作者【4】研究使用时,敬请查阅原作者文献或原始文献【5】在Word视图选项中可以点击“文档结构图”,便于浏览目录【6】欢迎转载引用,请注明为转载...
项目名称:关于电瓶车安全出行问题的研究项目学校: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小学部)指导老师:陈亚梅开展活动的年级班级:六(1)班项目课题各步骤活动情况介绍:通过组织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关注社会应该从关注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逐步增加小公民意识,关注社区的公共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自己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通过他们实践的过程,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意识,张扬公民权利,呼唤公民...
项目课题:关于放学时,接孩子家长不文明行为问题的研究项目学校:如皋市港城实验学校参加活动班级:六(4)班参加人数:6]人指导老师:杭燕项目课题各步骤活动情况介绍: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就其目标看,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独立、健康的政治人格、法律人格、道德人格和心理人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是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2010年我国政府颁...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下简称《基准》)是指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标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制定《基准》是健全监测评估公民科学素质体系的重要内容,将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基准》适用范围为18周岁以上,具有...
试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中国梦”的实现摘要:“中国梦”需要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才能实现“中国梦”,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目前,我国人民整体公民意识不够强,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才能早口实现“中国梦”。关...
剖析市场经济视域下我国公民政治文化构建摘要:公民政治文化也称公民文化,从本质上讲,公民文化是一种民主的政治文化。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一种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两个层面的基本特征。本文分析了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现状,论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取向与建构。关键词:公民文化;取向;建构一、公民文化的涵义公民政治文化也称公民文化,关于公民文化的涵义,东西方学...
贾西津:中国公民参与的非政府组织途径分析公民参与在20世纪后半叶的民主制度中被赋予了愈渐重要的地位,成为对代议制民主的一种发展。虽然主流的民主理论一直并未忽视公民政治参与的视角,但它在经典意义上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政治制度内的渠道,试图影响政府的活动,特别是投票相关的一系列行为。[2]1960年代小期美国约翰逊政府推行的“伟大社会计划”,掀起“新公共参涉运动”(NewPublicInvolvement)的热潮,1964年《平等机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