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民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张亚静(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开滦党校,河北唐山063000)收稿日期:20101020作者简介:张亚静(1983),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摘要:随着全球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政府、企业的事,也是每一个人的事。不断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使之在日常行为中注意减少CO2的排放,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提高...
为未来社会培养现代公民——李镇西前瞻性的思考与行动陶继新李镇西,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在苏州大学完成教育哲学博士学业。现在执教于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曾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成都市教育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专著有《李镇西教育文丛》,其中,《爱心与教育...
商丘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绪论在l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新教育运动中,凯兴斯泰纳(GeorgKerschensteiner,1854-1932)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公民教育思想及劳作教育思想,他提出了培育“有用的公民”的教育目的,较辩证地反映了科技进步、政治民主、国家富强三者统一的关系,更加符合魏玛共和国的进步要求,不仅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产生了积极的现实作用,而且对二战后德意志民族教育的...
商丘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绪论在l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新教育运动中,凯兴斯泰纳(GeorgKerschensteiner,1854-1932)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公民教育思想及劳作教育思想,他提出了培育“有用的公民”的教育目的,较辩证地反映了科技进步、政治民主、国家富强三者统一的关系,更加符合魏玛共和国的进步要求,不仅受到当时政府的重视,产生了积极的现实作用,而且对二战后德意志民族教育的...
三峡百万“非自愿”移民他们是公民[导读]在一百多万的数字中,站立着的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立场各异、利益不同、素质参差、认识有别的公民。2010年09月20日13:36新华社—瞭望《瞭望》封面文章:回望三峡移民在今夏汛期初显防洪身手后,三峡工程今年的175米试验性蓄水已提前至9月10日启动。此前迈向175米这个坎,它已两度“功败垂成”。远在长江口崇明岛的一位三峡移民说:“如果水不蓄上去,我出来有什么意义?”近两...
人權、法治、品德及公民教育實踐融入國語文(領域)課程單元活動設計設計者:忠信國小姓名:梁寶苓議題品德及公民教育適用年級五年級單元名稱成語大審判核心價值行為準則友善、負責合作、自律公正、誠實、守信融入領域國語文+資訊教育+自編融入教學時間40分鐘融入單元第九冊,第四課放生的故事主要評量方式口頭評量態度評量實作評量融入教學目標1.能了解描寫品行成語的涵義。2.能分辨描寫好行為的成語和不好行為的成語。3.願...
《公民教育》小学低年级教案集1长沙市开福区国庆二小授课老师:李娅妮李礼目录公民教育教学建议(低年级)03第一单元认识我自己第1课《我是谁》教学设计05第2课《我的身体很重要》教学设计07第3课《自己能做的事》教学设计09第二单元我的家庭生活第4课《我是家中的一员》教学设计12第5课《我也有发言权》教学设计14第6课《做家庭小主人》教学设计16第三单元我的学校生活第7课《认识我的学校》教学设计19第8课《我和小伙伴》教学...
旅游活动中的游客公民素养问题研究摘要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中国公民的休闲娱乐活动的人数也大大增加,每当节假日到来,在国内外景区进行游览时我们都可以看到自己的中国同胞。华夏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真诚知礼,与人友好相处是华夏民族保留下来的优良传统,但是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还发生着许多不文明的行为。这些习俗有损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从旅游方面来看,旅客在景区、景点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探析摘要:宪法诉讼是宪法上的权利救济制度,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是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宪法的公民基本权利条款同样具有对诉讼的直接效力,宪法诉讼在范围上不仅适用于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还应当包括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乃至公民个人的侵权行为,也即传统的私法领域。我国宪法的司法化和建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诉讼制度,已成为我国...
公民社会组织在善治中的角色作为公民社会最活跃的代表,公民社会组织(CSO)或非政府组织(NGO)与政府机构和商业组织相比较而言,既有至关重要的优越性,也有着致命的缺陷。这些优缺点可以大略分为“合法性”与“效力”两大类。后者意指灵活性、“草根”经历和流动性,而前者则包括大众的信任、责任与代表性。自由与灵活我们知道,自由往往与创造性息息相关。非政府组织比政府机关更少受规则、传统、利益及程序的束缚,因此,它们...
从臣民公正观到公民公正观的演变上司法公正已经走过漫长的道路,而仍然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司法公正是通过对司法权力的保障和约束来实现的。只要司法权力得以有效的保障和约束,就能使司法达到适度的公正。一旦司法权力失去保障或约束,就可能出现司法不公。无论在臣民时代或在公民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司法公正,也都会司法不公。司法公正的程度取决于对司法权力的保障和约束的程度。臣民时代的司法公正和公民时代的司法公正...
从臣民公正观到公民公正观的演变下⑴司法公正的主体公民时代没有君主,公民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这是与臣民时代的最为重大的区别。在臣民时代,臣民完全出于被统治的地位,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尽管臣民有司法公正的要求,但并不能在司法中体现自己的意志。是否保证司法公正,以及公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君主的意志。在上一节提到,君主为维护统治需要保证一定程度的司法公正。司法公正在臣民时代是君主意志的反映。司法机构及...
公民意识的养成及其当代意义宋新海[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个体价值和个人利益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正确地认识并处理好公民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现在需要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养成。公民意识的养成是改革过程中思想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意识不同于人民意识,更不同于臣民意识...
小学公民教育“三阶段六课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姜明明公民教育一般指的是培养公民意识、引导公民行为,造就良好公民的教育。因人是具有社会关系的,公民的身份需要通过社会关系来体现。所以,公民教育又促进国家与公民,政府与公民,社会与公民以及公民与公民之间相互作用。可以说公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基础。著名公民教育专家檀传宝说,公民教育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领域最最重要的主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所追求...
浅谈中职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探索摘要:近年来,我国公民教育的缺失受到了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而作为社会劳动力大军后备力量的中职生的公民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尤为重要。建立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的中职德育体系,探索适合中职学校特点、中职生特色的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现从多年的德育教学实践出发,从公民教育的内容、任务、方法、评价四个方面,谈谈中职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探索。关键词:中职...
关于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思考——从企业“文化与文明共创”的角度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宣传部张宇2010年09月17日11:31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第七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即将于9月19日在山东济南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最高层次的盛会,本届论坛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国企宣传干部,试从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共创(或可称企业文化与公...
公民社会视角下的行业协会功能探析来源: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2008-4-11大中小复制链接行业协会是同行业内企业基于行业利益自发组成的互益型非营利社会经济组织。它具有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监督、行业协调等职能,是政府与企业、生产者与经营者、顾客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发展以及加入WTO,行业协会日益蓬勃发展,其功能也日益增强,但在其推广、发展及运作等方面还存在观念陈旧、制度不健全、操作不...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探析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以来,在短暂的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了繁荣的局面,跃居“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地处印度洋与太平洋过渡的地带,有一条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从其侧穿越,具有相当有利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在独立以后,实现了经济上的繁荣,政治上的稳定与文明,文化上吸收着东西方的精华,主要继承着中国的儒家文化的精华,并加以扬弃和创新,社会相当和谐与稳定,以其法律作为后盾,社会秩序井然。...
我国公民教育的主题与路径摘要:公民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有效的公民参与。鉴于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我国公民教育应致力于提升公民参与的有效性,具体包括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和公民品性。为了增强公民教育的实效,我们需要从家庭、社会和学校入手,创新公民教育的方法。关键词:公民教育;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品性和谐社会是一个由公民构成、以公民为基础的社会,公民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个体基石。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广大公民积极、...
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奇迹”的主因王建勋从宪政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奇迹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径。也就是说,这种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下面,是自下而上由普通民众推动的结果。国内外对中国增长颇为流行的解释认为,中国的发展是自上而下的,是政治家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国家良好经济政策的产物,认为各级官员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或者认为地方政府扮演着关键角色。尽管不必完全否认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