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执政与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它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与发展理论的真理性、亿万人民群众建设美好社会的理想与愿望,以及党执政治国的新的理念、方略和机制。实践证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
1.0-【答:俄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这两大政治事件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2.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1919年5月4日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由谁在何时何地建立?陈独秀等人在1920年8月在上海建立3.4.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1921年7月23日,5.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答: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中国共产党章程》知识测验题1.《中国共产党章程》经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后于2007年10月日通过。A.21B.14C.152.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A.中国人民B.中华民族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3.党章总纲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题库一、填空题(每空1分)1、为、规范巡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制定本条例。2、巡视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党的纪律,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3、巡视工作坚持、、、、、的原则。4、成立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向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5、巡视工作领导小组...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解读大纲一、《巡视条例》起草的背景及过程1.《巡视条例》是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2.《巡视条例》起草的过程二、起草《巡视条例》的基本原则1.发展党内民主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是起草《巡视条例》把握的基本原则2.依纪依法是《巡视条例》必须坚持的原则3.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是起草《巡视条例》的重要目的4.监督制约与保护支持相结合是起草《巡视条例》的主线三、《...
共产党为何能吸引众多“90后”?建党90周年之际,中央组织部发布数据,2010年全国发展党员307.5万名,其中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40.2%;35岁以下党员251.6万名,占81.8%。而之前,教育部对全国140所高校2.5万余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有入党意愿。两组数据都说明,在当代青年心目中,入党是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这种选择背后,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也是对当前中国国家和社会的认同。一个走过90年跌宕...
共产党通史(套装共6册)原价:486.50元作者:沈云锁潘强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目录:《共产党通史第1卷(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上下册》目录:序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序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论一、政党概说二、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三、共产党对世界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共产党面临的新挑战五、以史为鉴,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导论---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共产党通史(套装共6册)原价:486.50元作者:沈云锁潘强恩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1月1日目录:《共产党通史第1卷(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上下册》目录:序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序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总论一、政党概说二、共产党的历史进程三、共产党对世界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共产党面临的新挑战五、以史为鉴,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导论第一编创建世界共产党组织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第一节马克思主...
共产党是如何对私有企业施加影响力的。尽管很多城市居民都在贪婪地阅读一些西方杂志的中文版本,比如《大都市》、《智族》、《时尚》,但是一些官员却热衷于更有分量的出版物。12月份,十几名共产党官员齐聚东部城市杭州,庆祝一份颇有诱惑力的杂志《中国非公企业党建》创刊一周年。其中一位官员说,出版一年以来,这份杂志“引领了美好的潮流”。就像它的名称一样,这份杂志揭示了一个微妙的问题——共产党如何对...
共产党人的感人形象——评影片《张思德》《郑培民》最近各地正在上映的两部电影《张思德》、《郑培民》,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人含着泪水看完了这两部影片。有的说,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有的说,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生动感人的共产党人的银幕形象了,很受教育,很受鼓舞。《张思德》和《郑培民》讲述了两个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张思德同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郑培民同志是党的高...
共产党人的感人形象——评影片《张思德》《郑培民》郑培民、张思德,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前者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后者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普通士兵,但他们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称谓——共产党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张思德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
共产党人的感人形象——评影片《张思德》《郑培民》第一篇:共产党人的感人形象——评影片《张思德》《郑培民》最近各地正在上映的两部电影《张思德》、《郑培民》,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人含着泪水看完了这两部影片。有的说,这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有的说,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生动感人的共产党人的银幕形象了,很受教育,很受鼓舞。《张思德》和《郑培民》讲述了两个共产党人的动人...
共产党人的风骨:杨善洲一生的光泽(诗歌)风骨,指人的品格,性格,亦指刚正的气概。《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姚兴覩之而醉心,宋祖闻之而动色。”——题记做梦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与杨善洲联系在一起了,而且是用诗歌这个艺术形式,塑造一位公仆形象。长诗是要创作下去的,好与劣先不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写这篇札记的时候,我还没有想出一句诗来,急有何用呢,成长总是需要一个客观...
共产党人的“观”与“感”(思想纵横)郑剑《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07版)党中央坚定抓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受人民群众欢迎,不想却引来“为官不易”的慨叹,带来“为官不为”的现象。是党中央的要求和举措不正确?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的认识和行为不对头?显然是有些党员干部观念和感觉上出了问题,忘记了共产党人应当有的“观”与“感”。我们党特别强调思想上建党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干部具有正确的思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