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漫谈中国组织领导者修炼成长五步曲第一部分引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实可谓人类世界之文化奇观。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虽然儒道释三家呈现出相互融合、互相渗透的大趋势,但时至今天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化仍然以儒家文化为核心文化,欧风美雨的输入和影响与对比,并没有改变整个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坚持的儒家文化的内在核心价值观。又由于中国...
从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宋朝是一个主文的时代,继承了唐朝的开放之风,思想界相对相对活跃。于是,在宋朝,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即后世所称的“理学”。经过北宋的程颢程颐两兄弟以及南宋的朱熹等人的继承和发展,理学空前繁荣。其中,对于认识论方面,二程提出了“格物致知”的概念。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等人认为对于经验中的事物穷究其理,恍然得悟,得万物共有之理。用现在的...
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学内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4课(需二个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丁肇中一个报告中的一个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