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历史专题综合测评1人民版选修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汉方闻此言,欲通使,(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天子拜骞为中郎将,至乌孙,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于是西北国始通...
班主任提醒:寒假仅剩一周,现在不收心,开学伤不起“帮孩子在开学前收心,让孩子以饱满的状态迎接新学期的学习,很有必要。”过完春节,不少孩子的心都玩“野”了:白天睡到中午才起床,晚上熬到十几点还不睡觉;孩子们聚到一块儿就玩手机游戏,等快开学再狂补作业......孩子以这样的状态进入新学期,自然会影响到学习:上课爱迟到,课堂无精打采,呵欠连天,昏昏欲睡;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还不时回味春节期间的趣事,课堂效...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索江鸣摘要:随着历史新课标的深入实施,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面对这种情况,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以新课标为依据,加强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尝试与探索,从而真正提高教学的效性。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索:G63:A:1673-9132(2018)03-0080-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3.049隨着新课标教学改革进程的深入,给历史课程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
历史标志性事件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的手工工场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转变,而手工工场只是资本主义萌芽的生产组织形式,其本质是对劳动力剩余价值的剥削。2.“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标志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主要是指这三项中国的发明传播到欧洲,推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制度。3.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标志:天文学革命(1543年(...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测验试卷06-0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月考(一)(内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满分:100分第1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A.分封制B.嫡长子继承制C.庶子继承制D.世袭制3.〝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文表明班固认为秦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纲要求】⒈雅尔塔体制;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⒊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⒋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考点落实】一、雅尔塔体制〈☆★☆〉了解雅尔塔体制的概念、影响及其主要矛盾,能通过史料分析雅尔塔体制的实质。⒈概念: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首脑在等国际会议上,讨论、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从而形成了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⒉实质:美...
第五册知识整理第1课1、鸦片战争的背景清朝社会矛盾激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英国头号强国,全球殖民扩张英国改变入超地位走私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争1840-18423、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变化: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屮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到帝国主义和屮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历史任务变化:反封建...
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2.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
第27课新时期对外关系一、学习目标:1.识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把握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和基本依据,归纳在新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成就。2.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3.多方面收集有关新时期外交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阅读材料,...
第16课外交舞台的拓展一、选择题1、[2011盐城]下表为联合国大会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中国所得支持票的统计。小明同学对此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所得支持票不断增加B.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呼声越来越高D.中国于1970年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2、[2011荆门]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中国人来了(中文翻译)”这里的“中国人来了”是指...
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A.求同与存异B.人文与博爱C.浪漫与现实D.科学与民主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科学与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A、B、C三项都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答案:D2.在道德问题上陈独秀曾一针见血地指...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与能力: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二、过程与方法: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与能力: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二、过程与方法: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
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课堂练习】1、1938年9月30日发表的《英德宣言》称:“我们认为昨夜签订的协定构成两国人民永不再投入彼此之间战争的象征从而对欧洲的和平作出贡献。”《英德宣言》中提到的“协定”当指()3、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
高中历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唐朝前期由治而盛,后期国势衰微标志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朋党之争D.宦官专权2.唐太宗开创的开明政治局面称为()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开皇盛世D.光武中兴3.以外戚身份夺取政权,并开创了一个短暂却影响深远的统一王朝的是()A.刘秀B.赵匡胤C.杨坚D.朱元璋...
高中历史《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又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台儿庄战役C.淞沪会战D.武汉会战2.如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3.2008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1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
高中历史常态课的三个突破点[摘要]常态课是指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是一线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的课。上好常态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高中历史教师要上出精彩高效的常态课必须实现三个突破,即理清结构、澄清概念和厘清规律。[关键词]常态课历史学科突破结构概念规律[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01大家一般?J为,常态课是指常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平常课。我们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