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创造性教学模式构建探析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OutlineofModernChineseHistory“CreativeTeachingModeConstructionAnalysisLIJiaojiao(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ZunyiMedicalUniversity,Zunyi,Guizhou563003)AbstractCreativeteachingcreativepuiposeistoguidestudentstoacquireknowledgeanddeveloptheabilitytocreate,developcreativespirit.Thispaperattemptstoexplore...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39—1949)重大事件整理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中国近代史复习纲要(转)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集锦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集锦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5、只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为什么说中国共...
《中国近代史纲要》主观题(全)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大方面的变化,导致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独立变为半殖民地(领土割让、主权分割—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封建变为半封建(商品输出,卷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解...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名词解释《中国近现代史刚要》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论述题:有什么答什么)1.魏源:清朝后期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官高邮知州。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鸦片战争时,他在两江总督裕谦幕府,参与浙东抗英战役,痛愤时事,著《圣武记》。他又依据林则徐的嘱托,对照历代史志将林则徐所编西方史地资料《四洲志》增...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主观题版本)1-7章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1)中国近代史纲要综述一、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脉络整理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上编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成为主要矛盾;(3)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概念的划分,如下: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也叫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1956——至今)---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勿照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中国近现代史结构图中国近代史(1840—1949)1840—1842: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近代史、半殖半封开端1856...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2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5、中国海关税应与英国商定。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望厦条约》:1844《黄埔条约》:1844《爱珲条约》:1858《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1开天津为商埠;(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集1、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先后同英国了签订《》,同美国签订了《》,同法国签订了《黄浦条约》。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由以前独立的社会逐步演变成一个社会。3、在近代中国众多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争取和实现两大历史任务。5、1842年,英国通过《》,割占了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通过《...
中国近代史纲要——评价李鸿章陈旭麓先生说,晚清只要搞懂三个人,就可以把晚清历史的这个枢纽。这三个人中就有李鸿章。大家不必在谈起晚清权臣李鸿章,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似乎太过感性,没有理性的来思考在李鸿章的实际功绩。而且邓小平在关于香港回归、中英谈判时说,今日的中国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今日的中国领导人不是李鸿章。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一个《马关条约》就将一个人给否定掉...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2005年,我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会议是(b)A、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B、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C、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D、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是(b)A、没收政策B、赎买政策C、改造政策D、统购统销政策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d)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弱小B、维新派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按章节(简答、论述题).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真题按章节(论述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三、简答、论述题一、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022.10)P2答: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3、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地主阶级和农民阶...
中国近代史纲要解析简答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辨析题1.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错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2.《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错误。《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善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
简答题+论述题论述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三大选择”的必然性与进步性。答: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H强运动和改良主义、IU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及照搬西方资木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理论。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五四运动促进了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其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