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佛教因素(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82)摘要: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历史上虽然经历过长期的隐没•但明代以来•其文学史及文学价值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肯定。通过深入地把握《春江花月夜》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通过它认识初唐诗歌的流变及影响因素。从宗教对文学影响的角度上看•一方面•佛教的时空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春江花月夜》•另一方面•《春江花月夜》所蕴...
浅谈唐代佛教莲花纹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摘要:莲花纹是在唐代佛教植物纹样装饰艺术中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形式。木文从莲花纹的由来谈起,分别论述了初唐、中唐、盛唐、晚唐佛教艺术中莲花纹的装饰特点,并从佛教传入后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宗教地位的提升等方面分析了佛教莲花纹的成因。关键词:唐代;佛教;莲花纹;特点;成因:J525文献标识码:A:1005-5312(2013)23-0132-02在佛教中,植物纹样装饰艺术是为了传播佛教的信仰、发...
浅谈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特征摘要: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空间处理上具有独特之处。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几座佛教寺庙的空间构成、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了佛教寺庙园林的空间艺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北京红螺寺进行了分析,使大家对佛教寺庙园林的空间特征有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关键词:寺庙园林;空间构成;空间布局;艺术特征:M60文献标识码:A:1671-2641(2013)05-0000-00寺庙园林是服务于宗教或具有...
佛教对唐诗的影响[摘要]:佛教在西汉末由印度传入中国,到唐代进入全盛时期。佛教为唐诗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丰富了唐诗的表现手法,把“空”的佛理融入唐诗,有利于唐诗精神境界的提高,促进唐诗走向繁荣昌盛,把唐代民族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意识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层次。[关键词]:佛教、唐诗佛教在西汉末由印度传人中国,到唐代进入全盛时期。①大到国家祭祀庆典,小到百姓日常生活,无不反映出佛教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
佛教是在反对哪一制度产生的篇一: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_语文论文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初是在印度古代社会的某些发展形态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古代印度部分宗教信徒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看法。这种伦理思想开始主要是在南亚地区发生着影响。后来,随着佛教传播地域的扩大,它的影响也不断扩大。目前,它在中国等亚洲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在亚洲外的不少地区都有影响。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东方...
丛林制度佛教是什么意思篇一: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简介中国古代丛林基本制度丛林最初是指禅宗寺院而言,故亦称禅林,中国禅宗从曹溪慧能后,四传至于怀海,百余年间禅徒只以道相授受,多岩居穴处。到了唐贞元、元和间,禅宗日盛,宗匠常聚徒多人于一处,修禅办道。江西奉新百丈山怀海以禅众聚处,尊卑不分,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制,于是折衷大小乘经律,创意别立禅居,此即丛林之始。丛林建立以后,百丈禅师又根据佛教律仪和丛...
浅谈中国佛教寺庙建筑(以及鸡鸣寺的改造)关键词:寺庙建筑汉化欧洲教堂清雅摘要:作为一种饱含宗教文化性与悠久历史的建筑种类Z—,寺庙应该开始脱离陈旧腐败的模式,而逐渐转向现代文明,更加注重表达精神和思想上的意义,区体会建筑和人和周围环境之间的交流。正文:佛教寺庙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时期,其结构以及风格在汉化后自然和印度源起的风格有很大的改观。事实上佛教建筑是在中国贯通生活文化的哺育下发展而成的,所以总...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佛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对其产生地以及传播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佛教自传入中国,逐渐步入中国各个社会领域,对其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的起源,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1.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天竺),相传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由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古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所创立,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
浅谈佛教仪式中的音声【摘要】佛教仪式中的音声是指佛教仪式中的人声、器声等。佛教仪式中音声是佛教文化传递的重要途径,在仪式中声音与乐器的变化为信众传递着佛教文化。在今天,佛教音声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本文通过自身实践以及查阅文献资料,以佛教的早课中的音声为例,分析总结佛教音声中的主要特征以及其意义所在,希望能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微薄之力。【关键词】仪式音乐;佛教;音声中图分类号:J608文献标志码...
长子佛教丧葬仪式音乐初探【摘要】本文通过对佛教丧葬仪式中“观灯”仪式的实地考察,梳理描述了该仪式的流程,并结合仪式中的一些现象作简要论述。【关键词】佛教音乐;丧葬仪式;观灯仪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志码:A文章?号:1007-0125(2017)14-0065-01一、“观灯”仪式流程笔者于2017年4月26日(农历四月初一)赴山西长子县东峪村对李家举办的丧葬仪式进行了录制采访,亲身经历了一场有关丧礼佛教音乐的仪式过程。本文拟...
双桂堂西南佛教禅宗祖庭●最美古刹提名:双桂堂●地理位置:梁平县城西南13公里处的万竹山●重要档案:占地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寺院坐东朝西,殿堂为木石结构,有大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戒堂、破山塔、大悲殿、藏经楼等七重建筑。●提名理由:中国著名佛教禅院,被尊为“西南佛教禅宗祖庭”。历经350多年,气象恢宏,香火鼎盛,世谓之“西南丛林之首”、“第一禅林”、“宗门巨擘”。双桂堂藏有十一、十二世纪印度梵文《贝...
佛经经典语录大全(一)1.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2.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3.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4.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6.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
佛教对饮食文化的影响首先从饮食的理论、观念、道德修养看:1.佛教认为,一切有益于人、能令人生起执著、意乐的对象皆可名为食,并将它分为段食、触食、思食、识食四类,同时指出,一切形式的生命无不依食而生存。这在我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扩大和深化了我国对“食”的认识。2.佛教要求僧人在进食前作五种观想:(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
从麦彭《释量论成量品释》看佛教解脱之道哲学论文论文导读::麦彭论释篇幅较长。他为沉沦轮回苦海的众生开示了解脱之道。从麦彭《释量论成量品释》看佛教解脱之道。论文关键词:释量论成量品释,麦彭,解脱之道麦彭论释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籍之,我们可以从理论思维的层面,借助佛教因明学的方法对佛教所宣说的因果轮回、四谛法以及凡夫众生如何脱离痛苦轮回而趋于解脱之道有一个清晰的体认,这无疑对佛教徒的修行具有重大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