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佛教”的相关文档,共172条
  • 浅析清静道论在南传佛教中的地位

    浅析《清静道论》在南传佛教中的地位[摘要]大约公元五世纪,一位虔诚的印度佛教徒佛音來到斯里兰卡,他引用了整个南传三藏的要点并参考为时斯里兰卡流传的许多古代三藏义疏和史书写成了《清净道论》。汉译《清净道论》全书大约60余力•字,从不同角度对禅法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可以说是南传上座部教理的代表作。[关键词]清静道论;佛印尊者;南传佛教;地位一、《清静道论》与佛音尊者公元409年,这一年斯里兰卡...

    30.5 KB
  • 浅谈楞枷经的人间佛教思想

    浅谈《楞枷经》的“人间佛教”思想摘要:“人间佛教”是太虚大师倡导的佛教在现当代社会发展的一条崭新的线路,它立足于现实的人、人类社会、人类生活的改善及进步。《楞伽经》是禅宗的根本经典,其中的如来藏、宗说并重以及佛陀不舍众生的思想,都彰显出浓厚的“人间佛教”思想。关键词:楞伽经;人间佛教;如来藏中图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326-02??“人间佛教”是20世纪初,太虚力倡改革的...

    21 KB
  • 索达吉堪布大乘佛教对治抑郁症的五种方法

    索达吉堪布:大乘佛教对治抑郁症的五种方法特别提示:本文是索达吉堪布开示。索达吉堪布:大乘佛教对治抑郁症的五种方法摘要:几种方法:观慈悲心、观空性、观无常、念诵金刚萨埵心咒、不动佛心咒等一些咒语。念咒语,是一种无形的按摩,这叫作“动中禅”。在有些情况下,人心理的这种浮躁、抑郁和各种症状——伤感、伤心或者绝望,这些是因龙病而导致的。麦彭仁波切有不动佛心咒的仪轨,天龙导致的人心不安,可以...

    31 KB
  • 试论佛教戒律研究的宗教学意义以汉传佛教为例

    佛教研究•试论佛教戒律研究的宗教学意义-以汉传佛教为例孙兰荃提要:佛教教义研究中的最关健一环就是对佛教戒律的探索研究,而对其性质特点和宗教作用的认识对于佛教学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入手,指出作为行为规范和组织制度的戒律,是贯穿佛教的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四要素”的核心内容;戒律制度是佛教研究中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部分;佛教戒律是人类道德自律的宝贵的精...

    46 KB
  • 中国现代佛教名人名言

    中国现代佛教名人名言中国现代佛教名人名言篇一佛教名言格言大全佛教名言格言大全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2.多欲为苦,生死疲乏,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由。3.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4.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6.下下人有上上智7.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

    33.57 KB
  • 提升杭州佛教软实力-打造东南佛国之城市品牌.

    提升杭州佛教软实力,打造东南佛国之城市品牌李辉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教,从时间上讲,在我国的传布已有两千年的历程。而从空间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传播梯次:即汉唐之际以敦煌、长安为中心的西北佛教,唐宋之际以洛阳、汴京(开封)为中心的中原佛教,与以金陵(南京)、杭州为中心的东南佛教。唐末五代时期,随经济中心南移,佛教中心亦逐渐由长安、洛阳等地向南京、杭州、福州等地移动。杭州经过吴越钱...

    21.5 KB
  • 谈中国佛教之丛林制

    谈中国佛教之丛林制度一、引子从林是佛教特有的名词,通指禅宗的寺院,所以也把它叫做禅林。又以芳香Z梅檀树林比喻佛门龙象所住之清净丛林,故也称之为旃檀林。《大智度论》卷三载:僧众和合居住於一处,犹如树木聚集之丛林,故以之为喻;《大庄严经论》谓:众僧乃胜智之丛林,乂《禅林宝训音译》载:“从林”二字系取其草木不乱生长之意,表示其中有规矩法度。《四分律名义标解卷》曰:“梵语贫婆陀那,此云丛林草...

    43.5 KB
  • 浅析中国佛教的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浅析中国佛教的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浅析中国佛教的发展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摘要:中国的社会史和政治史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研究中国社会和政治应该研究中国史的主流。宗教在我国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的特点,我国各宗教教义中透露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道德规范。佛教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注入了辉煌灿烂的一页,对中国社会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净化了中国人的心灵,从盛唐开始,...

    14.95 KB
  • 浅析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及现代意义

    浅析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及现代意义浅析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及现实意义摘要:佛教自东汉明帝时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漫长的2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虽曾经历三武一宗的法难,但直至今日,佛教依然相当兴盛。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关键词:佛教中国影响现实意义正文:佛教于公元前六世纪诞生在印度次大陆,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文化发生冲突和融合...

    15.2 KB
  •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

    浅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浅谈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并于公元一世纪扎根于中国之后,不断吸收西域和印度新兴学说和学派的成果并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而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系统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可以说它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久,传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包罗万象的思想运动和文化运动。1、中国佛教的历史渊源如果我们把自公元前四世纪开始(佛灭...

    15.31 KB
  • 浅谈佛教的起源及在中国的传播历程

    浅谈佛教的起源及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浅谈佛教的起源及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摘要:世界宗教不但传播范围广,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佛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对其产生地以及传播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佛教自传入中国,逐渐步入中国各个社会领域,对其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佛教的起源,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Abstract:theworldreligionspreadnotonlywidely,bu...

    14.76 KB
  • 佛教协会规章制范本

    佛教协会规章制度范本篇一:寺庙管理制度芦花镇寺庙管理制度1.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属地政府的领导和各级政府民宗、文物、园林、卫生、消防等部门的指导。2.寺庙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由僧众自己管理;在教内,寺庙受佛教协会的领导。3.寺庙是僧人修学、寺管会主任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

    23.5 KB
  • 佛教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谈佛教对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影响佛教和基督教文化的两个历史阶段各有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前者是佛教的求法僧,后者是基督教的传教士。尽管二者都是为信仰的传播奉献的人,但是他们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形象大不相同。说起法显、玄奘、义净等西域求法的高僧,人人肃然起敬。包括对中国人的传统进行深刻批判的鲁迅也在高僧面前退让三分。鲁迅在《且介亭杂文》里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从古以来...

    14.06 KB
  • 佛教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促进

    佛教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促进佛教对中国农业发展的促进《杂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天,佛陀来到一座村庄托钵,正在耕田的农夫见到佛陀,就说:“我以自己的力量耕田下种,以供饮食,沙门瞿昙你也应该这样做。”佛陀说:“我也自己耕田下种以供给饮食。”农夫怀疑地问:“我都不曾看见沙门瞿昙驾牛耕田除草,为什么瞿昙要说‘我也自己耕田下种以供饮食’?可否为我讲说您的耕田法?”佛陀以偈回答:“信...

    14.51 KB
  • 方立天中国佛教思想的现代意义

    引言中国佛教哲学在当代社会,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若果有,乂有什么样的现代价值?这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必须冋答的问题。传统只有经过价值重建才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乂需要通过怎样的现代转换T作,以建构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进而发挥其现代作用?这是研究中国佛教哲学现代价值应该说明的问题。佛教,作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提供的解脱之道,是一个庞人复杂的信仰体系、哲学体系,也是价值体系...

    88 KB
  • 法显取译经情况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1

    法显取译经情况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1]法显对汉地戒律的贡献及其对现世的社会影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董永刚030006)[内容摘要]法显西行求法是汉地佛教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他求法、译经成果丰硕,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显赫,对中国佛教文化和古代史地文化的宝贵具有卓越贡献。《法显传》载:“自大教同流,未有忘身求法如显之比。然后知诚之所感,无穷否而不通;志之所将,无功业而不成。成夫功业者,岂不...

    14.51 KB
  • 佛教演讲稿

    佛教演讲稿佛教演讲稿篇四佛教ppt讲稿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分外特殊。只要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BuddhismwithChristianity,Islamandcalledtheworldsth...

    28.99 KB
  • 佛教升国旗仪式发言稿

    佛教升国旗仪式发言稿升国旗是不分民族、不分教徒、不分贫穷的,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重视的,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你写好升旗仪式的发言稿了吗?下面带来的是佛教升国旗仪式发言稿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佛教经典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进步的阐释,为资阳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继续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团结广大信教群众,认真贯彻宗...

    13.77 KB
  • 什么是佛教八吉祥、八瑞物、八瑞相

    【引用】什么是佛教八吉祥、八瑞物、八瑞相一、明镜。从前,色界天女持光母供养佛陀明镜,世尊将其加持成吉祥物。供养明镜可以获得善妙色相和聪明智慧,所以我们应当供养清澈、明亮的白银镜,愿自他一切众生证悟佛法实义,获得照见万法实相的智慧。古代的镜子是用白银、铜等金属磨制的,所以比较昂贵,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母亲送给她的宝物中就有一面镜子。现在镜子不是稀罕物,除非供养真正的白银镜,平时要供养镜子就供养真...

    17.5 KB
  • 佛教常识】僧服简识

    佛教常识】僧服简识佛教僧人的服装与在家人的服装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除了宗教上的原因外,还有历史、地域、民族、风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佛教传入中国已近两千年,在汉、藏、傣等民族间存在着不同的佛教系统,因此各族的僧人服装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汉地佛教,流传时间久远,区域广阔,加之汉族服装在各时代中变化很大,以致影响到汉族僧人。他们的服装在颜色和形制上也变得复杂起来,与印度原始的僧人服装的差别就更大了。1....

    19.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