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佛教”的相关文档,共172条
  • 建筑工程管理简述佛教建筑的艺术特色

    建筑文化建筑文化结课论文结课论文题目:简述佛教建筑的艺术特色----以普陀山寺庙建筑为例学院建筑学院专业班级城市规划1班学生姓名王换利学号20080940118任课教师郑东军摘要: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以普陀山的佛教建筑为例,结合笔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详细论述了中国佛教建筑的艺...

    1.1 MB
  • 大自然的佛教,流水般的洗礼

    大自然的佛教,流水般的洗礼【摘要】《静静的嘛呢石》是一部由万玛才旦导演的藏族纪录片,通过纪实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小喇嘛过年的奔波事件,反映出世俗与宗教、现实与神话、本土与外来、信仰的力量等一系列的不同,试图给观众勾勒一个全新的藏族,一改往日的神秘和恢弘,用生活化的视点以小见大。【关键词】大自然;佛教;洗礼;《静静的嘛呢石》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137-01一、现实文...

    26.06 KB
  • 常见佛教词汇的梵语

    常见佛教词汇的梵语佛教术语究竟菩提心AbsoluteBodhiCitta-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甘露Amrta(藏文duttsi):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阿罗汉Arhat(藏文Dra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或称缘觉)圣者。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a(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西藏之怙佑者。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

    32 KB
  • 中国流行音乐与佛教音乐的融合趋势

    中国流行音乐与佛教音乐的融合趋势【摘要】近年来,为了突出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创新性,将中国的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元素进行融合已成为现阶段音乐行业的重要发展形式。其中尤其是与佛教音乐的融合,在发展流行音乐的同时也吸收了宗教音乐中的元素,以此实现对流行音乐的完善。【关键词】中国流行音乐;佛教音乐;融合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089-01音乐的各种形式都需要发展...

    27.78 KB
  •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普陀山位于浙江东北,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屿,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1.3米)。海景变幻,岛上有千步沙、潮音洞、梵音洞、南天门等风景点20余处。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普陀山即普陀岛,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海中,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在佛教界有“银普陀”之誉。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自唐建...

    14.8 KB
  • 中国佛教发展史

    中国佛教发展史佛教是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历史比较悠久,影响也比较大的一个宗教。在我国有2000余年的历史。佛教虽然来自印度,但其成熟和发展是在中国完成的,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公元前565年,释迦牟尼在印度诞生。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是摩耶夫人。35岁那年,释迦摩尼开悟后创立了佛教。目的是引导众生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苦乐的真谛,...

    26 KB
  • 为什么说心性学说是中国佛教思想的主流

    为什么说心性学说是中国佛教思想的主流为什么说心性学说是中国佛教思想的主流?在漫长的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佛学继承了印度佛教心性论的概念、范畴、命题和思想,并加以拓展,将般若性空论与涅槃佛性论融会贯通,形成了带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心性学说,并在中国佛教思想发展的大潮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心性学说,是从“心”和“性”两大基本范畴展开的。“心”是佛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是主体性的标志和成就佛果...

    14.63 KB
  • 佛教念诵集:晚课(上海佛学书局拼音版)

    佛教念诵集:晚课(上海佛学书局拼音版)暮时课诵námóliánchíhǎihuìfópúsà(sānchēng)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fóshuōāmítuójīng佛说阿弥陀经yáoqínsānzàngfǎshījiūmóluóshíyì(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rúshìwǒwényīshífózàishèwèiguóqíshùjǐgūdúyuán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yùdàbǐqiūsēngqiānèrbǎiwǔshírénjùjiēshìdàāluóhà...

    18 KB
  •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有哪些影响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有哪些影响三江学院佛教文化选修期末论文12011041063其实,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佛教文化的影响远远没有对我们祖辈的影响大了。相信大家的祖宅里基本上都供奉了观音的瓷像,要按时上香的,可见佛教文化早已渗透进了中国的每家每户,直到现在,就算是不信佛教的我们,考试之前还是会默念几句“菩萨保佑”之类的“咒语”,仿佛说了之后考过的可能性又大了几分。由此看来,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已不局...

    17 KB
  • 试论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基本规范及其主要特征

    试论中国佛教伦理的理论基础、基本规范及其主要特征(李英华)佛教的基木精神是悟道成佛,解脱生死。它以缘起论、业报论、心性论,以及五蕴、四谛、六道轮回和十二因缘等理论看待宇宙人生,要求遵循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八正道与二I-七道品等戒律(即道徳观范),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中国佛教伦理是印度佛教伦理的继承和发展。它在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冲突与融合中,形成了一种既有别于印度佛教伦理...

    78 KB
  • 浅论佛教对老挝风俗习惯的影响(3文总汇)

    浅论佛教对老挝风俗习惯的影响摘要:14世纪中叶,老挝从柬埔寨引入佛教,把佛教教义视为人生的信仰,把佛教尊为国教,确立佛教在宗教信仰中占统治地位,佛教对老挝的风俗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老挝佛教风俗习惯影响随着佛教1在老挝的地位确立,此后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并逐步与老挝民族生活习惯融合在一起,成为老挝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老挝的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

    19.1 KB
  •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

    论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内容提要】中国佛教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是“缘起性空”的生命现、“依正不二、万物一体”的整体观、“泛爱万物”的下载现、“众生平等”的平等观。认真学习、研究、总结这些宝贵的思想,对我们解决生态危机有重要的启示。当今世界,科技高度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高度的物质文明,但是过度的开发和掠夺也使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河流、海洋污染...

    27.42 KB
  • 当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综述

    当代中国佛教伦理思想研究综述(1.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巢湖238000;2.淮阴师范学院文通学院,江苏淮阴223100)Summary:随着全球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凸现,佛教作为一种普世的伦理思想资源,应该发挥其积极作用。一些大师、居士、专家、学者从佛教的基本教义和理论中发现和挖掘出与当前社会思潮相适应的伦理思想,为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新的解决之道和新的思维视角。这些论述主要从佛教的一般伦理思想、生态伦理...

    27.48 KB
  • 佛教哲学论文高玉雪

    评分______日期______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修课专题读书论文(体会)(封面)课程名称__佛教哲学___________专题读书论文(体会)__我心中有关佛的记忆_________指导老师___王丽梅___________姓名__高玉雪__________学号_2011650511__________班级名称__生物工程班__________学院名称___化工学院_________交阅时间___...

    71.5 KB
  • 佛教哲理书

    佛教哲理书佛教哲理书篇一佛教哲理第一章过分在意外界评价,生气的总是自己人生在世,假设活在别人的评价中,那将是分外痛楚的,这种痛楚能使人手足无措,能让人心烦意乱。其时,这就是你生气的理由:你在拿别人的错误来处治自己。01执着于外在形象,结果得不偿失的只能是自己自然禅师又一次路经洛阳的惠林寺,正值严冬节令,天寒地冻。于是他就将寺里的木头佛像扛了下来,烧火取暖。寺里的主持见了,大发雷霆:“你怎么可以为...

    21.8 KB
  • 佛教与亲情

    佛教与亲情(2)把父母一年的收入算个总账,再算算自己的开销在家庭年收入中所占的比重。(3)想想父母为自己做的让自己感动或让自己心灵有所触动的事。算完,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理应怎样表达自己实时整理学习笔记查找学识点师生互动议论学生谈学习体会第二课时教案纸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学时佛教与亲情篇三佛教经典文化感想佛教经典文化结课感想{佛教与亲情}.题目:姓名:学号:专业:感悟佛教经典文化在上这门课之前从来没接触...

    22.77 KB
  • 佛教建筑的特点

    佛教建筑的特点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都是主房、配房等组成的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式。在主轴的最前方是山门——整个寺院的入口。山门内左右两侧分设钟、鼓楼。中央正对山门的是天王殿,常做成三间穿堂形式的殿堂。穿过天王殿,进入第二个院落,座落在正中主轴上的是正殿,常名为“大雄宝殿”。正殿对于整个佛寺建筑群体是中心建...

    287 KB
  • 佛教的哲理

    佛教的哲理佛教的哲理篇一佛家佛教经典哲理语句佛家一、人之所以痛楚,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楚,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三、假设你不给自己烦扰,别人也永远不成能给你烦扰。由于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四、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五、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管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确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喜悦。六、不要滥用你的生命在你确定会懊丧的地方上。七、每一次创...

    25.59 KB
  • 佛教的励志

    佛教的励志佛教的励志篇二非佛教徒励志短信非佛教徒励志短信每个人,即是演员也是导演;三年后的生活状态抉择于我们现在的所为;我们现在的所为,抉择于我们当下的所思所欲所计。没有完备的结局,但有更好的方法,把握当下的机遇与真实,不要追求人事之完备,放开心怀。探索机遇比解决问题更主要,解决问题的作法是解决现在,现在这是过去式,而探索机遇的人那么在变更里面找到新的关系,迎向新的安置,未来才是当下。当人、事...

    30.46 KB
  • 五蕴五蕴实相——佛教术语佛学辞典简释

    五蕴五蕴实相——佛教术语佛学辞典简释五蕴/五蕴实相——佛教术语佛学辞典简释五蕴FROM:《佛学大词典》【五蕴】:梵语pan~ca-skandha,巴利语pan~cakhandha^。又作五阴、五众、五聚。三科之一。蕴,音译作塞健陀,乃积聚、类别之意。即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一)色蕴(梵ru^pa-skandha),即一切色法之类聚。(二)受蕴(梵vedana^-skandha),苦、乐、舍、眼触等所生之诸受。(三)想蕴(梵sam!jn~a^-skandha),眼触等所生...

    31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