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市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试验研究由传庆摘要:在夏、冬两季,分别将经过严格筛选体况相近的60头健康断奶三元杂交商品猪分成2组,每组30头,一组在微生物发酵床上饲养做试验组,饲养期60d;一组在传统水泥地面上饲养做对照,对两组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和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夏季试验中(初始重为7.0kg),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日增重为400g和390g,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2.6%;试验组和对照组每头耗料分别为27.03kg和3...
碘量法测定发酵液中2•酮基•葡萄糖酸的方法学研究冯晓燕I周延政2,孙文敬13,王大明I,余泗莲彳,刘敬泽“(1.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2.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3.百勤异VC钠有限公司,江西德兴334221)摘要:在优化样品处理条件的基础上,考察葡萄糖对2-酮基葡萄糖酸测定的影响,改进发酵液中2-附基葡萄糖酸的碘量法测定技术。结果表明,滴定样品溶液所消耗的b标准溶液的体积、样品溶...
1发酵工程复习资料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过程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集成。发酵的本质1、显微镜观察:微生物2、著名的巴斯德实验:微生物作用3、著名的毕希纳实验:酵素(酶)的作用本质: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生产的酶的生物催化作用所致。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
第一章1.简述发酵工程的概念及其主要内容。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它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技术学的原理,大规模(工厂化)培养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生产生物量或产物的科学。发酵工程可分为上游工程、中游工程和下游工程。生产微生物细胞(或生物量);生产微生物的酶;生产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产基因重组产物;将一个化合物经过发酵改造其化学结构——生物转化。2.什...
秸秆饲料发酵添加剂研究概况王秀飞刘海燕王彦靖杨大海刘鹏摘要:本文介绍了秸秆饲料发酵剂和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现状,提出秸秆饲料发酵剂与中药添加剂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关键词:秸秆饲料;发酵;中草药添加剂:S816.6;TQ920文獻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7.20.058秸秆饲料发酵研究对是微生物及饲料添加剂处理秸秆青(黄)贮和微贮的研究。农作物秸秆是具有巨大潜力而未被充分...
以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为主要基质的哈茨木霉FJAT-9040固体发酵培养基优化1曾庆才「J肖荣凤2,刘波2J胡桂萍2(1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摘要:通过单因素,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生防菌哈茨木FJAT-904()固体发酵的培养基。以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带來的新兴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养猪垫料为主要培养棊质,以产抱量为指标。单因素结果农明:发酵培养皋匸成分微...
微生物发酵在中药探究中应用研究摘要: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来炮制中药是一种中药提炼新工艺。该工艺以传统的微生物工程等技术为基础,结合了常用的物理或者化学等中药炮制方法,具有分解药物的大分子物质使其更易吸收,降低药物的毒性,使得其更安全的优点,此外,该工艺还具有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合成速率,解决供不应求的医疗状况等作用,因而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有待于大规模投产试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发酵工艺在中药研究...
理实一体化模式在发酵生产设备的运行与维护教学中的应ApplicationofIntegrationofTheoryandPracticeintheTeachingofOperationandMaintenanceofFermentationProductionEquipment王芳WANGFang;赵怡红ZHAOYi-hong(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常州213164)(ChangzhouInstituteofEngineeringTechnology,Changzhou213164,China)摘要:“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场地、授课教师、教学方式、课堂...
合成菌群的构建及其对发酵香肠风味的改良效果赵拎玉杨娟春钟桂霞杨鹏刘登勇李儒仁荣良燕摘要:以自然发酵香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细菌群落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共现菌属(Spearman相关性系数|ρ|>0.5,P<0.05),以及与挥发性风味物质显著相关(P<0.05)的菌属,确定出调控自然发酵香肠典型风味的核心菌群,据此构建合成菌群,与进口商业发酵剂发酵香肠进行对比,分析合成菌群对发酵香肠感官和风味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
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复合发酵牦牛肉工艺优化陈一萌唐善虎李思宁贡佳欣李琦摘要:酸化对鲜肉有一定的嫩化作用,利用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2种益生菌复合发酵可以改善牦牛肉的嫩度。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pH值、剪切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复合发酵牦牛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剂接种量1.0×106CFU/g、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18h,在此条件下牦牛肉...
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建立林废弃物处理站,处理园林废弃物发酵基质对土壤pH值和含盐量影响探究摘要:为了研究园林废弃物发酵基质对土壤pH值及含盐量的影响,将园林废弃物粉碎以后加入生物菌剂进行发酵处理,生产的发酵基质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与土壤混合,并检测了土壤pH值及含盐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废弃物发酵基质对于土壤的pH值及含盐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A组1号实验条件能够有效降低土壤pH值,C组2号实验条件能够有效降...
蛹虫草菌株发酵液及菌丝提取物抑菌活性探析摘要:研究蛹虫草(Cordycepsmilitsris)的发酵液和菌丝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为蛹虫草抑菌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采用滤纸柱、海绵柱和花泥柱3种方法检测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蛹虫草发酵液及菌丝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1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菌丝提取物抑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强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抑菌效果...
试论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摘要:发酵技术是指大量使用微生物的發酵效果,利用一定的高科技手法控制发酵过程从而生产出发酵产品的技术。一般情况下,植物是生物发酵的原料,利用植物生产出来的饲料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便于动物的吸收与生长,所以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前景较好。本文主要通过对生物发酵技术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关键词:生物发酵;饲料加工;应用:S816.6:ADOI:10.11974/nyyjs.20170833028发...
椰汁共发酵搅拌型酸奶生产工艺研究陈珍陈链铠冯学森(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州510642)摘要:本文对对搅拌型椰汁共发酵酸奶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分别确定酸乳主配料和稳定剂复配配方的零水平后,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所有因素对感官评分、酸度和持水力的影响,并对椰汁共发酵酸奶的整体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配方为奶粉量11%,含糖量10%,椰了水添加量10%,接种量5%,低甲氧基果胶0.1%、变...
香栓菌发酵工艺优化研究刘彦杉+李佳芮+李节成+朱纯宇+宫敬利摘要:本文通过香栓菌在不同氮源、碳源的培养基,不同配比浓度的碳氮源培养基,以及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量,来研究其最适氮源、碳源、碳氮源浓度和最佳发酵条件,从而为大规模的生产提供技术依据。关键词:香栓菌;液体发酵;最适培养条件基金项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科研项目(2016005):O657: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24.047香栓...
乳酸菌及酵母菌复合发酵紫甘薯汁工艺研究冯金晓李明珠俞莹摘要:本试验以紫甘薯汁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经调配杀菌后利用乳酸菌和酵母菌进行复合发酵,生产一种新型紫甘薯汁发酵饮料,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紫甘薯汁添加量50%,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时间5h,发酵温度30℃,发酵剂的添加量5%,酵母菌及乳酸菌发酵剂的配比1∶7。此条件下得到的产品口感纯正,甜度适...
乳酸菌发酵提高果蔬抗氧化性的研究进展段希宇王蓉蓉王晶晶刘成国罗扬邓放明周辉摘要:乳酸菌是发酵食品中一类常见的细菌,它对发酵果蔬、发酵肉制品的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乳酸菌发酵果蔬以后,除了增加果蔬的风味以外,还可显著提高果蔬的抗氧化能力,这对增加产品的益生功效,促进宿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乳酸菌发酵提高果蔬抗氧化的作用进行综述,分析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纳豆激酶发酵过程放大策略的研究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溶血栓药物,纳豆激酶与当前使用的溶血栓药物相比,具有安全性好、作用迅速,成本低,以及可通过液休发酵大规模生产等优点。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在纳豆激酶生产菌液体发酵中溶解氧和剪切力对生产纳豆激酶的影响,从而确定纳豆激酶发酵罐发酵放大的主要控制策略。结果表明,纳豆激酶对溶解氧浓度要求较高,并且可以承受较低的搅拌桨剪切力。关键词:纳豆激酶;发酵放大策略;...
发酵对中药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发酵对中药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ResearchProgressonFermentationEngineeringtoAttenuateToxicityandSynergizeEffectofToxicChinesemateriamedica.Abstract:Ttisverycommontoapplytoxic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tothetreatmentofincurablediseasestoday.Buttheclinicalapplicationoftoxicmedicinesisoften1imitedbytheirtoxicity.ThisproblemisusuallysolvedbythespecialtechnologycalledChines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