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华南农村社会史研究“华南的农村社会史研究,如果从20世纪上半叶陈翰笙、林耀华、傅衣凌等先生的经典研究算起,至今也有七十多年了。经过半个多世纪海内外学者的努力,华南农村社会史的研究,应该是目前中国区域农村社会史研究中成果比较丰富的领域之一。本文尝试着把华南农村社会史研究历程放在学术发展的脉络下进行简要回顾。必须说明的是,由于笔者的学识及资料的不足,本文对前辈时贤成果的理解恐有谬误,对许多学...
二十世纪中国的名作家二十世纪主要中国名作家简介一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101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公费至日本...
十九世纪晚期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十九世纪晚期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您可能更想看在中国做海外中国研究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问题与思考何谓中国文学?中国怎么想?论中国模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50个老外:中国真好玩跨文化形象学:以中国为方法中国营销:下一个10年何去何从中国企业家亚布力论坛年会2004是中国...红色中国新版图——海外媒体看中国...1896年被聘任上海《时务报》主笔的梁启超在《时务报...
二十世纪中国商法学之大势中国古代社会,不存在近现代意义上私法性质的商法,也不存在以其为研究对象的商法学。中国商法孕育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巨大历史性跃迁的进程之中。二十世纪初期大规模的法律改革运动,使商法成为了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之法制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契机,中国商法学应运而生。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商法学,与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运动一样,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
詹鄭鑫:二十世纪的中国古文字研究综述发表于2012-1-816:17:55二十世纪中国文字学发展迅速,古文字研究是中国文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文字学和文字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习惯所称的“古文字学”,其实际含义是古汉字学,它以古汉字及其载体作为研究对象。所谓“古文字”,其含义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界定,通常指遗留下來的商周秦汉实物上的文字,但广义的“古文字”应包括所有古代实物资料文字。古文字因载体的不...
•学术综述•二十世纪西域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马大正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礙史地硏究中心、新珊维吾尔自治X文联西威艺术研究矣与瑞典国家民族博物馆、瑞典斯文赫定准金会联合主办的“20世纪西域考察与研究”旳际于术讨论会于1992年10月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10月3日至10月6日为学术讨论;10月8日至10月27日进行了学术考察。参加学术会议的中杯学者共提交作5部,论文(或论文提要)39篇,译苦1部、资料2部。提交会议讨...
二十世纪汉语语言学研究文献索引指南第23卷第6期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11月Vol.23No.6JournalofTangshanTeachersCollegeNov.2001──────────收稿日期:2001-05-29作者简介:焦立为(1970-),男,河北遵化人,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12-二十世纪汉语语言学研究文献索引指南焦立为(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北京101873)摘要:搜集了70余部20世纪汉语语言学研究文献索引,并按照综合类、分支学科、专...
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第23卷第1期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BIJIETEACHERSCOLLEGE2005年3月作者简介:王希杰(1940),男,汉,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修辞学。二十世纪汉语辞格研究王希杰(江苏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20003)摘要:修辞格是修辞学的核心。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在修辞格研究方面是很有成绩的,但是也留下了不少问题。新世纪的辞格研究应当在清理二十世纪辞格遗产的基础上前进。辞格学可以有...
中国刑法学二十世纪回顾、反思及展望(之二十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最迅速的世纪,也是中国法制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纪。打破中国历史的传统分期,将近代、现代和当代连成一体,回顾百年来中国刑法学发展的坎坷历程,明晓二十世纪中国刑事法制建设和刑法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刑事立法和刑法学研究的独立、健康发展,迎来刑法学的真正繁荣。轻,故今日仁政之要务。”(注:《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卷三。...
中国刑法学二十世纪的回顾.反思与展望(之—)二十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最迅速的世纪,也是中国法制发生巨大变化的世纪。打破中国历史的传统分期,将近代、现代和当代连成一体,回顾百年来中国刑法学发展的坎坷历程,明晓二十世纪中国刑事法制建设和刑法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将会进一步促进我国刑事立法和刑法学研究的独立、健康发展,迎来刑法学的真正繁荣。轻,故今日仁政之要务。”(注:《大清法规大全,法律部》卷...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许纪霖第三卷论战第三卷论战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王元化(275)杜亚泉(自由主义思想家,带有很强的民主色彩)看来,保证社会不会发生专制集权现象的重要条件之一,就在于要有一个民间社会的独立空间(公共空间??)277杜亚泉认为知识阶级缺乏独立思想,达则与贵族同化,穷则与游民为伍,因而在文化上有双重性。一面是贵族性;另一面是游民性。282东西文化第一次对东西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浅谈二十世纪中国戏剧(xìjù)艺术这一个学期的中国戏剧课让我们对二十世纪的中国戏剧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勃兰兑斯所说,每个文学艺术家的创作(chuàngzuò)、每部作品都是从“一张无穷无尽的网上剪下的一小块〞,因此,20世纪中国所有戏剧作品(zuòpǐn),以及这些作品所到达(dàodá)的所有成就,都不能离开这个(zhège)世纪戏剧开展史这个背景。只有从这个世纪中国戏剧开展的历程出发,我们才能找到理解这...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重要创见层累造史理论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提要]顾颉刚是国际学术界最尊重的中国史学家之一,他“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理论受到各国中国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他编著的《古史辨》在《不列颠百科全书》里有专门辞条。但是,长期以来,顾颉刚和他的理论在中国却默默无闻。本文认为层累造史理论不但对古代史,而且对近现代史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作者试图对这一理论作进一步发展。文章对新文化运...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发端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总体上看,它经历了二三十年代的艰难起步、五六十年代的曲折行进、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这样三个阶段。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论著的基础上,勾勒出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史研究的基本轨迹,为深入开展农村社会史研究提供一些学术背景资料,并对当前如何开展农村社会史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一、农村社会史研究的艰难起步二...
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排行榜《亞洲週刊》1《吶喊》魯迅2《邊城》沈從文3《駱駝祥子》老舍4《傳奇》張愛玲5《圍城》錢鍾書6《子夜》茅盾7《台北人》白先勇8《家》巴金9《呼蘭河傳》蕭紅10《老殘遊記》劉鶚11《寒夜》巴金12《彷徨》魯迅13《官場現形記》李伯元14《財主底兒女們》路翎15《將軍族》陳映真16《沈淪》郁達夫17《死水微瀾》李劼人18《紅高梁》莫言19《小二黑結婚》趙樹理20《棋王》阿城21《家變》王文興22...
遠匚世5£+^»性农民识见2017-11-1416:04:23西部学刊2017年9期摘要:本文从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機视角出发,从地方性农民识字课本的编写背景、课本的涌现和特征、课本的感知效应三个方面探究上世纪50年代扫肓教育中地方性农民识字课本涌现的现象。认为,农民识字课本中所宣传的生活体验对比为新社会的合法性构建提供了充分支持;但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却使课本中描述的农村现实及愿景与现实真相之间的裂隙H趋加大,...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预览:(四)1942年,是20世纪中国舞蹈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年5月,在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群众性舞蹈运动,这就是著名的“延安新秧歌运动”。它的产生深深影响了中国舞蹈发展的方向。“延安新秧歌运动”的兴起有它特殊的背景:1,从国内形势来看,1939年下半年,抗战进入了相持阶段,延安成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2)正文:(四)1942...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会计名家二十世纪中国十大会计名家篇一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在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年出版、王泽农主编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中国茶学界公推出20世纪的十大茶学家。现据《中国科技专家传略》,摘录他们的生平事迹。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茶学家简介如下--吴觉农(1897-1989)吴觉农,浙江上虞人,出名茶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茶业的主要奠基人...
二○一六年第一期(总第06期)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办编2016年8月1日目录评审工作情况1.对儿科、普外科三区、骨科三区备评资料常规检查12.根据工作进展及运作情况修订资料盒设置要求23.医院等级评审知识考核——核心条款制度类34.第三次检查:“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核心条款部分制度检查45.多部门联合筹建医疗质量监测指标体系56.督促各职能部门加快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67.参加多个学习培训班紧贴评审动态78.近期...
in军事型的传统特征二十世纪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反思对二十世纪中国军事现代化总体分析、评估和经验教训的总结显然是个令人望之却步难题,何况在这一框架内的各种微观、宏观的研究已遍地开花,令人目不暇接。本文的研究所采取的途径是:在宏观层面上展开几个重点问题进行探讨。有别于时下学者通常追求“体系的完整性‘的做法。虽然,历史的反思需要采取综合的观察角度,并使用综合的评价尺度,但却不适合本专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