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附中2012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概率I卷一、选择题1.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11A.§B.-【答案】A2.下列事件中,随机事件的个数为()(1)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会自由下落.(2)方程A2X+3=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3)某传呼台每天的某一时段内收到的传呼,耍求次数不超过10次.(4)下周口会下雨.A.1B.2C.3D.4【答案】A3.下...
清大附中2012届高三数学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常用逻辑用语I卷一、选择题1.条件p:兀>1,y>1,条件a:x+y>2,厂>1,则条件p是条件Q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2.已知直线厶:y+1二0与直线厶:k2x+y-1=0,那么“k、=kJ是“I、//厶”的()条件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C.充要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答案】C3.下列关于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命题“若x—1,则x=l”的否命题为“若兀2...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四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结构——突破高考第4题✬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结构,要求在熟悉文本基本特征、体式惯例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等关键信息,进而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最后辨明论点、论证结构与思路、论证方法等。本题为主观题型。二、知识储备(一)论证结构论述文的基本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突破新高考第3题✬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是针对论述性质的材料而言的。可以用客观题形式考察,也可以用主观题形式考查,客观题形式通常为新高考试卷中第三题。解答这一类型试题,需要熟悉论述性文本论述性文本三要素的基本知识,知晓论述性文本的常用结构。二、知识储备(一)论述性文本“三要素”1.论点①概念: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二分析逻辑关系,辨识观点态度——突破高考第2题✬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所谓分析逻辑关系,辨识观点态度,就是通过分析作者的推理过程,明确作者的推理依据和句句、段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能准确辨识作者的观点态度。此题一般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在考查难度上较第1题难度上有所提升。二、知识储备(一)整体感知,明确关系首先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思考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句子之间的关系,...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一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突破高考第1题✬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筛选信息,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那些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那些缺乏关联性或无关紧要的内容。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和要求,将文中相关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即整理、综合、转换的过程。二、知识储备(一)统观结构意识首先整体浏览...
考点一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客观题型)——突破高考第6、7题(原卷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南通市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渐行渐远的忧伤林小娴江南。古镇。烟雨迷漫。栀子花开满了竹篮,少女笋芽般的玉手挽住花篮,在桥头站成一道风景,与花共吐芬芳。古镇一个寻常的早晨,是在雾的幔帐中慢慢凸现的,当黑色的瓦脊现出它的厚重时,桥下已有吱吱嘎嘎的木船划过。桥上的路一直延到深深的巷里...
考点一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客观题型)——突破高考第6、7题(解析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南通市2022届高三开学考试)渐行渐远的忧伤林小娴江南。古镇。烟雨迷漫。栀子花开满了竹篮,少女笋芽般的玉手挽住花篮,在桥头站成一道风景,与花共吐芬芳。古镇一个寻常的早晨,是在雾的幔帐中慢慢凸现的,当黑色的瓦脊现出它的厚重时,桥下已有吱吱嘎嘎的木船划过。桥上的路一直延到深深的巷里...
散文类文本阅读考点一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客观题型)——突破高考第6、7题✬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鉴赏文学作品”是“审美鉴赏与创造”的二级指标,是《中国考试评价体系》中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散文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是指蕴含于具体写作对象的深刻意蕴,可以是某种情感、某种志趣、某种观点、某种哲理、某种社会意义等,往往通过作者对文章中人、事、景、物的情感态度体现。散文的艺术...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五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突破高考第5题✬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社会和文化社会的变化,构筑文学理论的核心“文学性”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文学文本到广泛的社会文本,从审美性、文学性到政治性、文化性,“文学性的扩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和当代媒体文化、视觉文化的发达不无关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五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突破高考第5题✬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湖南省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社会和文化社会的变化,构筑文学理论的核心“文学性”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从单纯的文学文本到广泛的社会文本,从审美性、文学性到政治性、文化性,“文学性的扩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和当代媒体文化、视觉文化的发达不无关系,但更深层次的原因...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点五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突破高考第5题✬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就是要求考生基于对文本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或对文本主要信息与观点的把握,通过自我感悟和体验,立足文本并将其作为支撑,对文本中的问题或者与此相关联的社会现象进行探究,亮明自己的观点态度,阐明个人的辩证思维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二、知识储备(一)...
考点一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突破新高考第6题(原卷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余华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这年我十八岁,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可是我一点也不累。黄昏就要来了,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
考点一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突破新高考第6题(解析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10月月考)十八岁出门远行(节选)余华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这年我十八岁,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可是我一点也不累。黄昏就要来了,但是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这一次我看到了,看到的不是旅店而...
文学类文本之小说阅读考点一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突破新高考第6题✬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把握小说的内容”是针对文学类文本—小说设置的考查内容,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其目的是通晓全文大意,为其后的简答题做铺垫和暗示。通常位于新高考试卷中第6题。解答这一类型试题,首先需要熟悉小说文本的基本知识,了解文本大意。二、知识储备(一)小说的基本知识1.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
考点四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结构——突破高考第4题(原卷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广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材料一: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言是不可信的,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现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但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比如,很多人都说,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恩格斯也认为,从巴尔扎克...
考点四梳理论证思路,分析论证结构——突破高考第4题(解析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广东省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材料一: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言是不可信的,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现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但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比如,很多人都说,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恩格斯也认为,从巴尔扎克...
考点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突破新高考第3题(原卷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湖北省百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材料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1946年温泉屯(小说中叫“暖水屯”)第一次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这部小说不仅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更重要的,它...
考点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突破新高考第3题(解析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湖北省百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材料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1946年温泉屯(小说中叫“暖水屯”)第一次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这部小说不仅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更重要的,它...
考点二分析逻辑关系,辨识观点态度——突破高考第2题(原卷版)✬题组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重庆市2021-2022学年9月高三月度质量检测)材料一: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6号坑出土了炭化的大米种子,证明4500年前的古蜀先民已经种植大米。这一新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植物考古的关注。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在土壤中会腐朽消失。能幸存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