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邓中夏”的相关文档,共8条
  • 邓中夏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邓中夏在工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案例背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迅速地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向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走俄国人的路”成为那时最响亮的口号。党的早期领导人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他们创办刊物、撰写文章、组织团体、学习和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五...

    24.5 KB
  • 邓中夏-揭秘邓中夏邓中夏资料,邓中夏介绍,邓中夏图片,邓中夏新闻

    邓中夏-揭秘邓中夏邓中夏资料,邓中夏介绍,邓中夏图片,邓中夏新闻二战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并进攻东南亚诸国,自此,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参战,日本走上了不归之路。美国人一直将日本“偷袭珍珠港”视为自己的耻辱,原因之一是他们一直认为,珍珠港是自己的领土,“偷袭珍珠港”就是...1924年2月,毛泽东到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图为5月5日毛泽东与执行部成员合...

    33.5 KB
  • 邓中夏-邓中夏王复生,名濡廷,字涵万,乳名正澥,化名甄海、振海等。1896

    邓中夏-邓中夏王复生,名濡廷,字涵万,乳名正澥,化名甄海、振海等。1896王复生。邓中夏王复生。名濡廷。字涵万。乳名正澥。化名甄海。振海等。1896年9月27日生。云南省祥云县人。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王复生在齐齐哈尔被日军残酷杀害。牺牲时40岁。中文名,王复生。别名,濡廷。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云南省祥云县人。出生日期...

    34 KB
  • 邓中夏-邓中夏同志生平

    邓中夏-邓中夏同志生平邓中夏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党员。他在北京大学读书从事青年运动时,便开始从事工人运动,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成长为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他在创立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开创铁路工人运动,在领导省港大罢工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国工人运动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邓中夏(康、仲懈),1894年10月5日(农历九月初七)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的一个没落地主官僚家庭。在宜章县、衡阳,郴县等地读完私...

    33.5 KB
  • 邓中夏-邓中夏邓典谟,字钦甫,号晓峰,晚号庸庵老人,

    邓中夏-邓中夏邓典谟,字钦甫,号晓峰,晚号庸庵老人,邓典谟。邓典谟。字钦甫。号晓峰。晚号庸庵老人。宜章县太平里邓家湾人。革命烈士邓中夏之父。幼读私塾。后入岳麓书院深造。清光绪二十八年应乡试。与谭延闿“同举贤书。一见如故”。中举后。历任浙江盐大使。温州。台州两府佐治员。温州府发审委员。戒烟局坐办委员。统计处编审员等职。辛亥鼎革后返湘。民国元年任郴郡六城公立中学校。本名,邓典谟。字号,晓峰。所处时代,1...

    34 KB
  • 邓中夏-邓中夏传书中16幅邓中夏生平照片,叙述的故事都是根据与邓

    邓中夏-《邓中夏传》书中16幅邓中夏生平照片,叙述的故事都是根据与邓邓中夏传。《邓中夏传》书中16幅邓中夏生平照片。叙述的故事都是根据与邓中夏有了解的100余人物提供的宝贵资料。属于信史。书名,邓中夏传。出版时间,。开本,32开。字数,196千。图书简介。《邓中夏传》书中了解中共早期创业时期的历史。缅怀中国现代历史的先贤。激发营就壮烈人生的意气。读读《邓中夏传》这本传记。似乎有所裨益!本书扉页印茅盾先生题签书名...

    33.5 KB
  • 邓中夏-邓中夏故居,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距县城约15公

    邓中夏-邓中夏故居,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距县城约15公邓中夏故居。邓中夏故居。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距县城约15公里。故居座东南朝西北。主体建筑采用湘南民间四房三间两层砖木结构制式。青砖墙体。青瓦屋面。木板楼阁。建筑面积为平方米1894年10月5日。我党重要的创建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国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就诞生于此。并在此度过...

    35 KB
  • 邓中夏-1920年3月,邓中夏加入了李大钊领导秘密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

    邓中夏-1920年3月,邓中夏加入了李大钊领导秘密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过洞庭。1920年3月。邓中夏加入了李大钊领导秘密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作品名称,过洞庭。创作年代,1920年。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作者,邓中夏。阴森疑鬼怒。问今为何世?豺虎满道路。禽狝歼除之。我行适我素。莽莽洞庭湖。五日两飞渡。邓中夏秋水含落晖。彩霞如赤炷。问将为何世?共产均贫富。惨淡经营之。我行适我素。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0年...

    35.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