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稻瘟病”的相关文档,共9条
  • 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致病性分化的研宄摘要:基于中国鉴别品种和单基因品系,对湖北省稻癌病(Magnaportheoryzae)重发区病菌群体的毒性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丰富的毒性类型。根据对中国鉴别品种的致病性反应2006-2010年的单孢菌株可分成7群53个生理小种;根据对单基因品系的致病性反应,2009-2010年的菌株可分成72个致病类型。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群体在致病型组成上有差异,但在优势致病类...

    23.5 KB
  • 平江县幕阜山区一季稻稻瘟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分析

    平江县幕阜山区一季稻稻瘟病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分析姚小奇吴昔亚摘要稻瘟病是湖南省平江县幕阜山区水稻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常年发生面积在3%~10%,主要原因是水稻品种的抗性差异,易感原因为温度适宜、湿度较高、降水较多,栽培管理上偏施氮肥、长期深水灌溉,高海拔小气候影响以及防治技术落后。建议采取选用抗病品种,及时处理越冬菌源,科学栽培,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减轻病害程度,控...

    19.02 KB
  •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试验研究赵宏强摘要使用36%噻呋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研究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及病害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6%噻呋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安全,且有一定的促进生长作用,对水稻纹枯病、穗颈瘟防治效果好,与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好,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关键词36%噻呋嘧菌酯悬浮剂;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防治效果S435.111.4+1;S435.111.4+2文献标识码A1007-5739(2020)22-0076-...

    15.52 KB
  •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研究蒋维金顾冬玫马学文陈思宏摘要研究了6%春雷霉素水剂等多种药剂防治水稻穗期稻瘟病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0.2%苯丙烯菌酮水剂以及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较理想,可以考虑选择这几种药剂在水稻生产中交替大面积推广使用。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安全性;防效S435.111.4+1文献标识码A1007-5739(2020)14-0089-02水稻是淮安市洪泽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高产稳产和...

    14.74 KB
  • 宽甸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病加重原因及防治对策

    宽甸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病加重原因及防治对策[摘要]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人们食用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近年来水稻稻瘟病对水稻的生产造成非常人的损失。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宽甸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病加重原因及防治对策。[关键词]宽甸地区水稻稻瘟病原因对策[]S435.111[文献标识码]A[]1003-1650(2013)12-0082-01水稻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病、麻叶子、刻颈瘟、黑节病等。在水稻整个生育中...

    21 KB
  • 仁寿县稻瘟病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

    仁寿县稻瘟病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吕莲李奇穗摘要通过对比分析四川省仁寿县2001—2015年稻瘟病的发生情况与对应年份的气候条件,探寻影响稻瘟病的关键气候因子,为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影响稻瘟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苗期、抽穗期降水量越大,稻瘟病发生越严重;水稻孕穗至抽穗时期最易感病;稻瘟病与日照时数、雨日数等气象因子无明显相关性。提出建议措施:选用抗病水稻品种,重...

    21.72 KB
  • 稻瘟病实际操作标准及国家标准

    稻瘟病实际操作标准和国家级标准1、穗颈瘟发病级别0级:1%1级:1.1%——5%3级:5.1%——10%5级:10.1%——25%7级:25.1%——50%9级:≥50.1%2、单穗分级标准和损失率0级:无病1级:<5%(各别枝梗发病)2级:5.1%——20%(三分之一的枝梗发病)3级:20.1%——50%(穗颈发病或主轴发病,小部分秕谷)4级:50.1%——70%(穗颈发病,大部分秕谷)5级:70.1%——100(穗颈发病,照成白穗)3、穗瘟损失率分级标准损失率=(各级发病数...

    333.5 KB
  • 稻瘟病实际操作标准及国家标准

    稻瘟病实际操作标准和国家级标准1、穗颈瘟发病级别0级:1%1级:1.1%——5%3级:5.1%——10%5级:10.1%——25%7级:25.1%——50%9级:≥50.1%2、单穗分级标准和损失率0级:无病1级:<5%(各别枝梗发病)2级:5.1%——20%(三分之一的枝梗发病)3级:20.1%——50%(穗颈发病或主轴发病,小部分秕谷)4级:50.1%——70%(穗颈发病,大部分秕谷)5级:70.1%——100(穗颈发病,照成白穗)3、穗瘟损失率分级标准损失率=(各级发病数...

    335 KB
  • 稻瘟病抗病基因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_赵家铭1

    离群体集群分析法(BSA法)°BSA法是将分离群体中的目标性状根据不同的表型(如抗病、感病)分成两组,并且将每纽中的一定数屋的DNA进行混合,形成DNA池(如抗池、感池)进行SSR或SNP分型分析。第二种方法是连锁图谱标记法o首先利用定位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再结合郡体各单系的表型,利用基因定位软件将目标|.还基因被定位在某一染色体的一定区域内,再利用回交群体筛选重组子,逐渐缩小定位区域,找到与基因连锁的[6]日本从...

    109.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