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书院简锦益解读道德经第六章录音整理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谷神,谷在我们生活当中,深谷,就是幽暗的地方,这个神我查过很多辞海都说不出所以然来,因为古代许多人讲神,从文王的易经开始就很多出现,老子这里出现,孔子在大学中庸到处都出现,精气神,精就是阳极的,以太阳的能量来举例,气就是阴极的,地心的热把地表的水分蒸腾起来才产生阴阳交合,所以精...
儒道书院简锦益解读道德经第四章录音整理道中而用之,或(yu)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中而用之,或不盈,我们从这个天象图,立刻又可以回到第一章讲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感觉。西方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三十六亿年前,我们这个银河系的第一颗恒星爆炸了,这里的道就是指大自然的能量,我们说它有六大能量,还有两个肉眼看不到的阴阳两极两种生命源,那...
《道德经》与现代企业管理——从《道德经》看经营之道及对经营者心性的影响老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巨人,《道德经》是人类历史上的不朽之作,从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等多领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目前,随着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渐渐走近,众多的企业界人士经过近年来对西方管理理念的应用渐渐反思,传统文化更适合现代企业且不易产生文化冲突。特别是从《道德经》中吸取智慧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是中国式管理的复兴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
《道德经》与人生智慧安志涛11化本3班化学教育本学期很荣幸的选到了《道德经》这门课,张教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可见《道德经》对于人与文化的影响是多么大而深。在加上张剑伟教授的独到赏析,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更是受益不浅。据张教授介绍,老子这本《道德经》竟然让中外古今如此多的文学读者所推崇。可见,它不是一本普通的文学书,也不是一般...
《道德经》宏观医疗理念探究摘要:医疗理念是关于疾病诊断与救治的基本思路与观念。宏观医疗理念指的是从人与社会、人与天地自然等整体关系上来看待疾病成因与解决路向的观念。《道德经》宏观医疗理念主要包括道法自然、万物有序的生命观,阴阳失衡、多欲伐生的疾病观和持守三宝、致虚守静的疗治观。在这三大模块中,生命观是基础,可视为“体”;疾病观、疗治观是“两翼”,可视为“用”。三者构成一体两翼、体用联通的完整体...
《道德经》的十句治世精髓,受益匪浅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
《道德经》第五十章悟道心得——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让我们一起进入《道德经》第五十章《摄身之道》的【悟道心得】。一、暗藏杀机,不如消化杀气;能够化解杀气,可以保生;慈眉善目,可以长久。二、一生中,您善待天地,天地也善待您;您善待万物,万物也善待您;您善待动物,动物也善待您——善良让人无死地。三、天地万物都在帮助您,所有人都在帮助您,包括您的敌人。所以,我们需要对敌人说“谢谢”,然...
《道德经》中所蕴含的领导力提升方法介绍《道德经》以“以人为本”、“顺其自然”作为领导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勾画了领导者应具备的人格魅力、领导魄力、玄德品质、平和心态的领导力,展现了“无为而治”、“如啬行政”、“图难于易”、“抱一为式”等实现高效领导行为及效果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诚信爱民、和谐共赢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道出了“柔胜刚”、“不居功”、“少私欲”、“去巧智”、“少政令”等领导力...
老子到底究竟是谁?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原因是起源于《史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
单选老子生存的年代距今2500多年春秋时代的末期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被称为“出世”的。书中第6页,出世者为隐士老子通过道德经创立了什么学说。无为而治老子文化是什么文化道文化老子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化生了阴阳末分的什么太极道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什么?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天道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二是什么?人文属性老子的辩证法决定...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翻译】: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为妙。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翻译】: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谁能使血气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明白通达,谁能超越...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1],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注释】:[1]释德清注:致诘,犹言思议。又马王堆甲乙本「致诘」作「致计」,均有深究之义。【翻译】: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翻译】: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誉。再次的,使人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信实不足,才有不信。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翻译】: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的。一定要让人心有所归属才行,就是:认识生命的本根,持定存在的本原。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淡。拒绝...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翻译】: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仁义。智慧出来了,才有大伪诈。六亲不和,才大讲孝慈。国家昏乱,才呼唤忠臣。
老子道德经章节翻译-【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翻译】: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
老子“道德经”【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