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企业管理启示录《道德经》中的企业管理启示录(一)无上玄玄撰文【笔者的话】《道德经》,又称《老子》,全文约五千字,或称《道德五千言》。春秋末守藏室吏李耳(老子)所著。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其著作《道德经》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之先河。《道德经》将“道”与“德”作为其核心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因后世之道教奉老子为教祖,《...
《道德经》中所蕴含的领导力提升方法介绍《道德经》以“以人为本”、“顺其自然”作为领导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勾画了领导者应具备的人格魅力、领导魄力、玄德品质、平和心态的领导力,展现了“无为而治”、“如啬行政”、“图难于易”、“抱一为式”等实现高效领导行为及效果的有效途径,提出了诚信爱民、和谐共赢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法则,道出了“柔胜刚”、“不居功”、“少私欲”、“去巧智”、“少政令”等领导力...
赵妙果老师关于《道德经》第49章《百姓之心》的悟道分享【连载01】亲爱的家人:您好!感谢您参与2015年5月的互联网共修!感谢您用《道德经学用每月一信》的特殊方式来点亮心灯,净化心灵,照亮黑暗!今天,我们参与每月一次的互联网共修内容是什么呢?第一,我们为佛祖释迦牟尼出生地——尼泊尔发生的八级大地震祈福!在心中默默为在尼泊尔地震中逝去的生命祈福,愿逝者一路走好,莲登大道!第二,每月一信是我们真...
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学习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今年寒假,我校的老师利用放假的机会,集中充电,学习了《道德经》的后半部。我们知道《道德经》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经》,下部《德经》。下面我就自己学习的体会,谈谈认识。上部主要讲道,道就是天道,就是宇宙中的自然规律。下部则主要讲人之道,也就是人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在下部德经上。鲁迅云::“不读道德经一书,不不知中国文化...
读老子的《道德经》读后感利用假期在此拜读老子所著的《道德经》。《道德经》是一部蕴藏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人们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时代,“物质第一”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逐步失去了重心,大家普遍讲求效率,追求成功,其衡量的尺度变得非常物质化和金钱化。对于一名人民教师来说...
《道德经》第五十章悟道心得——摘自赵妙果道德经学用系列让我们一起进入《道德经》第五十章《摄身之道》的【悟道心得】。一、暗藏杀机,不如消化杀气;能够化解杀气,可以保生;慈眉善目,可以长久。二、一生中,您善待天地,天地也善待您;您善待万物,万物也善待您;您善待动物,动物也善待您——善良让人无死地。三、天地万物都在帮助您,所有人都在帮助您,包括您的敌人。所以,我们需要对敌人说“谢谢”,然...
《道德经》第67章学习体会:小邦寡民选择身份《道德经》第67章学习体会:小邦寡民选择身份原文: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舟车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一、白话翻译很小的邦国,很少的百姓,假使有需要花费十百人气力的器具,也不使用。假使百姓看重生死,愿意远远离开(不符合自己价...
《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为民居先《道德经》第66章学习体会:谦下居上为民居先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猒(厌)也。非以其无争与?故天下莫能舆争。一、白话翻译江海之所以能称为千百溪谷之水归顺之处,因为江海善于处于河谷下游,所以能为百谷王。因...
《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道德经》第65章学习体会:制度保障安居乐业原文: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故以智治邦,邦之贼也;以不智治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一、白话翻译用道来治理国家,百姓不是越来越精明,而是越来越愚钝。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被逼有智巧。用智巧...
《道德经》第64章的学习体会:防患未然慎终若始《道德经》第64章的学习体会:防患未然慎终若始原文: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破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於其未有也,治之於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
无为管理思想老子的无为思想不仅仅是道学的核心内容,也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能体现管理内容的智慧结晶。如何评价和领悟并用之于实践,历来受到各阶层管理者的重视。古今中外有不少运用无为管理思想而取得令人赞叹的典例,更进一步表明了无为思想在管理上的精深微妙之处。我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有三层含义。一是顺应自然不妄为,道法自然是无为思想的根基。.一年四季交换,万物自生自长,道生之,德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老子《道德经》对心理健康的指导姓名:曹东阳学号:2009121007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届别:心理学/2013届指导教师:周向欣职称:副教授老子《道德经》对心理健康的指导目录目录1摘要21.引言32.心理健康的概念33.心理健康的标准34.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44.1老子指导我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44.2老子指导我们“一心向善,不与人争”54.3老子指导我们“大智若愚,纯朴自然”54.4老子指导我们“不妄为,常知足...
老子《道德经》呈现给全人类的大智慧先圣老子,以其至高无上的视点,著书《道德经》五千言,光耀中华,其内含博大广纳,囊括天地人间;象一座宝库,闪闪发光。历代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接引致理、阐说精华,各家注本层出不穷,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难得一见的文化现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是《道德经》的“脊梁”,也是中华民族的国学精髓,千古绝唱。本文,就以这两...
《老子道德经心声》空海(惟传)法师讲述-序言-于知文注:中国儒家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及中庸之道,周易之天人合一、天地人参、化天地而为;道家之虚静无违伪;西方哲学之理性与信仰;东方神秘主义之启示心灵;禅宗之顿悟;高峰体验;都是道可道、非常道的体现,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基督教中之圣灵降临、荒漠甘泉、阳光顿照等;武侠小说中所提到的人剑合一;中国书画中的人书合一、人画合一都是如此;美学当中讲...
8月6日自我修炼从《道德经》开始从来没有想过如何修炼自己,更没想过修炼到什么境界,近来,我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修炼自己!一个人生长生活在尘世间,从家庭,从学校,从社会学到太多关于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但是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都是社会给予的答案,我们很少去判断,因为我没有判断的正确依据和方法,所以我们经常迷失了自我,经常很困惑,甚至迷茫!我们经常会受社会和周遭的影响去追求物欲,去追求我们...
楚王连忙说:“是呀,是呀,我愿意恭敬的奉献整个国家来订立盟约,”毛遂就问:“哪合纵盟约决定了吗?”楚王连忙说:“决定了,决定了?”于是马上就签了盟约。平原君回到赵国,感慨地说:“我再也不敢考察上人了,我平时考察人,多则上千,少则几百,自认为不会错漏天下能人雅士,但对毛先生来说,还是错漏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我赵国比镇国之宝的九鼎和大吕还要贵重,毛先生凭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军队,我再也不敢考...
可不要小看八卦图,更不能把八卦图看着迷信的东西,试问,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想给别人写信说明自己的想法,靠什么?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想把自己的思想传给后人靠什么?那个时候没有文字,无疑,画图画是最好的办法,这是多么重要的发明啊。更了不起的是,他不是要讲一般的想法和语言,而是要讲宇宙之间,即天地之间、天人之间、白昼之间的大道理。《易经》“系辞传”中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
老子到底究竟是谁?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原因是起源于《史记》。《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