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人生智慧安志涛11化本3班化学教育本学期很荣幸的选到了《道德经》这门课,张教授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可见《道德经》对于人与文化的影响是多么大而深。在加上张剑伟教授的独到赏析,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更是受益不浅。据张教授介绍,老子这本《道德经》竟然让中外古今如此多的文学读者所推崇。可见,它不是一本普通的文学书,也不是一...
《道德经》宏观医疗理念探究摘要:医疗理念是关于疾病诊断与救治的基本思路与观念。宏观医疗理念指的是从人与社会、人与天地自然等整体关系上来看待疾病成因与解决路向的观念。《道德经》宏观医疗理念主要包括道法自然、万物有序的生命观,阴阳失衡、多欲伐生的疾病观和持守三宝、致虚守静的疗治观。在这三大模块中,生命观是基础,可视为“体”;疾病观、疗治观是“两翼”,可视为“用”。三者构成一体两翼、体用联通的完整体...
太上,不知有之原文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译文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8月6日自我修炼从《道德经》开始从来没有想过如何修炼自己,更没想过修炼到什么境界,近来,我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修炼自己!一个人生长生活在尘世间,从家庭,从学校,从社会学到太多关于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但是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都是社会给予的答案,我们很少去判断,因为我没有判断的正确依据和方法,所以我们经常迷失了自我,经常很困惑,甚至迷茫!我们经常会受社会和周遭的影响去追求物欲,去追求我们...
谈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行方法释迦牟尼佛说法49年,讲证道的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而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证道的方法只讲了一种:“致虚极,守静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原文]《道德经》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B][注解]证道的唯一方法就是:“...
单选老子生存的年代距今2500多年春秋时代的末期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被称为“出世”的。书中第6页,出世者为隐士老子通过道德经创立了什么学说。无为而治老子文化是什么文化道文化老子学说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化生了阴阳末分的什么太极道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什么?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天道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二是什么?人文属性老子的辩证法决定...
老子道德经-人生感悟道德道理道--无始无终先作形声真主宰。德--宣仁宣义聿昭拯济大权衡。万有真原圆在广阔无迹的宙宇间,众生对月光总有一种神奇的向往。翻开世间的各大经典,都可以查到月光带有神灵的启示。月光圆月不只是在南海上的月亮才圆明月也不是只在黑天的时候才明星月在永恒之光的作用下才明亮明亮在迷人的月色之中梦中情人相依相偎海誓山盟吐露真情在启迪的月光之下意会光尘与尔和同心光交融月光明亮道家之士,自然无...
《老子》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老子》第十五章《老子》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老子》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三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老子》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第三十九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一...
老子“道德经”【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1]通常译为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老子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老子》中多为通常之意。另一方面,道字,到老子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老子《道德经》对心理健康的指导姓名:曹东阳学号:2009121007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届别:心理学/2013届指导教师:周向欣职称:副教授11老子《道德经》对心理健康的指导目录目录1摘要21.引言32.心理健康的概念33.心理健康的标准34.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44.1老子指导我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44.2老子指导我们“一心向善,不与人争”54.3老子指导我们“大智若愚,纯朴自然”54.4老子指导我们“不妄为,常知...
《老子道德经心声》空海(惟传)法师讲述-序言-于知文注:中国儒家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及中庸之道,周易之天人合一、天地人参、化天地而为;道家之虚静无违伪;西方哲学之理性与信仰;东方神秘主义之启示心灵;禅宗之顿悟;高峰体验;都是道可道、非常道的体现,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基督教中之圣灵降临、荒漠甘泉、阳光顿照等;武侠小说中所提到的人剑合一;中国书画中的人书合一、人画合一都是如此;美学当中讲...
《道德经》第八章,有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就是四个字:上善若水。居善地(居处最善于选择的地方),心善渊(心非常沉静,就像深渊一样),与善仁(跟别人相处,是最真诚和仁慈的),言善信(遵守信用),政善治(处理事情,为政,为人民服务,都很精简不复杂),事善能(做事情,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动善时(任何的行动,都善于掌握时机)。这七个善结合在一起就是:不争。有的时候,我觉得我学习了,就要进步,就要不争。看...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第9集知识与知道(外:道德经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就是说,学习的知识越多,反而会离“道”越远,但是现代社会非常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人们普遍认为知识越多知道的也就越多,可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知识和知道是什么关系?知道的这个道字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而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知识呢?)第九集知识与知道《道德经》里面有两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经常搞不懂,第48章,为学...
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道德经(附竹简原文截图)作者非常用心地整理出这个楚墓竹简《老子》版本,在此向他(她)表示敬意和谢意。也希望我们在共同学习中均有收获。总说明:1、此竹简老子道德经是目前所知所见的最早的版本,应该是最接近原文的。在内容、章节顺序上与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欢迎大家探讨。2、按照出土竹简的状况,分为甲、乙、丙三组,另有一些残片。3、竹简文字深奥冷僻难识,存在误认或不同理解的情况。这恐怕是后...
《道德经》全文及释义(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之前就早已存在了。“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它无声无形,独立而存在,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的运行着,它可以说...
道德经与企业管理培训道德经与企业管理培训培训热线:18790260136《道德经》被誉为“生命的大智慧”,它强调尊道贵德、贵生重生、无为自化、利而不害,这不仅与现代生命伦理学“尊重生命”的宗旨和“自主”、“有利”、“不伤害”等基本原则多有相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者为探索生命的奥秘,提高生命的质量作出了富有启示的论述,深刻地阐发了道德与生命的内在联系,并具体落实为“见素抱朴”、“柔弱不争”、“俭啬寡欲”等...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fú)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3不尚贤,...
道德经的奥秘(外: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这是一幅流传已久的《老子传道》图,画中的老子,难道是在向老虎传道吗?那个大圆圈又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而这样一幅画,又能为解读《道德经》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曾仕强先生将为我们解开这一个个迷题。)第一集:老子传道曾:我们这一次要来探讨老子的《...
通选课《老子道德经》期末试卷(A卷)试卷编号:QR34010-01考核方式:开卷笔试论文/作文满分:100分考试限时:第十八周随堂进行80分钟考试时间: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2013年12月姓名:王学平学院/专业/年级/班级:英文学院1202班学号:20120100073读书讨论学习小组(所属学院):英文学院上课时间:8:00班(北周三晚)(在上课时间处打√)任课教师姓名:黄胜海副教授论文/作文题目:《道德经》辩证思想对人们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