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解读】【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认识邓小平对改革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目标解读】【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综合练习题1.该漫画的寓意是A.腐朽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出现B.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C.封建迷信是腐朽文化,侵蚀民族精神D.对待落后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2.《论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和弟子到卫国,弟子问,人口那么多,怎么发展呢?孔子回答:“富之。”弟子又问,如果大家都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就是说,...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考点36:思想道德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地位:1、人们心目中的道德典范,总是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道德总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2、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角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必然要求。3、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考点32: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1.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目标: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九年级每框1练(带解析和答案)第二单元第三课3.2党的基本路线一、最佳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南京中考)“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是()A.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解析】...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十九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说明】(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①中共八大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知识整合】一.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1.三大改造的完成(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制定,主要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过渡时期(1949—1956,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2、三大改造(1953—1956)a、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实质:私有制——公有制c、意义: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3、“一五”计划:1953-1957(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端考势大纲要求考情解读1.走进文化生活(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2)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2...
第9课对外开放知能演练提升1.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这里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借助它,中国旧体制的巨石撬动了,对外开放的闸门打开了,中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实现了历史大跨越。铸造“伟大的支点”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文化大革命”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右图中的书籍既反映和记录了武汉城市改革初期的鲜活实践,又探索和阐...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知能演练提升1.安徽小岗村里,矗立着“大包干”纪念馆,记录着“包干到户”带给农民的好处。“包干到户”能带给农民好处,是因为它()A.克服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B.保障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C.提高了农业的科技水平D.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2.李大爷家住盐城近郊,以务农为生。右图是他家1978—1988年10年间人均收入变化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李大爷家这10年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名校名推荐⋯⋯⋯⋯⋯⋯⋯⋯⋯⋯⋯⋯⋯⋯⋯⋯⋯⋯⋯《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是粮票,图二是股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C.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2.改革开放后,安徽凤...
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推行了()A.分田到户,由农民自己耕种的制度B.组织生产互助组实行互助合作制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生产队责任制【答案】C2.1979年,我国农村地区有这样一副春联:“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副春联说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B.农民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C.农民获得土地...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能演练提升1.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2.右图所示是《人民日报》刊发的某会议公报。该会议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A.阶级斗争领域B.经济建设领域C.组织路线领域D.法制建设领域3.下图对我国社会发展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①③---本文来源于...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单选题1.据下表,深圳市1979年到2012年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发生巨变的主要原因是()指标年份1979年2012年常住人口31.41万1054.74万生产总值1.96亿元12950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769元59010元A.经济特区的建立B.国有企业的改革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2.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哪次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名校名推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原苏联总理雷日科夫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A.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D.“大跃进”和人民公...
第11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目标解读】【课程标准】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梦,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知道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了解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过程与方法联系中国近代史,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研读材料,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表》,初步学会提炼、分析、总结数...
对外开放一课一练达标闯关1.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A.“文化大革命”结束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D.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所以答案是C。2.(2017福...
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一练达标闯关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A.农村B.中小城市C.大城市D.国有企业【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识记能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2.(2017聊城模拟)如图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标志性建筑,下列题词最恰当的是()A.对外开放的窗口B.中国农...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一练达标闯关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A.“浮夸风”现象B.“共产风”现象C.阶级斗争为纲D.“两个凡是”的方针【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1978年,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终得出只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