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一战后世界的新格局一、“两极”与“冷战”1、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将胜利之际,苏、美、英三国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的雅尔塔协定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汉唐、宋明、明末清初)问题探究学道高二历史编号:231005主编人:沈新爱审核:高二历史组1.有人说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背弃,因为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政治秩序;汉儒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也有人说先秦儒学关注下层群众,而汉代董仲舒则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把儒学神秘化,让儒学更大程...
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岩石圈地热特征洋1)2)熊亮萍2)邓晋福1)汪汪集(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矿产系,北京;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摘要根据中国大陆的800余个大地热流值数据,作者研究了中国大陆主要地质构造单元的地热特征。中国大陆热流的空间分布以及其他岩石圈热状态参数均表现出明显的横向变化;这些特征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印度2亚洲碰撞导致的新生代构造热活动。中国大陆各构造单元的地壳生热率亦表现...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到民间采风去教案序号70--71授课时间2014年5月23日、26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七大方言。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风俗、3、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点难点教学重教学重点:了解掌握一些基本常识。教学难点: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到民间采风去了解中国七大方言。了解中国传统的名称、由来、风俗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选择判断(36分)1.提出“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是[]A.邓小平B.叶剑英C.胡耀邦D.陈云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3.建国以来,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4.下列选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A.颁布...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四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
第三单元不屈不挠的中国人第八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内涵。2.知道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远大抱负及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了解红军经受的重重困难及付出的巨大牺牲。学习他们从小立志、严于律己、不怕困难、不断追求等优良品质。3.知道一些革命遗迹,养成尊重历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09广东文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8上海)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第六单元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49—1956,构建阶段)【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2)理解: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个现代化”政协的作用和职能,民主党派参政的主要任务,处理少数民族事务...
3.2《简单统计表》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使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并感受到用统计表记录分类结果的优势。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二、重点难点:1.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自主分类,会用简单...
走进朱自清(第2课时)【写作角度导引】:1、爱国首先要时刻维护祖国的尊严。2、青少年要为建设祖国,为中华崛起而努力。3、爱国不是空口号,而是要从自己的一点一滴做起。4、爱国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文化。5、爱国不是排外,而是要睁眼观世界。6、爱国是每个国民的神圣职责。【爱国类名言名句】祖国的荣誉和利益高于一切。在获奖或成功时,人们唱着国歌把荣誉归功于祖国;在民族危亡的紧...
八上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一、学习目标:(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
当堂达标—《土地改革》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共88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A.老解放区B.新解放区C.少数民族地区D.边远地区2.下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央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
提升检测—《经济体制改革》一、单项选择题(共4题,共68分)1.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从1959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见证了农村半个世纪的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下午分田。”对他日记中所记内容的理解符合当时史实的是()A.此次“分田”废除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B.此次“分田”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分田”后农民对土地所有权,可以随意...
互动训练B—《经济体制改革》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共100分)1.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的红手印“包产到户”契约。下列对这一契约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2.(2016永州中考)“为了吃饱肚皮,冒上杀头的风险,这是时代的荒谬,却是普通人跃上历史浪尖的荣光。一纸惊世骇俗的契约...
自学检测—《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填空题(共8题,共100分)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______”的方针引起普遍不满。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召开:______年12月,在北京召开。(3)内容:1)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2)果断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历史性...
土地改革【学习目标】1、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的背景、时间、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2、描述土地改革的进程和结果。3、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归纳其历史意义。【自主学习任务】结合课文,夯实基础材料一: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材料二:废除地...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数据,训练学生使用对比、分析、归纳等学习历史的方法;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作文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从而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本组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翠鸟》和《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们的环保意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
第二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主备人柳红桔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之中的。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提取并整合各类材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的学习。三、情感目标: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