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戴望舒”的相关文档,共9条
  • 戴望舒诗歌翻译的文化选择

    戴望舒诗歌翻译的文化选择戴望舒诗歌翻译的文化选择:未知摘要:戴望舒翻译诗歌的数量远远超过他创作诗歌的数量,这取决于历史处境与他的文化选择。他在现代新诗史上的位置不仅仅在于他开创的新诗风,也在于他通过译诗为汉语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语言质地和迥异的想象空间。戴望舒诗歌翻译也展现了其文学与文化重构的宏伟目标。关键词:诗歌翻译;现代汉语;文学与文化重构:1207.22文献标识码:A:1007―905X(2012)01―0099...

    31.41 KB
  • 浅谈戴望舒雨巷的意象

    浅谈戴望舒《雨巷》的意象曾欣悦摘要:《雨巷》戴望舒的代表作,文中意象众多,主要有“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姑娘”等意象,这些多层次的意象错落有致,相互包容,朦胧又透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本文主要对这些意象进行分析,通过对意象的分析阐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主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意蕴。关键词:《雨巷》;意象[]:I206[文献标识码]:A[]:1002-2139(2018)-30-0-01...

    15.33 KB
  • 初恋对戴望舒初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我底记忆留在雨巷——初恋对戴望舒初期诗歌创作的影响“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现当代文学史》书上是这样评价《雨巷》——“这首诗典型地反映了30年代知识青年的苦闷、幻灭、彷徨而又对理想充满期盼的复杂心态”。事实上,不管是20岁之前初见这首诗,还是20岁之后的今天再看这首诗,我一直坚持只将它作为爱情诗来读,虽然这显得没有思想深度。在我的眼里,23岁的年轻诗人初遇爱情,内心细腻柔软...

    13 KB
  • 雨巷戴望舒语文阅读答案答案

    雨巷,戴望舒,语文阅读答案,答案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盼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芳香,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悄悄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

    12.17 KB
  • 第21讲30年代诗歌:臧克家与戴望舒

    第21讲30年代诗歌第十六周2008-12-15星期一教学要求了解各流派诗歌的主要内容,研读代表作品。教学重点研读代表作品,分析臧克家、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一、左翼诗歌潮流为什么不用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是因为中国诗歌会只是这一诗潮的一个群体,在20年代末和30年出现过以殷夫为代表的早期普罗诗歌(和普罗小说同时)在中国诗歌会这一群体之外还有倾向于左翼的臧克家的诗歌等。(一)、殷夫的红色鼓动...

    50.93 KB
  • 《我的记忆》(戴望舒)赏析

    《我的记忆》(戴望舒)赏析姓名:学号:联系电话:这首《我的记忆》是戴望舒写出《雨巷》不久写下的,不过这首诗的情感和《雨巷》的情感是不同的。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诗歌创作上的一个杰作,是诗人的创作历程中又矗立起一个新的纪念碑。我们每个人都有记忆,记忆是诗人对往事追念的一种感情形式。要把这种抽象的情感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确需要非凡的语言文字功底。况且每位读者的记忆又大不一样,美好的,痛苦的,甜蜜的...

    14.5 KB
  • 初恋对戴望舒初期诗歌创作的影响

    我底记忆留在雨巷——初恋对戴望舒初期诗歌创作的影响“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现当代文学史》书上是这样评价《雨巷》——“这首诗典型地反映了30年代知识青年的苦闷、幻灭、彷徨而又对理想充满期盼的复杂心态”。事实上,不管是20岁之前初见这首诗,还是20岁之后的今天再看这首诗,我一直坚持只将它作为爱情诗来读,虽然这显得没有思想深度。在我的眼里,23岁的年轻诗人初遇爱情,内心细腻柔软...

    13 KB
  • 第21讲30年代诗歌:臧克家与戴望舒

    第21讲30年代诗歌第十六周2008-12-15星期一教学要求了解各流派诗歌的主要内容,研读代表作品。教学重点研读代表作品,分析臧克家、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步骤一、左翼诗歌潮流为什么不用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是因为中国诗歌会只是这一诗潮的一个群体,在20年代末和30年出现过以殷夫为代表的早期普罗诗歌(和普罗小说同时),在中国诗歌会这一群体之外还有倾向于左翼的臧克家的诗歌等。(一)、殷夫的红色鼓...

    38.5 KB
  • 现代诗戴望舒之《我用残损的手》赏析

    现代诗《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之赏析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早年他以一首象征派的《雨巷》闻名于世,被冠为“雨巷诗人”;然而他“最有意义”的诗作,却被认为是表达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是戴望舒在1942年春,因主持《星座》副刊“对抗皇军”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

    20.5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