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承天寺”的相关文档,共35条
  • 教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反思

    教《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反思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把《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列在一课内,叫做《短文两篇》。刚开始,我还不理解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能从哪些角度进行整合呢?《答谢中书书》中描写了山川之美,写到了高山、清流、石壁、翠竹、沉鳞、猿鸟等大自然中的美景,描写了秀美的江南风景。而《记承天寺夜游》也就只描写了庭中空明澄澈的月影,景物之间的差别较大,行文方式和语言特点差...

    11.64 KB
  • 对比阅读-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1

    《答谢中书书》对比阅读【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

    18 KB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附加答案共6页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42 KB
  •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五)(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3题(15分)【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9.12 KB
  •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完成相关题目。(15分)【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9.65 KB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答谢中书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著有《陶隐居集》。二、重点字词。.山川之美:的。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青林翠竹: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时】四季。具备:都。晓雾:早晨。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鳞,借...

    13.5 KB
  • 承天寺夜游习练集合

    《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套题一、基础题: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苦闷心情。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3.翻译下列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

    35.5 KB
  • 承天寺夜游何剑见

    承天寺夜游微课展示教案设计内乡县二中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导入设计: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7.5 KB
  • 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文言文复习专题《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原文)欧阳修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㈡若夫日出而林...

    31 KB
  • 承天寺夜游--冯明珠

    文言文阅读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7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年乐夫人学校设计者:冯明珠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语文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参考课文注释,积累文言词语。(3)自学课文,思考课后问题及《导学案》的练习。(4)让学生提出自学时遇到的问题。二、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

    28 KB
  • 承天寺夜游比较以及小石潭记比较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20—22题。(8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

    33.5 KB
  • 答谢中书书_记承天寺夜游_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强化练习姓名:学号:一.基础知识演练1.注音颓()鳞()遂()与()奇者藻、()荇()2.根据课文填空。两岸石壁,五色()晓雾将()()竞跃未复有能()其奇者3.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①五色交辉:②晓雾将歇: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⑦相与步于中庭:⑧庭下如积水空明:(9)欣然起行(10)水中藻荇交横(11)如吾两人者耳(12)月色入户(13)盖竹柏影也(14)但少闲人4.文...

    21 KB
  • (一)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27《短文两篇》比较阅读训练(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5 KB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练习

    短文两篇综合能力测试一、为下列字注音颓()鳞()遂()荇()二、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

    21.5 KB
  • 承天寺夜游教材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我说的课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二十一课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一、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全文仅80余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心境。本文语言干净利索而又极富表现力,可以说是写景抒情的精品。对于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来说,本文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二、...

    40.85 KB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答案2篇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答案2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答案2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行避开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比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学问的把握程度。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关心到我们吗?《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答案1(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1.25 KB
  • 答谢中中书、记承天寺夜游

    27、《短文两篇》导学案主备:李秀荣执教:课题:《答谢中书书》【目标导学】1、了解作者陶弘景及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言语汇。2、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感情基调,理解文章的主旨。3、学习文章凝练的语言,感受优美的意境,背诵并默写全文。【定向自学】1、导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描绘山水风光的优秀诗文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

    20 KB
  •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现如今,我们最熟识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1(一)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11.23 KB
  •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短文两篇【教学构想】《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虽然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对于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有以下思考:1.注意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文字简约、语言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情绪。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中新颖有趣的内容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2.重视对课文的诵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

    25 KB
  • 《短文两篇》导学案(答谢中书书_记承天寺夜游)

    《短文两篇》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2011-11-14班级:姓名: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字词的梳理;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并能背诵默写课文;3、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结构和凝练的语言。学习重点:翻译课文,掌握字词,背诵默写课文学习难点:文章优美的意境,严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一、课前导学:1、查找资料,掌握下面的知识“书”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自己补充:书信,又叫()或()主要内容以...

    23 KB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