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禅宗”的相关文档,共81条
  • 禅宗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禅宗伦理的当代价值种孙锋(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云南丽江674100)摘要: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弘扬。禅宗作为佛教与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对唐代以降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为禅宗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能够发挥诸如平衡身心,促成诚信意识,加强责任与义务教育以及更高层次的投身于慈善福利事业等方面的作用。关键词:禅宗;伦理;道德当代中国...

    20.11 KB
  • 禅宗和诗禅的关系探讨

    禅宗和诗禅的关系探讨禅宗是最具中国气派的佛教,也可以说它是中国自己的佛学。佛教自东汉传人中国以来,到唐代禅宗的建立,花了600年的时间,这是中国对佛教这种外来文化的漫长的消化过程。禅宗的通达、印“放的精神,质朴明快和讲求实际的作风,都是中国固有的民族性格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禅宗一出现,就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其影响迅速扩大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文学的影响当然也非常显著。唐宋时期,诗人与禅僧交...

    59.59 KB
  • 禅宗对乔布斯的影响

    禅宗对乔布斯的影响乔布斯似乎生下来就是一个“错误”,但是乔布斯通过“禅”找到了本心,找到归宿,并借助心灵的力量顽强地改变了世界。“我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能履行作为苹果CEO的职责和期望,我会是第一个告诉你们知道的人。不幸的是,这一天到来了。”8月24日,苹果公司共同创办人、总裁乔布斯宣布辞职。该消息发布后,苹果股票在当天晚上的盘后交易中暂停交易,在交易重启后苹果股价下跌6%,之后收复部分跌幅至5.2...

    29.65 KB
  • 禅宗的戒律革命及其意义

    禅宗的戒律革命及其意义2009年09月03日10:06《少林寺与中国律宗》【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5条相关标签:[戒律][观点][中国佛教][禅宗]佛教以戒为本,佛教史上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几乎都与戒律的变动有关,禅宗的戒律革命则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大变革,它不仅导致了以禅宗为代表的山林佛教的最终确立,还为禅宗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影响了整个中国佛教的格局。早期禅宗奉行的是非常严格的头陀行戒,由于禅宗以大迦...

    64.58 KB
  • 浅析中国禅宗文化

    浅析中国禅宗文化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指透过自身...

    219 KB
  •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

    中国禅宗的修行方法,是顿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不像印度的瑜伽及印度的大小乘佛教均极注重修行方法的次第或步骤。尤其印度晚期的大乘密教,特别重视修行方法的传授,而且越修越繁复。事实上大乘密教的方法,大致与其他印度宗教所用的瑜伽法门,有很多雷同之处,精彩处是能以佛法的空智,化解外道宗教的最高执著的神及神我,使一切方法皆成为成佛之法,导归佛法的大海。可是,密宗的修持方法,基本的,固然人人可...

    31 KB
  • 禅宗对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影响

    禅宗对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影响胡中柱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邮编:200433)摘要:佛教进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产生了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禅宗在中国的思想界引发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中国知识阶层而言,在人生理想、生活情趣的各个角落,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中国古典美学、文学艺术及哲学,都留下了禅宗的痕迹。关键词:禅宗审美趣味人生哲学艺术情韵浪漫洪流中国自汉武帝“废黜百家”始,直...

    40 KB
  • 第三讲禅宗美学与文艺思想

    第三讲禅宗美学与文艺思想一、佛教的产生及基本教义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这个释迦牟尼是一种尊称,意即他是“释迦族的贤人”,他的名字是悉达多,意思是“目的达到了的人”,而他的姓是乔达摩,意思是“最好的牛”。12世纪末,阿富汗廓尔一带的穆哈默德君主极富扩张野心,他在统一阿富汗之后,又大举进攻印度,一直深入到恒河流域,消灭了取代波罗王朝的斯那王朝。13世纪初,把印度仅存的佛教超行寺也焚毁了,这个事件标志...

    103 KB
  • 从《坛经》看禅宗的智慧

    从《坛经》看禅宗的智慧2014年04月20日15:11:新民晚报禅宗讲我们都是佛,这在当时开了中国思想的新生面。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大事情。既云“众生是佛”,意即众生在根本上平等。禅宗第六祖慧能是开此新生面的关键人物。毛泽东当年曾评说慧能:“唐代出了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六祖慧能,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他的《六祖坛经》是非常深刻的,是一部人民群众的佛经。”此评很到位,说出了慧能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本不识...

    64.5 KB
  • 禅宗其它011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禅宗其它011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八五年二月讲述於美国加州洛杉机金轮圣寺永嘉大师证道歌唐慎水沙门玄觉撰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後空空无大千。无罪福。...

    146 KB
  • 江西禅宗的起源与发展

    江西禅宗的起源与发展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之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后世称其为释迦摩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大约在汉朝的时候,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汉光武帝刘秀第四子)十年,有印度僧人用白马驮着佛经到达洛阳,在明帝的准许下佛教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中国最早的寺庙洛阳白马寺,就是当时为纪念驼经累死的白马而建。此后不久,佛教文化在中国大肆传播...

    17.5 KB
  • 禅宗文论0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

    禅宗文论008大乘开心显性顿悟真宗论沙门大照集释居士慧光夫大道融心显实一理。前后贤圣唯趣此门。悟者三界唯心。不悟随眠□□□乘宗定对相显。真了悟者知诸法寂然因缘立事假合成名。不了者著名住字取想奔耶。若欲摄妄归真染净平等者。要须注意观心。本觉自现。意观有力。仍不出意念到彼岸。常入甚深禅定。久习不已。自然事是皆毕。若观处有事渐渐向真。纵放身心虚豁其坏。起作恒寂不像而照。任运三昧温道育德。资成法。身返悟心...

    21.5 KB
  •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舞台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水乐》赏析焦作大学乔磊摘要: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由《水》、《木》、《风》、《光》、《石》五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水乐•禅境》,第二乐章《木乐•禅定》,第三乐章《风乐•禅武》,第四乐章《光乐•禅悟》,第五乐章《石乐•禅颂》。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第一乐章《水乐•禅境》。《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是音乐与表演的完美结合,《水乐•禅境》亦是如此。该乐...

    18.5 KB
  • 禅宗六祖大鉴禅师传

    达庵佛学(blog.sina/fengdaan)禅宗六祖大鉴禅师传*大鉴禅师,俗姓卢,其先范阳(今属河北省)人。父行瑫,谪官岭南之新州(今广东新兴县),遂籍焉。师始生,瑞应叠征,有二僧造谒,名之曰惠能。三岁而孤,母李氏守志鞠养。家屡空,几无以活。比长,鬻薪为业。一日,运薪入逆旅,闻客诵经,顿有所契。询经名及所从来,客曰:“此《金刚经》也,得诸黄梅(今湖北黄梅县)五祖。祖尝云‘持此经,速见性。’”师不胜向慕。有檀越...

    34.5 KB
  • 禅宗和诗禅的关系探讨

    禅宗和诗禅的关系探讨禅宗是最具中国气派的佛教,也可以说它是中国自己的佛学。佛教自东汉传人中国以来,到唐代禅宗的建立,花了600年的时间,这是中国对佛教这种外来文化的漫长的消化过程。禅宗的通达、印“放的精神,质朴明快和讲求实际的作风,都是中国固有的民族性格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禅宗一出现,就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其影响迅速扩大到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对文学的影响当然也非常显著。唐宋时期,诗人与禅僧交...

    36 KB
  • 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

    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禅宗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有三,尤其是辋川诗中可见这种影响:第一是直接描写诗人参禅的活动的诗。如:《蓝田石门精舍》:“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再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见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南宗禅的参禅活动,不是在暮鼓晨钟中苦苦修炼,也无面对青灯古佛,甚至连北禅的习静打坐也一概废弃...

    17 KB
  • 禅宗寺院建筑的总体布局

    禅宗寺院建筑的总体布局南北朝时,开始建造“塔院”和“石窟寺”。塔院是以塔为中心,四周建廊、殿等建筑的寺院形式。石窟寺是以石窟为中心,在石窟内雕塑佛、菩萨像等,在石窟左右两壁开凿僧房或在石窟前修建殿堂的窟寺一体的寺院形式。隋唐时代,供奉佛、菩萨的殿堂成为寺院的主体建筑,塔已退居次要地位,有的寺院则在寺的一侧造塔。宋朝以后,多数寺院已不再修建塔了。“伽蓝七堂”制形成于宋代,“伽蓝”就是...

    69 KB
  • 禅宗诗歌境界

    禅学三书禅宗诗歌境界第一章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禅宗诗歌是禅宗思想的载体。与禅宗的终极关怀一样,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也是明心见性。所有的禅诗,其主旨都是明心见性,用诗学的譬喻来说,就是要见到我们每个人的“本来面目”。因此,探讨“本来面目”的哲学内蕴,对理解禅宗诗歌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本来面目”在禅宗史上最早见于《坛经》,是六祖慧能在大庾岭头初次说法启发惠明禅心时所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这么时...

    568 KB
  • 禅学三书-禅宗哲学象征

    序言方立天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禅宗所蕴含的对本性的关怀,以及由此出发而展开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觉观照、审美情趣、超越精神,凸现着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从而保持了它对禅宗爱好者的持久魅力。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542 KB
  • “一苇渡江”与“吃肉边菜”--两个著名禅宗故事的历史探究文库

    中华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曹仕邦中华佛学学报第13期卷上?中文篇(2000.05)提要禅宗有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其一是初祖菩提达磨(Bodhidharma)的「一苇渡江」。这故事最早记载于克勤禅师的《碧岩集》,故事说达磨祖师访问过中国的南朝之后,旋即折下一茎芦苇,乘着它渡过长江到北朝去。而克勤本人亦称这只是一个传说。经过仕邦一番探讨之后,知道这故事起于南宋建炎3年(1129)金兵大举南侵并攻占宋都临安之后。大抵经此一役,...

    36 KB
确认删除?